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淺談站人銀元

中國以銀為幣的歷史很早,也曾流通過外國銀幣,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墨西哥製造“本洋”銀幣(俗稱“雙柱”),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中國對外貿易日趨繁榮,從外國流入中國的銀幣種類也日漸增多。至清朝末年,除“雙柱”外,還有墨西哥“鷹洋”、英國“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龍洋”和德國威廉一世紀念銀幣等品種,其中,英國“站洋”以製作精良、圖案美觀而著稱於世。

站洋幣,又稱“港元”或“站人”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站人”銀元先後在英國倫敦、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等兩國三地製造,集英文、中文、馬來文等三國文字於一體,這在世界鑄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將中國古老的篆字記於外幣之上。站人”銀元進入我國後,開始在廣東、廣西一帶流通,因其製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得商民喜愛。不久,“站人”銀元便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尤以北京,天津為盛。當時,在中國流通的外國貨幣中,“站人”銀元已佔相當大比例。 由於當時香港並未發行過壹圓銀幣,且該幣在香港一度獲得法定流通資格,因此廣東部分地區也習慣稱為“香港壹圓”或者“港光”。

“站洋”的版式繁多,據初步統計約有60多種。“站洋”從1895年開始發行至1935年停鑄,共歷時41年。實際上共發行了23個年頭。“站洋”從版式上看可以分為有暗記的、無暗記的,另外還有精鑄版和騎字版之說。有暗記的是指在武士所拿的槍戟的叉尖上有陰文“B”字,一般肉眼就可看到。無暗記的是指“站洋”的正背面無任何暗記。據流傳發行無暗記版的“站洋”的年號只有5個,即1895年、1897年、1900年、1925年、1930年等。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站洋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銀幣圖案精美,內涵深邃。正面一名武士,站立岸頭,傲視世界,左手持米字盾牌,右手執三叉戟,意為能攻能守,戰無不勝。珠圈下左右兩側分列ONE-DOLLAR(壹圓)英文,下方記載年號“1911”。背面中央有中文篆體“壽”字紋,上下為中文行體“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保存完好,包漿醇厚,圖案文字較為清晰,雖歷經歲月洗禮,依然閃爍著銀元獨特的光芒。

虎拍藝術網:淺談站人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