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圓夢?小牛電動流血上市,但陰影隨行

李一男圓夢?小牛電動流血上市,但陰影隨行

小牛電動今日上市,本次IPO發行價定為9美元,位於此前調整後的發行價格區間9.00美元至10.00美元的低端。不過開盤價報8.50美元,上市首日低開5.56%,按此計算,牛電科技市值達到6.43億美元。

若按互聯網企業的生命週期來算,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公司早該過了砸錢擴張的階段,但它似乎無力對持續擴大的虧損喊停。招股書顯示,小牛電動2017年的淨虧損為1.84億元,到了2018年,僅上半年淨虧損就達到了3.15億元。

不斷擴大的虧損、低募資額……已經讓小牛電動充滿了話題性。

而媒體時時提及的憾事還有一件:佔股43.8%的創始人、第一大股東李一男因為曾經獲刑,不能成為主敲鐘人。他蒼老了不少,小牛電動CEO李彥按下上市按鈕的那一刻,李一男在人群后,咧嘴笑著,看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公司迎來上市高光時刻。

李一男圓夢?小牛電動流血上市,但陰影隨行

初生的小牛電動

截止到目前,李一男的過去像極了金字塔,底盤宏大、穩固,但越往上走越尖利。

如果從他的人生中截取幾個時間節點,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或許是他的15歲和27歲。15歲進入少年班,27歲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

他也自知成名早,年紀小,愛用肯定性的、命令性的語句來表達自己。有時甚至近於不近人情。一來二去,團隊裡的人提起他會形容,“有時候說話會很狠很有狼性。”

離開華為後,他曾創辦港灣,最鼎盛時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之後又歷任百度CTO、12306 的CEO、加盟金沙江創投出任合夥人。

他的江湖地位,與比他大一歲的雷軍差不離。

兩者所不同的是,當時雷軍已經有了小米。2013年,這家做手機的公司,用了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成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2014年營業額更是突破了100億美金,這基本上是人類商業史上最快突破10億美金和最快突破100億美金營業額記錄的公司。

李一男也在尋找一個賽道,一個有巨大市場空間,同時又亟需破局者帶來新產品的賽道,他看中的電動車。

同樣希望入局這一領域的是設計圈的胡依林,胡當時已經拿著電動車的商業計劃書跑遍了北上廣,投資人看好項目的同時,普遍認為團隊中缺少一名能把控大局的CEO。胡依林表態,不介意title,甚至可以接受只佔少數股份,CEO之位能者居之。經朋友介紹,胡依林在微博上認識了汽車之家的李想;經李想介紹,認識了汽車之家的天使投資人黃明明;再經過黃明明介紹,才結識了李一男。

梅花天使吳世春也是早早加入這個故事的參與者,他長期看好電動車賽道,每年該市場都有1500萬輛的增量需求,從全球來看,市場規模至少有3000-5000億人民幣。更重要的是,現有的市場中品牌同質化嚴重,獨特的設計、粉絲粘性,這些都是小牛電動可以優化的地方。他對李一男說,“這個案子至少是小米級別的,而你可以成為下一個雷軍。”

於是小牛電動成立了。

在談及選擇電動車領域創業的初衷,技術出生的李一男也聊起了情懷。他說,5公里以內的汽車出行佔到城市汽車出行近60%的比例。沒有汙染的自行車、電動兩輪車出行理應得到更多的提倡和道路權利的尊重。

他自己和團隊根據行業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如果電動車替代70%公交、20%摩托、10%的汽車,那麼將共減少4200萬噸碳排放。每棵成年大樹一年能吸收6千克碳排放,相當於70億顆大樹。環保,可謂是首要考慮。

從市場角度來看,電動自行車日益普及,甚至是部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短距離出行,李一男的另一個出發點,在於“酷車”。

大樹倒後

小牛電動的定位很明確:新能源、有設計感的“酷”車。

李一男覺得,現有的大部分電動車就像當年的摩托羅拉,摩托羅拉認為印度人只需要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沒有其他需求了,最終被市場淘汰。世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希望用設計感和更豐富的功能讓車變酷。

據騰訊《深網》報道,2015年初,李一男在公司內部開了一個很長的會,決定要調整產品路線,儘可能先從高端產品入手,採用寶馬一樣設計精緻的燈具和特斯拉一樣的鋰電池,先拿下高端用戶,再順勢做低端,而非相反。最終,牛電科技推出的小牛電動車N1售價3999元,遠遠高出原計劃定下的2000元價格。

事情落地進展得很快。

融資一路順遂,梅花創投、明勢資本、金沙江創投等一線基金給了小牛電動千萬美元的天使輪。還有一些大牌基金沒有擠進來,但已經鎖定了下一輪。

李一男還挖來了KKR出身的李彥,並在常州落地了工廠和生產線。

研發生產進程飛速,2015年6月1日,李一男召開發佈會,公佈了旗下第一款產品小牛智能電動踏板車N1。

才過了兩天,風雲突變,他在機場被有關部門帶走,罪名是內幕交易。

這誰能想到?

內部員工慌了手腳,投資機構開始撤出。

界面新聞曾報道,由於李一男事件被曝光,小牛市場部在隨後的一整年都陷入了迷失。內部員工解釋這來源於三點原因。首先是團隊少了主心骨,原本策劃的CEO+產品方案完全泡湯;其次是N1發佈後,產量嚴重不足,就連媒體體驗車都難以協調,錯過了營銷的黃金時期;第三是基於以上的現狀,讓小牛管理層及多家投資機構沒了主意。

最初拉李一男入夥的吳世春沒有撤,他甚至在加砝碼,先後拿出1億來壓注小牛。他曾向媒體盤點道,2016年初,梅花買了小牛1000萬人民幣債轉股,並引進兄弟基金鳳凰祥瑞投了800萬美元;2018年小牛Pre-IPO輪融資,梅花旗下的兩隻基金再次加碼。

儘管李一男突然離開,他依然和最初那樣看好電動車賽道。

聯合創始人李彥也沒有退,他後來在事實上逐漸接手了CEO事務,並推動小牛電動發展。但他也逐漸收緊了小牛在市場上的“想象力”,隨著產品迭代可以看到,小牛與傳統電動車越來越相像。

2017年12月,李一男刑滿出獄,迴歸3個月後辭去了牛電的所有職務。李一男仍是牛電的股東,但他不在董事會也不再參與內部討論。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團隊和投資人把小牛推至上市,但其下也不乏隱憂。

流血上市,盈利之困

小牛電動上市前,曾4次降低募資總額,總金額縮水超過50%。

公司最初計劃募資金額是1.5億美元。一週前,小牛電動將IPO發行區間定為10.5-12.5美元,計劃募資1.2億美元。上市前一天,再次調整定價區間至9.0-10.0美元,募資金額下降到8300萬美元。

小牛電動的IPO發行價為9美元,位於此前調整後發行區間9美元至10美元的低端,發行量也低於最新公佈的830萬股,降低至700萬股,預計小牛電動最多募集資金6300萬美元,不及最初計劃募資規模的二分之一。

10月美股震盪,原本計劃美股上市的騰訊音樂都推遲了上市計劃。小牛電動急著要上市,與它的現金流壓力脫不開關係。

小牛電動接下去有用大錢的計劃,公司預備新建工廠擴大產能、同時繼續擴張分銷網絡。今年9月,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小牛電動智慧出行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在常州市武進區正式開工奠基。該項目佔地約170畝,分兩期投資建設,一期用地約75畝,新建2.5萬平方米鋼結構廠房、8000餘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和電動車全自動、半自動組裝線4條,全自動測試組線4條以及400米路試線與數據採集系統等主要設備。

依靠銷售很難籌集到擴大產能的資金,實際上,小牛電動的銷售情況也並非很樂觀。

今年8月22日的牛電科技秋季新品發佈會上,李彥介紹,牛電已經有了50萬用戶,出貨量在35萬臺左右。

儘管小牛電動已經成長成為國內智能鋰電電動兩輪摩托車領域的龍頭,根據CIC統計數據,小牛電動2017年在國內兩輪智能鋰電電動車市場佔有26%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為11.1%,位列第二。

但鋰電電動車所佔的市場份額本來就小,主流產品仍然是鉛酸電動車。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愛瑪電動車銷量達600萬臺,雅迪電動車銷量400萬臺,還有多個品牌銷量超百萬。

在愛瑪電動車淘寶商鋪中,主力機型是2000-3000元的電動車,銷量前三的電動車價格都未超過3000元。與之相比,小牛電動旗下電動車最低價為2999,主力機型價格都在3000+元。電動車的消費人群相對來說屬於中低消費群體,他們用錢包投票,似乎“鋰電”、“環保”、“高端”等詞吸引力仍然有限。

小牛電動自然不甘於此,它通過開線下門店的方式刺激銷量。“我們一直在開線下店,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做的還是很好的,現在在一些城市牛電的認知度挺高的,但也有些城市是不知道我們的。” 李彥介紹,目前大約有600家線下店,其中2017年就開了450多家,其中一二三線城市多一些。

銷售額開始爬升,今年上半年小牛電動共銷售電動摩托車12.5萬輛,和去年同期的6.83萬輛相比,增長了83.01%。與之相對應的,是水漲船高的營銷費用。

政策方面的調整也加劇了銷售隱憂,今年5月,國家標準委發佈了《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最高車速由20km/h調整到了25km/h,整車質量由40kg調整為55kg。此前小牛電動推出的N、M系列均因整車質量大於55kg而不合規。而在過去三年,這兩個系列的銷量佔小牛電動總銷量的80%以上。

小牛電動流血上市,遠低於預期的募資額,能支撐它未來的野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