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僞中產

當民眾的財富被股市一茬茬割韭菜時,被P2P和其他龐氏騙局一輪輪跑路榨乾時,被不斷攀升的CPI稀釋紙面財富時,消費升級或許是一種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望。儘管我們現在可選擇的商品琳琅滿目,但是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在選擇商品時可以從容不看價籤?

記得有人說過自己想象中的財務自由就是在買菜時可以不問價格就直接打包帶走,可現在對很多人來說,面對40元每斤的香菜,你真的可以那麼從容嗎?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據說,這是土豪的大餐……

今年以來,消費降級概念已經成為網絡上大家爭相討論的焦點。對於這個聽起來不是那麼順耳的經濟概念,支持者有之,而更多的經濟學家及國家黨媒則竭力反駁這個概念,稱消費降級是個偽命題,甚至是一些自媒體在製造焦慮。

最近以來,無論是滴滴順風乘客遇害事件,還是全國一二線城市房租暴漲引發的爭論,或者說壽光蔬菜受災,還是非洲豬瘟,或者說中美貿易戰引發的輸入性通脹,消費降級跟通脹這一對孿生兄弟總是在不停地撩撥大家本已敏感的神經。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發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引起一些人關注,與此同時,市場上方便麵、榨菜、二鍋頭銷量上升。

2018年7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一路下降到8.8%,上一次出現這麼低的居民消費數據還是在15年前的通貨緊縮時期。這意味著近年來居民的收入增加相對有限。同一時間,2018年前7個月,居民個人所得稅總額為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已經超過2015年的全年水平。這又意味著居民的收入增加幅度較大。兩個極難作假的數據,卻指向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唯一可能的解釋是,

中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快速拉大。

然而,當人們一邊P2P報警,一邊股市割肉,一邊吃著榨菜就饅頭時,有人說這其實也是一場消費升級,多想回到那個吃著火鍋唱著歌的時代。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有人說涪陵榨菜是榨菜中的高端品牌,大家購買品牌榨菜是一種消費升級的表現。

如果榨菜當中品類不多,無法辯駁的話,那麼其他品類呢?如果同一個行業有諸多品牌,而老百姓們選擇購買品牌價值低的產品,而高端品牌產品卻營收下滑。這個如果不能稱作消費降級的話,還請駁斥消費降級的專家們另給起一個名字。

有個說法,當房價過高超過個體收入承受力時,社會消費出現總體下行,原來的中產原本用來買房買不起了,而消費品中分為可選消費(如汽車,奢侈品)和必選消費(食品,菸酒,普通服裝),如果人們買不起房了,手上的閒錢會增多,而可選消費會逐漸低迷,必選消費會出現不斷上升的態勢。

今年可以明顯看到,汽車工業下滑,根據汽車板塊2018年已出的半年報來看,主營收入同比去年減少的就有5家。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再來看看必選消費,今年桃李麵包的業績增長非常亮眼。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和往年對比,進步神速。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要知道,桃李麵包的體量已經很大了,但是營收每年還能實現20%左右的增長,今年淨利潤還實現了43.54%的增長

簡單介紹一下桃李麵包。生產銷售上桃李麵包採用“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在銷售渠道上有直營和經銷商兩種模式。即可以在永輝、華潤萬家、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超市中看到桃李麵包的蹤跡,也能在地區的連鎖超市步步高、人人樂、新華都、佳世客、嘉榮超市甚至在小店鋪中也能買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已在全國市場建立了20多萬個零售終端。

再來看看桃李麵包的價格: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從官網上來看賣的最好的一款是一款禮盒裝的月餅,一套禮盒裝的月餅不到百元,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性價比了。

再來看看同樣是烘焙出身的元祖股份。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營收方面預計同比增長8.56%,和桃李麵包19.33%的增長率還是有些差距。

元祖食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月餅也一直是元祖食品的主打款。從天貓旗艦店的數據來看,元祖月餅的零售價在兩百元以上,和桃李月餅70元的售價來比相對高昂一些。銷售數據也相對弱一些。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再來看看同樣業績表現出眾的順鑫農業。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從半年度業績預告上來看,盈利同比增長70%-100%。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因為業績太好,居然還隱藏業績了: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再來看看其餘的必選消費上市公司,小編找了幾家半年報來看看數據。

森馬服飾的半年報營業收入: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涪陵榨菜的半年報數據: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安井食品: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珀萊雅: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今世緣(二線白酒):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數據騙不了人,至少消費者們在選擇消費的時候更加理性了。必選消費總量正在不斷上升,而且在必選消費之間,老百姓也是更多地選擇價格更低的品牌。

通脹時代來臨?

消費降級,至少意味著我們還可以有選擇,可是通貨膨脹卻讓我們無處遁形。

尤其是生活資料的通脹。

公開數據顯示,7月通脹同比回升到2%以上。7月CPI環比上漲0.3%,同比突破2%,略超市場預期,其中7月食品價格同比微升至0.5%,而非食品價格同比上升至2.4%,影響CPI上漲約1.96個百分點,是7月CPI上漲主要原因。

分項來看,通脹上行主要來自豬價、燃料漲價和旅遊消費。其中,豬肉價格同比跌幅收窄到9.6%,對通脹的拖累較之前幾個月有所減輕;暑假來臨出遊高峰等因素導致旅遊分項同比大漲4.4%,較前月提高2.5個百分點;而受油價上升帶動,CPI交通通信中的燃料分項同比繼續高增至22.2%。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去年以來豬價持續低迷,對CPI形成明顯拖累,而今年豬價逐漸反彈,而豆粕漲價又帶來飼料成本上升。

豬價上漲時期養殖戶傾向於增加生豬存欄,但補欄仔豬需過6個月才能出欄,因此漲價初期豬肉產量難以供應從而導致豬價不斷上漲,隨後因為供應量大增導致豬價下跌。因此豬肉價格正處於一個觸底回升的過程,生豬存欄增加還有一定的滯後性。

此外,豬價還受到兩個因素的干擾:

  1. 近期發生在瀋陽的豬瘟疫情,目前來看對豬價影響不大,但以後如果在別的地方又發現疫情的話,會不會繼續撲殺生豬從而導致存欄數量減少呢?
  2. 貿易摩擦導致豆粕價格上漲,飼料價格上漲將會傳導到豬價。作為豬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價格上漲將會導致飼料價格也出現一定程度提價。

我們有很多理由關心近日發生在山東濰坊壽光市的洪水災情,其中最實際的一個是這樣的——

農產品領域,今年可謂屋漏偏逢連陰雨。山東壽光一場天災人禍,導致全市受損,大部分蔬菜基地被淹。要知道壽光可是華北農貿市場的菜籃子,僅北京一地的蔬菜供應就有1/4來自於壽光。

據瞭解,壽光當地的蔬菜價格,已經上漲到了香菜近30元一斤、菠菜10元一斤、黃瓜6元一斤這種離譜的地步。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據本地博主“濰坊那點事兒”爆料,壽光某市場當天的香菜價格達到39.9元/斤,比豬肉價格還貴一倍多。這還不算最貴的,在省會濟南,這兩天香菜價格最高甚至到5元/兩,也就是一斤50元!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中產亡於理財

另一個導致居民消費下降的原因,恐怕不得不歸因於金融理財吧。

今年以來A股股市經歷了很不平凡的走勢,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發審委審核趨嚴,中美貿易戰不斷,百萬億資管新規落地等等。A股股市也遭遇了很大的波折,今年以來A股若從最高點3587.03點算起,一路跌至最低2653.11,大跌26.04,領跌全球股市。

A股年初市值為61.5萬億,目前市值不足55萬億,半年蒸發6.5萬億,以A股1.47億股民計算,每人淨虧損44218元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在A股3530只個股中,實現上漲的僅有580只,佔比不足15%。也就是說今年以來A股幾乎有85%的個股實現下跌,號稱“3000”只個股下跌,股市一片綠油油,一幅春意楊然的美麗畫卷!

在今年下跌的個股中,以st股和退市股為主。其中,st富控跌85.63%,st保千跌84.6%,st華信跌79.49%。退市股中,希碳退大跌85%,退市吉恩(0.000, 0.00, 0.00%)跌84%,退市昆機(0.000, 0.00, 0.00%)跌80%。

財經早餐(ID:ft-news)統計了一下,當前St富控擁有股民86475戶,st保千119810戶,st華信91903戶。也就是說僅這三隻股票就讓30萬股民們的市值財富縮水了85%以上。當然希碳退、退市吉恩(0.000, 0.00, 0.00%)、退市昆機(0.000, 0.00, 0.00%)則幾乎讓投資者的市值財富歸零。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7月20日,共123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旗下公募基金第二季度報告,其中非貨幣基金數量4497只,合計為投資者賺取 -1370億,較一季度減少1211億。債券型基金賺取最多,183億,混合型基金虧損最多,908億。

由於股市黑天鵝頻發,導致偏股型基金業連連遭殃。據數據顯示,今年基金清盤數量多,2018年前7個月公募清盤數量已超200只,而此前的19年,公募基金合計清盤的基金產品總數僅157只。

說完股票和基金,另一大民間理財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讓人悲傷的P2P。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P2P貸款規模仍然很小,截至6月份為人民幣1.3萬億元,相當於中國未償還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1%。然而卻是讓投資者最為傷心的一個理財品種。因為平臺一旦跑路,意味著投資者的血汗錢立馬血本無歸,由於投資P2P的門檻低,其投資人群多分佈在準中產,老人,以及低收入群體。其一旦崩盤,損失的將是最為廣泛的人群。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平臺共283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P2P平臺36家,消亡721家

而僅過去的6、7兩月問題平臺數104家,其中7月未過一半(截至12日),已有41家平臺踩雷。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號稱P2P、眾籌的公司打著普惠金融的旗號,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在前端吸收資金,但其資金流向卻並不透明。而時下P2P平臺跑路現象更是已經屢見不鮮。截止到2015年12月,到底有多少家P2P平臺跑路呢?據統計,山東257家平臺出事,位居榜首;廣東229家平臺出事,不甘示弱。

香菜面前,我們都是偽中產

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6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9938億元,增長7.5%。

雖然這些源自於理財領域的虧損規模,與中國整個社會零售總規模相比,只有萬億元規模,但是它確實代表著中國最具備消費升級能力的龐大群體,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被壓縮,或許才是導致消費下降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