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衆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地藏菩薩贊

黃帥 - 寒山僧蹤



孫 斐


號玉禪齋,上賢居士,1975年生於山東聊城,職業書法家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高級註冊教師

·中國榜書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

·中國慈善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聊城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2015年在無錫市成立“孫斐當代藝術館”

·2016[空·無跡]孫斐書法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

自幼得乃翁教誨七歲習書,築基國學涵養詩文,遍臨名跡精研古法,年長後再得張德林(淨圓)大師真傳,反覆搓磨,書藝大進,後自臨書譜、悟得書道妙意,其作品集眾家所長,吸取二王、黃庭堅、孫過庭之精華,將禪意融入書法,格調高雅儒秀,用筆灑脫自如,傳統功力紮實,法不孤起,丈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作品禪意濃厚,在書壇獨樹一幟。


徵 塵 入 禪 道 · 摹 經 渡 眾 生

——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

要明白佛經,真不容易;

研習佛教的經典,首先要有生命體驗...

——題記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參悟出的一門哲學道理。一般人經常把佛教的神秘化成為一種宗教崇拜。我個人認為這是片面的、偏執的。佛教並不是盲目崇拜,而是一種文化。它雖然包涵了無量無邊的事理,但落實到現實中其實就是做人的準則。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孫斐先生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在浙江寧波迎恩禪寺發願抄寫《地藏經》,全卷寬0.35米,長40米,歷時半月,於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佛誕日)結束。因與先生頗為熟悉,在他閉關寫經前我已悉知這個消息。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亦稱“鬼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孫斐先生選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選擇在大般若金剛道場發願抄經,而且是《地藏經》,不得不說是很有功德、很有意義的。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抄經”起步於公元三世紀中葉,鼎盛於唐朝,是我國佛教初期階段進行弘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在我國尚未出現雕版印刷之前,佛經的傳播主要是靠抄寫,同時也是禪意書法的主要形式。


孫斐先生熏習佛法多年,平易近人,並且熱心於公益事業,始終以佛心接人待事。《壇經》上講:“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為定。”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受外界的誘惑、不起執著、不起煩惱,這個叫“禪”;心裡面時時保持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叫“定”。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禪”是大宇宙原本存在的真實,是生命體實現自我認知的唯一途徑。古人把在禪的狀態下進行的書畫創作稱為“入畫三昧”,這就是書法通禪法的內在道理;禪是書畫創作靈感妙境之不二法門,有禪、有意、有法,方為禪意書法。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在漫長的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中,大體存在著兩種自然體系。一種是注重於形式的,即表現的、技法的。一種是注重於內容的,即精神的、思想的。很顯然,孫斐先生的“禪意書法”便是從佛法中孕育出來的,我之所以稱之為“禪意書法”,是因其書法入出傳統,迴歸天然,筆下蘊涵著深厚的佛禪文化、佛禪思維、佛禪藝術、佛禪美學、佛禪趣味等。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書法能寫出精謹的結構和點畫並不難,而難就難在精謹之外的逸氣。很多人也許經常書寫“超以象外”這四個字,但何為“超以象外”、怎樣才能達到“超以象外”的境界?這恐怕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並能做得到的。


我們經常說“境由心造”、“象外求旨”,可見藝術境界的一等要務,是修心。藝術家有怎樣的心境,有怎樣的人格修養,完全都通過筆墨表現出來了。遠離功利、心清欲寡者,往往能寫出清新而靜謐的氣息來的;人格俊邁、性僻山林者,就能寫出悠遠而超逸的境界;學富五車、與道為一者,寫出的字必然書卷氣濃郁而富有玄賞之境。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看孫斐先生的《地藏經》創作書法,他完全是把心思集中於禪法本身,他關注的是筆墨與禪理的完美結合。所以,從他的《地藏經》長卷作品中,絲毫看不到那種炫目盛裝,更沒有那種種呼天搶地筆墨張揚;有的是一種可貴的靜穆氣質,質樸敦厚、收放裕如。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作品局部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作品局部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作品局部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作品局部


以禪入心、以禪入書、以禪入形、以禪入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孫斐先生的書法自有面貌;他之所以不於外在形式上煞費周章,堅持素面出鏡,就是因為他對形式有著冷靜的反思以及辯證的理解。他的書法也講形式,但他不是為形式而形式,而是因材制宜,巧妙運用“以禪入思、以禪入味”的藝術理念將人生感悟與佛禪思維、書法藝術進行深層融合,始終營造一種“禪思妙悟”的書法氛圍;於是乎筆下走出傳統、走向自我、走向心性、走向禪境、走向迴歸、走向天然。


征塵入禪道 摹經渡眾生|觀孫斐先生髮願抄寫《地藏經》小談


孫斐先生和當代其他的書家一樣,他誰也沒有超越,他超越的是自己。事實上,不管我們自身寫的、畫的有多麼逼似古人,最終在筆墨裡所呈現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本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只為天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無去無來不生滅。

歲戊戌南宮吉日

寫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