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宇宙中存在這樣一種神秘的物質,它終其一生都活在“陰影”之中,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性格”還異常孤僻,幾乎不與其它東西發生作用。它的蹤跡遍佈整個宇宙,總量達到可見物質的6倍!

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這就是被稱為宇宙最大謎團之一的暗物質。過去幾十年間,科學家為尋找暗物質費盡心思,卻始終無法直接檢測到它的存在。通過暗物質對天體的引力牽引,科學家推測可見的星系實際上都被龐大的“暗物質球”所包圍。它們在宇宙誕生之初就已經形成,正是由於它們的作用,普通物質才一點點積聚起來,形成最初的大質量恆星、星系和星系團,以及更大尺度的宇宙結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暗物質就相當於星系的“骨架”。

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科學家普遍認為,暗物質很可能由“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構成。因為這種假想中的粒子只能通過弱核力相互作用,對強核力和電磁力完全“免疫”,正好符合人們心目中暗物質的特徵。

最近,俄羅斯科學院核研究所的學者提出一個全新的觀點:暗物質可能也會像普通物質一樣聚集在一起,形成冰冷的“暗恆星”甚至“暗宇宙”!

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物理學家德米特里·萊夫科夫表示,通過模擬光量子氣體以及暗物質粒子的引力作用,證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有可能形成新的暗恆星。研究發現,當溫度剛好處於絕對零度以上時,暗物質粒子就會失去活力,成為一團均勻分佈的暗氣體雲。在引力的作用下,粒子凝聚成超流體,最終形成一個球形的“玻色星”。

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在發表於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進一步推測,“玻色星”可能早已存在於矮星系的光暈中心,而重力異常的區域或許就暗示著這種恆星的存在。

理論物理學家蘭道爾指出,暗物質粒子的種類也應該和普通粒子一樣豐富,相互之間按照獨特的規律發生作用。既然“暗恆星”可以形成,那麼“暗行星”也同樣能夠形成,孕育暗物質形態的生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暗物質孕育“不可見”生命?科學家:不排除暗宇宙的存在!

也許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暗宇宙正在有序的運行,和我們相似,但科技水平要高出許多的“暗人類”正暗中窺視地球人的一舉一動,而我們還一無所知!

氪眼看世界-專注科學科普|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