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如潮背後:由里及表的華爲Mate20戰略價值在哪裡?

日前,華為在全球和中國市場相繼發佈了年度旗艦手機Mate20系列,其剛剛發佈便受到全球諸多知名專業媒體的好評。

好評如潮背後:由裡及表的華為Mate20戰略價值在哪裡?

例如全球知名科技媒體The Verge就稱華為Mate 20 Pro是一臺配置和相機的怪獸。其理由是,在2018年超級旗艦手機的競賽中,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 20系列姍姍來遲,但是這款最新的智能手機幾乎將每一項的理想功能都整合在一臺設備中,更強大三個攝像頭,具有屏下指紋識別,擁有 3D人臉解鎖功能,6.4英寸OLDE顯示屏。重新編譯的Android系統帶來更流暢的EMUI 9.0,遊戲性能比之高22%,電能效率高出14%,不僅有高效率的快充系統,15w無線快充也是iPhone XS的兩倍,甚至還可以進行反向無線充電。

再如知名科技媒體BER則稱,華為發佈了全球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安卓手機Mate 20系列。這一系列遠領先於2018年度任何一款安卓旗艦手機。正如過去幾個月爆料中所揭露的那樣,新的Mate 20強大手機功能將領先其他安卓旗艦手機至少5個月。而一經發布,這款手機也就輕鬆成為目前為止,全球安卓手機中的最強者。

上述僅是對於Mate20好評的典型攫取,諸如類似的好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那麼問題來了,Mate2何以受到全球的關注和好評?其背後到底代表了什麼?

曾幾何時,蘋果iPhone一直是全球智能手機產業創新的代表並推動和引領該產業的發展。但隨著市場和用戶換機週期的加長及蘋果創新的乏力,近兩年智能手機產業進入到了增長放緩的低迷,業內對於能否以創新再次驅動智能手機產業的增長也不甚樂觀(主要是蘋果在創新方面乏力的表現),可以說全球智能手機產業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分水嶺,即是繼續以創新驅動,進而為手機廠商和市場及用戶創造價值和驚喜,還是就此沉淪,最終使智能手機產業僅限於單純的規模化和品牌慣性的競爭,而讓市場和用戶在乏味中機械性地換機,直至熱情消退。

眾所周知,作為消費類電子設備的智能手機產業,以芯片為基礎的底層系統級創新是決定其一切創新及體驗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企業在智能手機產業中是否真正具備創新力的重要標誌。

具體到華為Mate 20系列,其搭載的麒麟980,是全球首款採用7nm功能製程工藝的手機芯片,並全球首次實現基於Cortex-A76的開發商用,在業內首商用Mali-G76 GPU,與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46%,能效提升178%。雖然蘋果在其後也發佈了基於7nm功能製程工藝的新iPhone,但被華為首發,至少證明華為已經具備了替代蘋果,以芯片為基礎的底層系統級來推動智能手機再創新的實力。

更重要的是,麒麟980是全球首款配備雙核NPU的手機芯片。在雙NPU移動端強大算力加持下,能做到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物體檢測、圖像分割、智能翻譯等AI場景,採用更高精度的深度網絡,具備更佳的實時性,從而獲得更優體驗。

其實,去年發佈的麒麟970芯片就已經內置NPU神經網絡運算單元,率先敲開了智能手機向智慧手機轉型的大門,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在手機上落地,在AI運算能力上領先蘋果。在此,我們想說的是,除了傳統的芯片(例如CPU和GPU),華為找到了新的在底層芯片層面加速智能手機產業創新和提升用戶體驗新的途徑。而在此,蘋果首次成為了追隨者。

正是基於上述以芯片為基礎的底層系統級創新及首次引入的AI芯片的加持,華為在智能手機產業的創新在此次Mate20系列上顯得遊刃有餘和引人注目。其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在廠商競爭焦點及用戶相當重視的拍照功能上的創新。

具體體現在,Mate 20系列四款手機均採用了後置三攝,與閃光燈組成了一個四點陣正方形,其中,華為Mate 20 Pro搭載4000萬彩色+2000萬超廣角+800萬長焦的方案,4000萬主攝像頭具有F/1.8光圈,2000萬像素可以實現超廣角拍照,8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5倍光學變焦和2.5釐米微距拍攝,從而可以實現從等效焦距16mm-270mm的專業拍攝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華為為三攝方案開發了獨有的AI算法,在軟硬件持續創新的推動下,在DxO上的評分至今未有手機超越。更需提及的是,華為在Mate20上實現了超近距的合焦,其合焦距離達到了2.5cm,在當下主流旗艦機型多在此焦距不能合焦的情況下,華為Mate 20系列依舊可以將細節還原在手機畫面中,是令人驚歎的創新。另外,得益於AI,華為Mate20系列還能夠識別15個國家的風景,進行針對性優化,甚至識別出食物的卡路里。

由此我們看到的是,始於華為的AI技術帶給手機的創新和升級,已經從營銷噱頭蛻變到產業變革階段。從最基礎的手機語音助手、人臉解鎖已經過渡到AI攝像、AI預測等更廣泛的應用階段,更多支持AI算法的應用程序開始爆發,不僅升級了用戶體驗,還將引領下一波手機的熱潮。

除了拍照外,華為在本次Mate 20 Pro上首發自家的結構光方案也頗為引入注目,並對未來智能手機產業產生影響。相比此前其他家廠商發售的3D Sensing手機,華為本次的3D sensing方案有兩大創新。

首先是3D仿生成像。華為Mate 20 Pro可以近距離掃描某一具體物件,對其做3D建模。當完成建模後,這一物件就可以隨意執行系統內自帶的動作。發佈會現場,演示人員用Mate 20 Pro掃描了一個熊貓玩偶,隨後這個熊貓玩偶就可以在手機屏幕上打太極,跑步等。

我們認為該功能想象空間極大。例如,未來可以在購置傢俱的時候,掃描看中的傢俱,對其建模,然後在家裡通過手機的AR顯示,來設計裝修擺放傢俱等產生新的應用類別;其次是AR手勢遊戲。在倫敦的發佈會現場,華為展示了其3D 手勢遊戲的功能,現場可以用手拉動屏幕中的弓弦來射箭。該功能類似於當年的微軟Kinect,極大增強了手機遊戲的交互性,未來有望引領手機遊戲的創新,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遊戲目前是智能手機產業最大的應用,其創新對智能手機產業能否繼續前行至關重要。這裡,華為再次具備了與蘋果iPhone叫板的實力。

如果說上述是華為手機自身正向創新給產業帶來的價值和未來的話,那麼在消除制約手機創新方面的創新,華為Mate20系列也是搶眼。

眾所周知,電子產品的散熱是干擾科技創新和進步的主要原因,因為它限制了設備的微型化、功耗和性能,降低了設備可靠性。所以散熱技術的創新對於智能手機產業也相當關鍵。

以手機為例,以往廠家都是通過大面積的金屬背板、限制最高溫度,來實現手機溫度控制,效果都不盡人意。要麼限制了性能,要麼增加了重量。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先進的創新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石墨烯散熱技術應運而生。理論研究表明,使用石墨烯做成的散熱表面,其散熱效果遠超過碳納米管、金屬納米粒子和其他填料。這主要得益於石墨烯界面材料的幾何結構、機械彈性和低界面熱阻。

儘管石墨烯散熱技術會顛覆傳統的散熱模式,但是想要實現其在手機產品上的應用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費用和人力進行研發,所以這種技術對於研發實力弱的手機廠商來說無疑可望而不可及。而華為Mate 20 X將石墨烯膜+均熱板液冷技術組合散熱系統納入手機,在新型科技材料的使用上再次引領行業。需要說明的是,這也是石墨烯技術自問世以來第一次在智能手機上得到應用,對於產業的價值和影響巨大。

具體到產品表現,石墨烯膜+均熱板液冷技術組合散熱系統的應用,使華為Mate 20 X的散熱能力較上代Mate10提升約50%,發熱集中點的溫度較上代下降了3度以上,實現了室溫TOP遊戲的極端畫質下,性能全開的體驗。

與散熱類似,手機的電池一直是制約手機創新和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為此,Mate20系列搭載了新一代的 SuperCharge,通過電荷泵技術,將充電頭功率提升到了 40W(10V 4A),同樣通過德國萊茵 TüV 集團的安全快充認證,半小時可以將 4200 毫安時的電池從零充到 70%。此外,Mate 20 Pro 還支持 15W 的無線快充,這是行業迄今為止量產的最快無線充電。同時,華為Mate 20 Pro支持互衝功能,即在其他手機沒電的時候,Mate 20 Pro可以作為發射端為其充電(例如對手iPhone),即反向充電。

更讓人驚喜的是,華為Mate 20系列的揚聲器內置在Type C充電口內,所以機身上沒有揚聲器的開孔。這一功能,被華為稱之為“Type C Speaker”,充電時也不影響外放效果,且可以極大增強手機的防水效果(Mate 20支持IP53防水,Mate 20 Pro支持 IP68防水)。

如果說上述是Mate20從底層的芯片、到應用的拍照、3D Sensing、散熱和電池等手機內在創新的話,那麼在外在的手機設計上Mate20又所得如何呢?

塞維利亞大學和北智利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調查了大約390名巴西人和智利人,以瞭解他們對購買智能手機的態度。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對手機的外觀、顏色、形狀、設計或感覺等因素進行排序。他們被要求在“強烈不同意”和“完全同意”之間的5分範圍內給它打分。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選擇中,智能手機的外形是最具影響力的美學元素。為此,塞維利亞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說,手機的形象和設計越有吸引力,消費者與產品的情感關係就越強,這對他們的購買決定有明顯影響。因此,手機是否是身份的象徵並不重要,因為人們更看重手機的設計和握在手心的感覺。實際上,此前多家調研機構對於用戶購買手機的因素也進行了分析,結果外觀設計都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可見外觀設計在當下和未來智能手機產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為此,Mate 20系列融入了流體美學元素,借鑑流水、風沙、飛鳥動感,以精緻而優美的流線美學設計工藝,雕琢出流線機身,其八曲面整體機身與手掌高度貼合,手感出色。在配色上,一改往日商務旗艦的沉悶色調,使用了更加年輕化的漸變配色。對此,知名工業設計網站Yanko Design對於華為手機的外觀設計不吝誇讚:“他們開創了金屬漸變機身的先河,為智能手機注入了新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首次將保時捷超跑標誌性元素四點式車燈融入到手機設計上,成為Mate20的“保時捷之眼”—矩陣多焦影像系統。這點與最新的蘋果iPhone只是在命名上(例如R、S等)來彰顯產品的設計和性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華為在手機的跨界融合創新和蘋果最為擅長的設計上先行一步。

其實此次Mate20的創新還有許多,我們只是截取了對於智能手機產業和市場及用戶最為重要和關注的若干創新做了介紹,只是以此證明,Mate20不僅是一款創新的手機,而是再次向業內彰顯了,繼蘋果iPhone之後,智能手機產業由裡及表的創新的可能性、多樣性和空間,這對於處在十字路口的智能手機產業才是真正的戰略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