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海南|人民日報:海南「國際范兒」更濃了

中央媒体看海南|人民日报:海南“国际范儿”更浓了

立冬將至,北方天氣漸冷,海南島卻迎來一年一度的旅遊旺季。在三亞,從亞龍灣到大東海、三亞灣,隨處可見悠閒度假的外國遊客。今年5月,海南正式實施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在內的59國人員入境免籤政策。此後僅半個月,三亞入境免籤遊客逾萬人。

客從遠方來。不斷增加的外國遊客,倒逼城市管理更加細化。機場專人負責快速通關,手機一鍵呼叫旅遊警察解決糾紛……如今的三亞,處處體現著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

風從海上來。近年來,海南發揮面向東盟最前沿的區位優勢,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國際旅遊精品地,推動優勢產業和商貿服務換代升級,“國際範兒”越來越濃了。

“國際範兒”,體現在港口碼頭的轉型升級。

20年前的洋浦港,工人肩背手扛運貨上船,如今,吊機飛轉集裝箱標準化裝船,洋浦航運樞紐港初見雛形。港內已建成泊位38個,萬噸級以上泊位26個。開通內外貿航線14條,其中,2017年開通集裝箱內外貿航線5條。

“自去年開始,洋浦企業出口到‘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貨物量增幅明顯。”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監管處職員王洲文說。據統計,2017年,洋浦地區企業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出口總值達168.3億元,同比增長2.2倍。

“國際範兒”,體現在產業經濟的順勢而起。

中醫康體旅遊邁向國際市場,三亞市中醫院針灸科每天治療的客人中1/3是外國遊客,至今已為上萬名外國遊客進行治療;南繁基地被稱為中國種業的硅谷,孕育的稻米“金種子”走向世界;作為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區,海口江東新區規劃正緊鑼密鼓,外籍人才居住工作政策逐步落地,一座綠色宜居的產業新城蓄勢待起。

“國際範兒”,體現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上。

5年前,三亞鳳凰島郵輪港只有一個碼頭,僅可供1艘8萬噸的郵輪停靠。現在,鳳凰島國際郵輪港兩個15萬噸級碼頭已建成,在建兩個22.5萬噸級碼頭,未來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郵輪。去年以來,海南加速推動海南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空中、海上互聯互通。目前,海南開通國際航線59條,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337條。

(原載《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9日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