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的陪伴,哪裡配叫愛情?

導讀:心理學者李雪這樣定義陪伴,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陪伴。陪伴不只是陪著,低質量的陪伴對孩子和伴侶來講,是一種傷害。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全情的投入,應該是雙方都享受的時光,你在陪伴他,他也在陪伴你。

低質量的陪伴,哪裡配叫愛情?

低質量的相處不如高質量的陪伴,哪怕時間不長。生活中這樣一些人,吵了一輩子,也嫌棄了一輩子,最後也走到了白髮蒼蒼,但這種陪伴對於兩個人來說,就是彼此的相互折磨,然後彼此習慣這種狀態。美其名曰:歡喜冤家。歡喜冤家的本質是歡喜並不是冤家,而很多人並沒有歡喜,只是最後成了冤家。除了骨子裡希望找一個人陪伴終生,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很多時候並不適合在一起!

低質量的陪伴,哪裡配叫愛情?

孩子更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以為,只要在孩子身邊陪著就是陪伴,哪怕是拿著手機,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說話,或者就是看著孩子。其實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視為無效的陪伴。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 3-11 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與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或與孩子簡單的幾句對話,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會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注,這會給孩子內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父母的參與度,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度,是愛孩子的最高體現。

低質量的陪伴,哪裡配叫愛情?

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陪伴。希望所有人都能不將就,拒絕低質量的陪伴,付出並收穫高質量的陪伴!

低質量的陪伴,哪裡配叫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