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流通外幣-寬永通寶賞析

我國古代錢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錢幣作為特殊的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來進行商品交換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有著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因各種原因,在古代,也曾有別的國家仿效過我們中國古代貨幣。

世界各國中,最早仿效中國鑄造方孔圓錢的是日本。日本歷史上鑄期長、鑄量大、版別多的是寬永通寶,同時也是流入我國數量最多的外國錢幣之一,寬永通寶在日本貨幣史上的地位,相當於開元通寶在中國、常平通寶在朝鮮的地位寬永通寶始鑄於日本後水尾天皇寬永三年,從1636年開始大量鑄造,日本各地的錢爐均有鑄造,至明治初年仍在使用,流通長達240餘年。明治時期,隨著機制幣在日本鑄行,寬永通寶才逐漸停鑄。寬永通寶錢在長期的中日貿易及交往中不斷流入我國,至今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現。

我國明代施行鈔、銀、銅錢並行制度,但銅錢的鑄行嚴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鑄過幣(如明宣宗時自宣德年後的幾十年間沒鑄過幣)。於是便允許唐、宋舊銅錢入流,這便為民間的私鑄錢和流入中國的日本仿製錢的流通提供了條件。

史料記載,1625年,日本政府鑄寬永新錢。後累朝鼓鑄,長達二百餘年之久,品類頗繁,不下千餘種,而且數量極大。光背最為常見,另背有文字(背“文”、“元”字最多)星點、紀年、紀數(背“十六”較少)、紀地及波紋(當四錢)等。初鑄寬永通寶的永字一般由“二和水”組成,稱為“二水寬永”,傳世較少。自寬永十三年至寬文初年所鑄的稱“古寬永”,特點是寶字末二三筆相連,稱“連足寶”,根據鑄時鑄地可分十多個類別,自1688年後鑄造的稱“新寬永”,其特點是寶字末二三筆分開,稱“分足寶”,輪廓端正,文字較細,其版別更為複雜,除銅錢外,還有大量鐵錢。新寬永有幾種相當稀少,如一些寬緣大型錢、從幣材上分,有金、銀、銅、鐵、鉛,銅錢又分紅銅、黃銅、青銅,而以紅銅最常見。由於製作精良,為當時我國民間所樂用,成為流入我國混用的方孔圓錢之冠。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寬永通寶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錢幣效仿我國古代的圓形方孔錢,正面直讀“寬永通寶”四字,大小尺寸頗佳,錢體厚重,鏽色自然,包漿渾厚。雖然歷經百年歲月,但字跡紋路依然較為清晰可見,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它的歷史的積澱,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顯得自然細膩。

虎拍藝術網:流通外幣-寬永通寶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