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線上流量資源日益分散,且缺乏增長動力,是業界的共識。

從2015或更早,各大互聯網公司all in 無線,想盡一切辦法,攥取用戶注意時,是絕想不到有這一天的。

那是移動互聯網是一片藍海,用戶也都很有探索精神,攜程,點評,美團,OTA,O2O,機會每個季度都有新概念爆出,投資者趨之若鶩,3W咖啡等擠滿了創業者,形勢一片大好。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創意配圖:中國互聯網公司三巨頭(BAT)

互聯網用一日千里的速度成長,迅速把其他行業老前輩甩在腳下,每個產品的數據都刷新飛快,人人意氣風發。

互聯網本質上是人的產業,用戶,DAU,GMV,pv/uv,是行業關鍵詞,在大批用戶都是小白待教育的時候,新產品可以以燎原之勢成長起來,但當市場漸漸成熟,可提供、可選擇的產品越來越多樣時,用戶也變得挑剔了。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用戶開始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網易嚴選,拼多多,嗶哩嗶哩等等產品,從創立之初就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他們只針對某一類人提供服務,並在這個領域裡做的最好,未來,這樣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多,而他們蠶食的,也就是原本“一招鮮”產品的流量。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下半場,巨頭們都有哪些應對方法?

一.個性化產品

未來,亮點頻出的將是更加個性化,更加小眾的產品。不是說大平臺無法出彩,而是在格局已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很難有新的平臺型產品能撼動先行者的地位。創業者可以做一個針對二次元和宅基腐文化的視頻平臺,卻難以做出第二個愛奇藝。針對陌生人社交的soul就是一個例子,平臺充斥著大量社交恐懼症,阿宅們,但確是今年最亮眼的社交產品之一了。

大廠也紛紛在朝此方向發力,用戶定位日益準確,做第二個淘寶不可能,但可以做第二個網易嚴選。針對小白領和新中產的產品,如小米有品,京東的京造等如雨後春筍,阿里也開發了類似模式。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探訪網易杭州總部,考拉嚴選未央豬肉,電商氛圍濃郁

二.往城鎮去,往農村去

2018,隨著幾篇公眾號文章的刷屏和拼多多的崛起,所有人都認識到了在視野之外,廣大城鎮,農村用戶的需求,區別於一,二線城市互聯網的一片紅海,這些地區有數量龐大的用戶群對互聯網的理解和使用停留在微信,拼多多,快手等固定幾個APP上,低廉的人工費用和獲客成本,沒有哪一家互聯網公司會忽視這一市場。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浙籍IT精英發表《 西 湖 宣 言 》

現如今,針對城鎮和農村的產品不多,且大多是本地化的應用,阿里早早佈局農村市場,農村淘寶一直是近年的戰略重點,但這還不夠,除了拼多多和快手,城鎮和農村人口需要擁有自己的更多產品。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去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

三.開闢線下入口

不知不覺中,線上的獲客成本以和線下持平,甚至遠高於線下,線上用戶注意力被分散的太多了,在此背景下,馬雲提出新零售已及為代表的盒馬鮮生就是一例,線上需要線下反哺,兩者必須有機結合。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告竭後,BAT等巨頭何去何從?

【城市的脈搏】昆明地鐵

有心人已經發現,各大城市都退出了乘車碼業務,騰訊和阿里的乘車碼正在取代公交卡,在上海,大都會APP使人們連地鐵卡也不需要了,大城市的每個用戶幾乎每天都要刷一兩次公交地鐵卡,即支付寶,微信支付幾乎取代現金後,公交卡將成為第二個被取代的對象,以此類推,線下高頻的許多需求,都可以成為人們打開線上APP的理由,一個新的流量入口正在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