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我相信沒有一個吃貨會忘記《飲食男女》的開場橋段。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煎炒烹炸,燜溜熬燉;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單是聽動靜兒,熱湯咕嘟聲、鍋碗碰撞聲、生魚裹面用熱油一澆呲啦一聲,就能攛掇得人直冒口水。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你再去看,肉是金黃脆亮咬一口流油的肉,湯是青白分明浮著小油圈兒的湯,那個勾芡,盤子邊兒繞一圈,直接勾到你魂兒裡去。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一飯一蔬,顛勺倒鏟,那都是開出花兒來的生活藝術,是人間百味。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李安是真聰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瞧瞧,一頓飯都給說盡了。

漫談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朝代幾度更迭,都改不了民以食為天。

悠久的歷史積蘊,帶來悠久的飲食文化。

往早了說,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飲食文化的南北偏差就已初見端倪。唐宋時期,魯蘇粵川四大菜系,以其鮮明的代表性開始頗具影響力。待到清末廣為流傳的“八大菜系”就正式有了雛形。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再往後綿延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版圖,因其地域文化、飲食風俗的不同,進一步細分出大大小小几十個菜系。

上到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王公貴族有滿漢全席,市井小民有風味小吃。道道是文化精髓,樣樣是歷史沉澱。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小十君相信每一個吃貨都有一顆吃遍大江南北的壯志雄心。奈何中國實在太大,菜系也實在龐雜。縱然征途是星辰大海,但備不住有錢無閒,這顆雄心也只能草草安放。

那麼正題兒來了,如果我說有一地兒,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囊括了天南海北的傳統美食人間至味,你去是不去?

不著急,咱先驗驗貨——

《臺灣食堂》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這個片兒不僅給你端出多姿多彩的中華美食,還為你做好了寶島臺灣的旅遊攻略。甭管是多小的夜市、多野的攤兒,只要是好吃的,都給你挖出來了。而且,每一樣都經得住時間考驗,十分傳統非常特色。

提起臺灣,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種美食呢?

蚵仔煎?實不相瞞,其實它源自潮汕的蠔烙。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那麼,紅蟳米糕?too young too simple,它是福州料理。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三杯雞總沒錯吧?也錯,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江西菜。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疑惑,明明不是臺灣正統美食,卻被冠上了“臺灣特色”的封號?為啥咧?

這一點,也很意外,是因為

“鄉愁”

歷史上海峽兩岸的政治因素,導致很多年兩岸聯繫的中斷和隔閡。

余光中《鄉愁》一詩的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是的,就是這麼貼切。一份“鄉愁”讓身在臺灣的大陸人唯有從“食物”上尋找精神慰藉。

繼而,他們以食謀生,端給天涯海角的客人,既慰藉了自己,也養活了家庭。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這些至今都原汁原味的大陸美食,很可能是那些身在臺灣的大陸人“低頭思故鄉”的夜裡最溫暖的回憶。


鄉愁的味道最正宗


小時候最懷念的家鄉口味,長大後再去吃,同樣的館子同樣的人,卻失去了老味道。

世易時移、時過境遷,本也是常事。

可是在臺灣的大陸人卻輕易不會變更家鄉的味道,那份“鄉愁”對他們而言,是跟故鄉的精神連結

曹淳瑄的“鄉愁”,是兩處故地。出生地吉林,和居住了十多年的四川。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初到臺灣時,吃不慣的菜色,和聽不懂的口音,讓故鄉的痕跡成為長達半年的飢腸轆轆,和對香辣暖鹹的渴盼。

深夜回想,那些味道激起的胃酸和口水都力透紙背。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學做菜開飯館,似乎成了命運的推波助瀾,成了大部分“臺客”的使命。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曹淳瑄的飯館兒開張時客人寥寥,但她沒有去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川菜依舊辣的過癮。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從寥寥數人到高朋滿座,飯館兒一開就是11年,無數身負“鄉愁”的人被那香味兒誘來,掀開門簾兒,就算回了家。這一來一回,也是11年。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老家吉林的“鄉愁”,來自媽媽的小黃瓜餃子。閒時三倆姐妹對坐,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餃子下鍋,三道涼水澆下去,迎頭的霧氣繚繞,或還常濡溼眼眶。但這鄉愁化進去,成了另一種香味兒。

如今的曹淳瑄,早已融入臺灣生活。可一口芒果冰沙填進嘴裡,還是用東北話,道出一句:唉呀媽呀,這冰咋那麼好吃呢。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小攤位也有大風情


在臺灣,特色飯館兒,能讓你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吃到比家鄉還正宗的地方菜系。但要想體會臺灣當地的大雜燴文化,真正有內容的是夜市和野攤兒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在當地的夜市上,可能前一家是桂林米粉: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隔壁就是武漢熱乾麵: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走兩步路過上海的糯米糰: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又聞到了長沙的臭豆腐: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東北大餡兒餃子桌椅板凳擦的乾乾淨淨,還沒等店家吆喝: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注意力就給寧波湯圓的軟糯Q彈給扯了過去: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小夜市一道道走完 ,香味兒把心都給灌滿了。這是個什麼感覺啊——傻瓜,是幸福啊!

再去眷村瞧一瞧那裡的南腔北調。

五湖四海的人,住在一個村子裡,大中國在這裡有個小縮影。

上千口子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幫襯著從困難時候走過來。飲食上也都互相影響,不吃辣的,吃著吃著也不那麼辣了。不吃麵食的,也越吃越香了。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南北混雜,滋味多樣,白天吃北方的麵食,晚上吃南方的小炒。無論你好哪一口兒,在眷村總能找到。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村子口的小麵店,就叫“村子口”,每個村子都有個“村子口”。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推杯問盞間,唱歌的、嚼舌根的、吵嘴架的、酩酊大醉的應有盡有。

家長裡短,茶餘飯後,一口酒一口菜,村子口是全村人的交流驛站。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村子口見嗨!”、“村子口是個大目標!”人們鬨堂大笑,吵吵鬧鬧,真市井,活色生香。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村子口兒算賬的老闆娘碰上回回賒賬的酒鬼,嘴裡嘟嘟囔囔:“沒良心哦,還是不是一個村子的人吶”。

酒鬼晃悠著走了,賬該記還是得記,說到底是一個村子的人嘛。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哎,老闆娘嘆口氣,轉臉兒一忙活什麼都給忘了。


臺菜這個混血兒


那麼除了大陸人帶去的“鄉愁”和“村子口”,臺灣就沒有它自己的菜系嗎?

有,但先要往人文地理以及歷史上追溯一下。

它四面臨海與福建隔海相望,處於北迴歸線附近,它既擁有孕育新鮮蔬果的潮溼溫度;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又有蘊藏各式海產品的豐富海域。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歷史上臺灣相繼被荷蘭、西班牙、日本等國家殖民統治,作為海上交通要塞,西方國家的無數船隻在這裡進行貿易活動。

所以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原汁原味的法國披薩: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正宗的越南美食: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甚至是日本的海鮮料理: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以及那些深受多國影響演變而來的創新美食: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不同種族的多次文化融合,經過時間沉澱,同時也形成了它獨有的菜系——臺菜。

它深得閩菜、粵菜、客家菜的烹調精髓,口味清淡,又用荷蘭、日本、西班牙的文化稍加調和,再結合當地的特產融會貫通,成為了獨樹一幟的世界混合菜系。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別看臺菜是個混血兒,色香味兒一樣不少;一清、二鮮、三快炒,少鹽少油,原汁原味。

中西大比拼,世界大融合,臺菜是中國人味蕾上的優勝劣汰。


原住民族群的自然風味


臺灣飲食文化的多元,還不只是這些,除了大陸以及冗雜的多國文化影響,它的原住民味道更是首屈一指。

在原住民的飲食中,你可以感受到滿滿的狂野和原始。

阿美族的飲食習慣是跟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食材可能取自就近的海域: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也可能是山間的野菜: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傳統風俗對阿美族的影響巨大,先輩們留下的習慣代代相傳。

陳耀忠,看起來是個健碩的糙漢子,跟印象中的廚師完全不同。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但是經他手做出來的菜餚,都有著意想不到的精緻。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他每天晚上都要去海邊,尋找第二天的食材。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夜晚的海邊比白天危險,風浪巨大,礁石溼滑,一個浪就能把人撲進海里。

但真正危險的卻並不是這些,而是海蛇,因為沒有血清,被海蛇咬到,不是重傷就是必死無疑。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對於海邊的探險,是父輩們留下來的習慣,在困難歲月,晚上不出來找吃的,第二天就要餓肚子。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他去海邊,只帶米飯和辣椒。餓了,就用海水將辣椒醃製起來,直接拿生的海菜蘸著吃。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他很珍視自然的饋贈,出自他手的美食,只用最基本的調味料,擺盤的裝飾都是山野間採摘的花束。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閒時,帶上三個女兒野炊,渴了就喝花心裡的露水。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餓了,隨手起個石頭火鍋,什錦蔬菜一鍋亂燉,再添點小溪裡捉的魚和蝦,一鍋美味飄香四溢。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阿美族的石頭火鍋遠近馳名。

鍋子用檳榔的葉鞘折起來,食材和水倒進去,再把燒的滾燙的麥飯石放進去,起初渾濁的湯越煮越清澈。

得益於有過濾作用的麥飯石,用它做出來的火鍋,味道清爽不油膩,遠勝一般火鍋。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女兒們個個都是大自然的孩子,赤手空拳地對付陌生世界,也自有一套。

三個女兒從小就跟著陳耀忠出來“野”,叫百合的小姑娘,隨手擼一把野菜就往嘴裡塞。汁水香甜的美物,哪一樣不是日月精華?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吃吧,陳耀忠說,這個對胃好。

阿美族,他們戲稱自己為吃草的民族。所以,他們的飲食中,綠色蔬菜的比重相當大。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在臺灣像這樣的原住民族群,有14個,每一個族群的味道都不一樣。

不同的味道造就不同的文化,大陸人的“鄉愁”帶來懷舊和正宗;“村子口”的吵鬧則是市井人情;琳琅滿目的小夜市,自成一片江湖;臺菜,開啟具有向心力的進化;原住民又將它奉為克難的堅守……

臺灣的美食說得盡嗎?根本說不盡。真正的大頭還要你親自去看親自去品。

現在明白為什麼李安能拍出《飲食男女》了吧?

他生於臺灣,瞭解臺灣,在這個地方,食物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飲食一旦流動,文化就流動,人的感情也隨著流動起來了,一回生兩回熟,一來二去就成了今天的臺灣。

嗯,應了那句話:一個地方,它有多包容,它就有多豐富。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飲食男女」這麼會吃,終於讓我找到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