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正成爲世界各國的「共同語言」|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原文 :《城市文化正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語言”》

圖片 |網絡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通過文化的輻射與擴散、吸納與傳承、創新與示範等功能,已經成為集聚人才和創意資源、傳播和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對外形象、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今年印發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為正在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上海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2018年10月26—27日,“2018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將在上海召開。論壇由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主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文化品牌”,論壇的舉辦無疑為上海與其他優秀世界城市之間,以及各個世界城市間的文化對話和文化合作搭建了開放、多元、包容的高層次對話平臺。

城市文化正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

當今世界,以移動通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地突破了阻隔人們交往的物理障礙,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和連接。在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深刻變革大背景下,城市,尤其是各國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其重要性和影響力日益彰顯。

文化是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是城市發展的精神基石。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也就是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世界城市的建設可以跨越經濟增長的階段,但不能跨越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文化在世界城市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最新公佈的《2018全球城市報告》顯示,入選“全球城市指數”的幾座中國城市的得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而北美城市得分年增長率為0.6%。全面的城市發展戰略正在為中國帶來回報,讓許多城市持續吸引國內外商業、文化投資以及各類人才。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全球範圍的網絡節點城市、智慧城市、創意城市、景觀城市和文化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呈現出全新面貌、趨勢和特徵,也在調整和重構人與社會、城市與國家、地方與全球的相互關係。以藝術、創意和審美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經濟,日益影響、滲透和型塑城市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設中正在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VR、AR、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在推動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互相賦能,實現高效的數字文化生產與IP構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阿里使杭州的文創產業發展迅猛;騰訊遊戲讓成都的文創產業聲名顯赫。西安、重慶等地在短視頻潮流的活躍程度蓋過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其實正是新文創時代城市競爭的縮影。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而傳統的文化符號也在新形勢下進行了新實驗。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烏鎮就是小橋流水的江南小鎮。近年來,烏鎮扶持旅遊與互聯網、數字文化產業相融合。自2013年,烏鎮舉行一年一度的“烏鎮戲劇節”,以擁有1300年曆史的烏鎮為舞臺,共邀全球戲劇愛好者和生活夢想家來到烏鎮體驗心靈的狂歡。自2014年,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鎮模式”受到世界廣泛好評,也為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典範,為地區注入新的創新基因。

圍繞新型城市建設,城市文化不僅展現城市歷史和記憶,也表達城市居民的價值訴求和未來願景,是凝聚社會共識、構築和諧城市的巨大精神力量。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要達到60%;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70%左右,約有10億人生活在城市。人口過度集聚的同時,伴生的是用地緊張、環境惡化、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生活成本攀升……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城市病”的日益加劇,成為中國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是由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導致的。未來,如何解決對文化傳統認知的膚淺、對城市精神理解的錯位,和對城市發展定位的迷茫等問題尤為緊要。

實現“一帶一路”願景重在文化融合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契合了人類社會深刻演變的大趨勢,將有力地助推全球互聯互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更好的基礎。而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是各國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差異性。只有從多元文化中找到一個彼此共同認同和信任的文化,才能使文化交融匯聚到一個點,讓各國、各國人民加深共同的認識,產生共同的語言,樹立共同的價值觀,才能保障各項合作順利推進。

在全球企業收購過程中,有三分之二是不成功的,而當中三分之二的原因在於文化衝突,其背後是文明、文化的不融合、不協調。要實現“一帶一路”願景,把文化和文明融合提上議事日程,

實現人心溝通非常重要。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318個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執行計劃及互設文化中心協定,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11箇中國文化中心。隨著中國每年出境遊人數大幅增加,各國人民關係也愈加密切。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文化產業發展合作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支撐,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具體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作為載體。從目前來看,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主要是工藝美術品貿易、參加展覽、對外文藝演出等形式,未來的方向是從政府到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層次的聯合開發,雙向交流,從而實現互惠共贏。專家建議,要支持企業走出去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吸收國外先進經營理念和技術,針對“一帶一路”優勢產業和特色項目,聯合沿線國家設計文化產品,並通過聯合調研、資源共享等方式帶動沿線國家文化產品、文化遺產等領域合作,推動我國優秀文化“走出去”。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9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文章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城市文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语言”|社会科学报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