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2018-10-24精選賞析


一頭小獅打了個大呵欠(攝影:KOKI S)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巴哈馬有一座小水塘是一種瀕危海馬全球密度最高的地方。目前政府尚未將這裡正式列入保護,但科學家和保育機構正在努力推動立法。 (攝影:Shane Gross)

我在攝影棚內運用光線和色彩,實現內心浮現的畫面/概念。 (攝影:Sandra G.)

我每天通勤都從這個車站出發,一直希望有機會拍到一些有趣的人物和/或情境。這片牆面與光線產生的交互作用很有意思,我刻意讓高光區域過曝,營造出生動感。在決定好構圖後,我試拍了一下,然後就等著適合的人物來讓構圖更完整,結果這位先生達成了非常好的效果。 (攝影:Ramin G.)

前幾天我去了一個工業區,那裡有間可以讓小孩慶生的派對室,幾個孩子正在外面的草地上玩。我注意到有座藍色的緊急逃生梯,上面有好幾個階梯,於是決定來拍張照片;就在這時,一位在玩耍的女孩走到這個位置,我覺得是很不錯的構圖,於是拍下了這張照片。 (攝影:Oscar Díaz)


每個皮划艇愛好者的夢想,就是在南極地區光滑如鏡的海面上划船。周遭的世界一片寂靜,只聽得到冰河崩落傳來如遠雷的悶響,或是鯨魚浮上水面換氣的動靜,還有船頭在勒梅爾海峽撞開浮冰的聲音。除了天空和冰上倒映的藍色以外,南極地區幾乎很難找到其他鮮明的色彩;聚乙烯製成的紅色皮划艇船頭在這裡顯得特別突兀,就像人類在這片冰雪荒原中那樣格格不入(攝影:Natalie Gillis)

在馬其頓共和國 的舒託奧裡扎裡區,來自非政府組織H.E.R.A的一群志工來到羅姆人的社區挨家挨戶拜訪,協助居民瞭解他們的醫療權利。小男孩聽著母親講述她得了癲癇症的孩子無法獲得醫療照護,稚氣臉龐蒙上一層陰影,彷佛他的童年慢慢地消失無蹤。 (攝影:Kelly Giardina)

艾許頓和艾蕾娜帶我到愛達荷州索圖斯嶺露營,同行的還有他們忠心耿耿的狗兒古里斯華。由於附近的史丹利一帶正在舉辦民俗節慶活動,所有營地都住滿了,因此我們把車子停在不遠處的停車場,在樹林內幾百公尺處搭起營帳。和白天相比,山區的清晨冷冽異常,所以我們挑戰徒步走到鐵溪溫泉。 (攝影:Emma Tembreull)


我最想教給孩子的事情,就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如何善用自己的表述能力。我希望他們能為受壓迫者和社會邊緣人發聲、為弱勢者爭取權益,並挺身支持正確的事。 (攝影:Dana C.)

攝於新加坡的保德信濱海灣嘉年華,我試圖拍出有別於一般角度的不同風貌。 (攝影:Chan Nyein Aung)

許多鳥兒聚集在網狀交錯的電線上,彷佛樂譜上的音符一樣,譜出它們的求偶之歌。 (攝影:Bachir Badaoui)

這座清真寺是艾哈邁德一世於1609年到1616年在伊斯坦堡所建,位在以他本人命名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上,建築師是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它是土耳其唯一擁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面積為64乘72公尺。 (攝影:Caner Bas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