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最近我閨女她們幼兒園班裡新發起了一個活動——親子閱讀21天。細緻的班主任老師跟我們家長在微信群裡說,大家在給寶寶選擇讀書內容的時候,還是可以豐富多彩些,現在一統計發現“女生偏公主,男生偏恐龍”;因為覺得老師說的對,然後趕緊調整,過了兩天老師又說調整之後發現“女生偏恐龍,男生還偏恐龍”。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這麼一看,恐龍對小朋友真的好有誘惑力啊!從模型到玩具,從骨架到書籍,我基本上給我閨女買了個遍。就連她最愛看的動畫片之一,《小豬佩奇》裡佩奇的弟弟喬治手裡還拿著一個恐龍,真是大千世界恐龍無所不在啊。

關於恐龍的物件和故事那麼多,沒法兒迴避我閨女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說:“恐龍既然那麼多種,又那麼厲害,為什麼現在一隻恐龍都看不見了?”——這個問題科學家都沒敢說整明白了,你說我能整明白嗎?只好按照可能性最大的說法告訴她:因為我們居住的地球在變化,只有適應地球變化的才能生存下來。恐龍就因為體型太大,要吃的東西太多,所以沒法適應地球的變化,於是它們就滅絕了——我閨女聽了還挺傷心,為她從來沒有見過的活體恐龍小小的難過了一把。然後就為自己有那麼多恐龍玩具和畫書而感到慶幸,收斂悲傷歡天喜地地拿著恐龍玩具自己講故事去了。

她玩她的,我開始做今天要解說的功課。鵜鶘對陣掘金,一提這倆隊名,你就會想到開季以來,大殺四門的濃眉戴維斯和已經被很多球迷列入MVP競爭者之列的約基奇約老師。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約老師除了揭幕戰對快船拿了兵不血刃的21分8板5助外,最近四場不用平均就是每場至少24分11籃板,確實厲害得不要不要的;濃眉身體有恙出場存疑(“玉帝”佩頓和達柳斯·米勒確定不打,蘭德爾也屬於賽前確定,這比賽我估計說得比較鬧心),但開賽以來他場均用不到19次出手換回27分13板5助攻,額外還送出2.5搶斷和接近4次蓋帽,真是怪物級的表現……

其實細細一想,賽季開始將近兩週,聯盟當中表現好的大個子著實不少,上週六我們轉播雄鹿對森林狼中場休息時候誰看了?我管賽季開始以來這五六場比賽裡表現出色的球員列表叫“封神榜”,上榜名單裡的速度型球員真的是鳳毛麟角,我記得好像就庫裡和肯巴·沃克兩個人;而表現出色的大個子,除了前面提到這兩位,還有恩比德大帝、給力芬……甚至還有此前根本不入眼的米羅蒂奇等等,就像是在一望無際的非洲草原上重生速度靈活的動物群體裡,恐龍們一下子復活了一樣,多少讓我有些不適應。

出了什麼事兒?

就拿今天的主角來說,約老師是開季首周西部最佳球員,他現在不僅個人取分、籃板、策應一如既往地有把握,防守的選擇和主動性也越來越理想,以至於有人已經在討論他獲得常規賽MVP的可能性了——如果賽季在這個時候結束,約老師當然有機會——西部第二的球隊,攻守兩端的絕對核心,怎麼還能沒機會競爭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呢?但細細琢磨,還是能琢磨出點門道兒,咱們不妨理性地討論討論。

首先,經過“魔球理論”的不斷洗禮和歷練,大個子們確實進化了——他們雖然身軀龐大,但是其中的優秀者已經開始提速,並且增強自己的靈活性和柔韌性訓練:濃眉在兩年前對自己的食譜和訓練方式進行了一番大改,自那之後他只缺席過10場比賽。他們減少了大重量啞鈴訓練,開始練習一些瑜伽動作,並用皮繩來尋求一些抗阻能力的提升;有氧運動則安排拳擊、自行車、沙灘排球和泳池訓練等等。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比如其中一個特別的練習,是讓戴維斯單腿深蹲在泳池底,體能教練薩默林會在他背上放置一個重達100公斤左右的條形負重物,並讓戴維斯在起身2-3釐米的情況下堅持20秒。按訓練師的理論——“這是對脊椎端部的力量做增強,讓濃眉的重心儘可能放低,比如在他防守或是在禁區內大步運動以及向相反方向移動的時候。由於戴維斯的關節過於靈活,所以蹲姿和人核心力量將是保證他職業生涯高效而持久的重要因素。包括在泳池裡模仿籃球運動中的步法,包括防守時的滑步和蹲踞,對濃眉狀態的保證都非常理想。既然夏天沒有浪費時間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訓練上,保證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能承受的對抗強度,當然能為理想的開局創造先決條件。

其次,為優秀大個子們配置的陣容多數都非常理想,由於它們可以被當作戰術的核心,所以獲得一個優秀的大個子之後,以他為建隊基石來構建球隊,未來的選擇一點問題都沒有,這種事是水漲船高,相輔相成的事情。比如濃眉身邊站著的蘭德爾和米羅蒂奇就是兩個非常好的副將;約老師身邊的哈里斯和莫雷早在去年就開始試煉了,由約基奇發起的掘金進攻套路配合;在凱西教練的指點下,格里芬也適應瞭如何和莊神配合打雙塔的角色。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恐龍終於不特急了

大家都在空間上做文章,而非死押寶在一個大個球員身上。空間越亮越大,大個球員的能力也越來越全面,他們會投三分、會做有球策應、積極的無球跑動,如果一切前提成立,這不就是在和打跑轟、愛投三分的球隊不斷競爭之後的自我提升嗎?

再次,由攻防轉換的增加、大量的三分球和大量的罰球造成的。從客觀上講,進攻籃板後改為14秒和對於無球端的判罰力度,導致了高分場次增多;無球端方面NBA試圖消除或減少進攻和防守球員的手臂撕扯動作,這幫助了進攻球員暢通無阻地前往籃筐區域,且直接地影響了比賽的結果。以如今的標準,有力的突破技術與快速靈活的小個子,也屬於擁有先天優勢並且進化了的大個子。

最後一條也是比較簡單的,那就是賽季剛剛開始,比對的樣本還非常不充分,你無法說哪一個優秀的大哥一定就把一隻腳踏進了常規賽MVPP的競爭者行列,萬一他們現在的表現要是“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的路數,那球隊照樣還是會有很大的隱患。

大個子們的確進步了,的確提升了,但是看一看東西部爭冠大熱門,勇士、猛龍、凱爾特人依然穩步前行;新貴中雄鹿和76人雖然都有出色的大個子,但外線全能選手的發揮才是決定性的。

不過在勇士四年三冠的風吹過之後,大個子們終於緩了口氣上來,也明白了製造空間的重要性,現如今中投和遠投能夠起到的作用,確實把大個子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拓寬,至於是否能打回屬於他們的天下,還有待進一步檢驗。但可以肯定:大個子在場上的存在感仍然豐富,並不像恐龍那樣會滅絕。舉個例子:在今年NBA選秀大會前七順位的新秀之中,大個子就佔了其中的五名。

好了,您慢慢看,晚上有空也看看CBA,有個同樣手上有籃的大個子,今天晚上有可能要成為CBA歷史上第二個“萬分先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