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中年婦女已經沒戲了?

電影《找到你》以“尋子”為主題,同時也在多角度地表現已婚女性的困境。姚晨扮演的女律師李捷,精明強幹,但心中自有一種惶恐,寧可擔著“不顧家”的“罪名”,也不敢在職場上落於人後,她深知,工作上要是“沒戲”了,家裡可能也沒戲了。

姚晨算是本色出演,之前她在騰訊視頻做《星空演講》,也曾提到“沒戲”之惑。她甚至不像李捷,可以做出取捨。生過兩個孩子之後再復出,眼前一片荒蕪,明明到了一個女演員最成熟的年齡,市場上適合自己的戲卻越來越少。談及此,她哽咽而幾欲淚下。

在中國,中年婦女已經沒戲了?

《找到你》劇照

比她大幾歲的大S在接受《人物》的採訪時提到這個演講,深有感觸,對於年華不再的沮喪,在大S的日常情緒裡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她對於講述女明星年齡的報道變得異常敏感,同樣觸動她神經的關鍵詞還有‘臉垮了’和‘少女感’”。

“年齡”似乎成了所有女演員的隱痛,在《演員的誕生》裡,37歲的楊蓉說自己並不想扮嫩,但是如果不演少女,她就沒戲可演,她泣不成聲地請求導演和編劇給30+的女演員更多機會。

並不是這些女演員矯情,雖然時不時也有像《找到你》以及《我的前半生》之類由成熟女演員擔綱的影視劇作品冒出來,但都是特例。更多時候,你打開電視機,屏幕上除了嬌俏可人的少女,就是強行嬌俏可人的偽少女,剩下便是各種苦大仇深的媽、婆婆,好像女性的世界就這兩類人。

在這種情況下,大S們不可能不感到恐懼,恐懼的不是不再年輕,而是衰老得如此乏味。面對這樣一個屏幕,我們也不可能不感到害怕,它強硬地宣告,從周芷若到滅絕師太只有一步之遙,就算是黃蓉,人到中年也不怎麼可愛。

這貌似是影視劇製作方對於中年女性存在刻板印象,然而他們終究在看觀眾的臉色,認為女人上了點年紀就“沒戲”了,這觀點,在咱們這兒太有群眾基礎了。

在張愛玲的小說《白玫瑰與紅玫瑰》裡,佟振保與王嬌蕊闊別多年,在電車上遇見。王嬌蕊憔悴了很多,但她這憔悴讓佟振保嫉妒,因為那證明她用力地深刻地生活過,更襯出自己生活的空洞蒼白,他沮喪得竟至於落下淚來。

在中國,中年婦女已經沒戲了?

《紅玫瑰白玫瑰》劇照

過後他試圖和弟弟篤保談論她,篤保卻是“磕了磕香菸,做出有經驗的男子的口吻,道:‘老了。老得多了。’彷彿這就結束了這女人”。

振保看到王嬌蕊的豐富,篤保卻只覺得她“老了”,恕我武斷地認為,篤保的說法更能代表大多數。看娛樂新聞下面的評論,連章子怡都經常被罵做老女人,更不用提王菲劉嘉玲她們了。

在大眾眼中,一個“老”字,對於女性似乎具有一票否決權,智慧、深沉、對於生活的熱情與誠意等等,在這個字面前,似乎全部灰飛煙滅。李敖就曾公然說,他喜歡的女人,要具備五個字,瘦高白秀幼。他又補充說:“但太高太像模特也不行,模特像林志玲,走秀好看,可是不能上床,太硌了,走過來和躺床上就不一樣。這種辨別是很細膩的。”

這句話說得不可謂不現實,但也道著了真相,在很多男性乃至於“男性腦”的女性眼中,女人不是生命個體,而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女性之美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能否更好地服務男性。

在他們的價值體系裡,女性根本功能是生娃,注意這裡說的是“生”而不是“育”,那麼年輕就有天然優勢;其次,在過去,女性幾乎沒有繼承權,年輕女性擁有資源少,處事經驗也少,會顯得更好控制。從這兩方面,年輕女性都是更好的戀愛或者就是李敖很直白地說的上床的對象,也成為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里,具有魅力的女性。

不再年輕的女性呢,請自覺退場,退到柴米油鹽中去發揮餘熱吧。在《聊齋》裡,女鬼最後常常是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聶小倩很幸運地和寧採臣白頭到老,後來也還是給寧採臣納了個妾,以前看總是不解,如今想來,這大概是她抱歉於自己青春漸逝,要做出一點補償吧。

在這種氛圍中,上了點年紀的女性,若還想保持風采,就會成為大眾眼中的“道德瑕疵”,“人老心不老”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都藏著陰險的暗示。更多女性會很注意地把自己收斂到“無趣”的框架內,《紅樓夢》裡的寶二爺,感慨女人未出嫁時是無價的珠子,後來沒了寶光,再後來乾脆就是顆魚眼睛,還好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這是沾染了男人的穢氣。

讀著這類作品長大,我小時候也覺得上了年紀很可怕,最好25歲就死掉,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活到了四十多歲,逐漸奔五之際,反而樂觀起來,這是因為,我清楚地看見,有很多女人,將中年活成了人生裡最好的時候。

雖然不再有一張絲綢般柔滑的臉,但同時消失了的,還有年輕時的期期艾艾,如果說當初的我們在等上帝發牌,現在則更樂於和這世界對話,吾友黃佟佟的新書書名就叫做《我必親手重建我的生活》。

在中國,中年婦女已經沒戲了?

劉嘉玲

中年女人一點點地打造出自己的小宇宙,有的氣場強大,談笑間殺伐決斷,有的鬆弛而舒展,能令一室皆春氣,有的依然一派天真,但這天真,並非未經世事的出廠設定,而是穿越喧囂紛雜初心不變的澄澈,還有的,過得沒那麼容易,但是在與生活周旋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令人肅然起敬的淡然。

她們可能不是男性視角下的尤物佳人,卻是如果你的審美不那麼單一,你一定能夠領略到她們身上的美,以及力量。

甚至更老一點也不怕,有許多次,我被擦肩而過的好看的老女人吸引。有次我去銀行辦事,去得太早,銀行還沒有開門,我前面站著一個頭發灰白的女人,身姿極其挺拔,上身是一件銀色夾克,下著質地柔軟的牛仔褲,清晨的風,偶爾拂動她的髮絲,卻似乎不能撩動她一絲意緒。

銀行門開了,老頭老太太們蜂擁而上,只有她依然靜默穩定,這時我看到她的臉,談不上漂亮,只是特別簡潔。這是一張有氣象的臉,可以想象,她年輕時一定是不出眾的,是她自己在歲月裡,雕琢出了那種絕世而獨立的氣質。

我一邊給自己立了個flag,我將來也要有這樣一張臉,一邊暗自思忖,她究竟都經歷了什麼,我很想看到這樣的老女人的故事。我總覺得,有沒有很多好看的老女人,是一個城市精彩程度的硬指標。

即便是平凡女性,也有令人傾慕之處,讓我再一次拿我媽為例。她年輕時,是典型的勤勞樸實的中國女性,但是,她在我眼中煥發出光彩,卻是在她五十多歲之後,當生活的擔子不再那麼沉重,她開始有餘力發現自己,而我們也有機會,發現全新的她。

她大量閱讀,試著寫作,開始投稿並且發表。每次我帶她出去玩,她都會事先了解目的地的地理方位風土人情,在去往菲律賓的飛機上,她居然能夠說出,現在正飛過哪一片海域。

六十五歲那年,她又有一壯舉,學開車。她一直夢想著開車帶我姥姥去周遊全國,這夢想雖然因為我姥姥的去世沒能實現,但如今,我媽已經能夠以車代步。春節時,我擔心高速路上車太多而不想回家過年,我媽居然開著車帶著一後備箱土特產來到我所在的城市。

我覺得我媽到八十歲,都有辦法把自己活得很有意思。或者說,上了年紀的女性,只要不自我設限,都能夠把自己活得有意思,但我們的屏幕上,就是沒有這種“有意思”的女性。

有觀眾看不過眼,網友“SUM不二”大開腦洞,要給俞飛鴻、陳數、袁泉和曾黎攢部戲,名叫《淑女的品格》,講這四個大女人的小世界,去它的三角戀和婆媳關係,女人也可以活得“酷一點,再酷一點,為理想去努力去打拼,會哭也會笑,但是更會在哭後帥氣地站起來。不要成男人的附庸”。

在中國,中年婦女已經沒戲了?

袁泉、俞飛鴻

這故事編得很好,但是拍起來只怕還是會有點冒險,完全脫離男性視角,會流失一部分男觀眾不說,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說,並不只是男人才有“男性腦”。

以最近大火的兩部宮鬥劇為例,《延禧攻略》的主題是女主巧妙地和男性周旋,即使叛逆終極目的也是要“成功地引起注意”,最後她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贏家,這部劇雖然頗多不可推敲之處,但草根女孩一步步贏得權力的青睞,卻讓人看得血脈賁張,那叫一個“爽”。

《如懿傳》講的卻是“我不想再跟你玩了”的故事,觀眾看到的不是“自我”而是“失敗”,看到如懿這樣“不經打”,紛紛表示棄劇。

如今,男性仍然佔有主導地位,他們不但常常是資源的分配者,還是價值的確定者,取悅和征服他們,仍然被很多女人視為最大的成功,乞食這件事早就被演繹得一派詩情畫意了。若是拋開男性視角自己玩,只怕臺下觀眾會看得興趣缺缺。

不過,能夠出現這樣的聲音,說明

這個世界正在改變,屏幕是現實的投射,姚晨大S們是另一個我們,她們的“有戲”意味著女人“有戲”,而“有戲”的女人,也許反過來,能夠讓“她們”也“有戲”。人生猶如四季,各有各的生趣,願我們總是做有戲的人,活著,就永遠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