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10月18日,嘉賓大學、「我有嘉賓」,聯合改革開放破局地——深圳,主辦的“改革 跨界 共生POWER 2018新時代新經濟嘉賓峰會”在深圳南山召開。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峰會現場

嘉賓大學創辦人、「我有嘉賓」出品人吳婷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吳婷首提“產業共同體”,認為這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力量,並給出了產業共同體的6大時代特徵:

1,技術賦能,跨界合作;

2,做自己,練內功;

3,品質革命,匠心迴歸;

4,共識機制,規則至上;

5,萬物加速進化,唯一不變的是變革;

6,城市是一個超級產業共同體。

以下為吳婷的演講內容,由「我有嘉賓」編輯整理: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吳婷《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主題演講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

在「我有嘉賓」吳婷採訪集錦這個視頻中,呈現了一部分「我有嘉賓」採訪過的企業家。

世界上有兩種人,引領者和跟隨者。我們紀錄的是一些引領者,我們也不斷把跟隨者變成引領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在思考我自己是什麼角色。

彼德·德魯克有一本書叫做《介入的旁觀者》,這樣的詞可能是對我身份很好的描述。在這個動態的商業世界,我們一直在做觀察、做連接。最近,無論是股市、債市、樓市,大家都能感受到一種危機感,在這當中,我們反思到底要怎麼做。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我非常喜歡一本書叫做《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以狼性文化、危機意識、奮鬥者精神而聞名,任正非在華為也經常問自己和大家這個問題。從前年開始,我也會問每一個我採訪的企業家,“如果你的企業倒下了,會是因為什麼?”

所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企業家,短期內都死不掉,生於憂患的企業家可能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今天舉辦這樣的大會,也是請大家來共同思考,如果我的企業倒下會是因為什麼?所以我們要怎麼做,企業才不會在短時間內倒下。

當下問題和現象的本質是什麼?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空氣裡可能都是成長的荷爾蒙,有野蠻生長,也有泡沫出現。現在我和大家討論幾個基礎問題。

第一,什麼是新經濟?

在剛剛創業的時候,我準備把「我有嘉賓」打造成新經濟媒體,但後來我發現,我們每天都在報道科技產品。我以為這是定位出現了偏離,但是再往後,我就明白了,

原來科技就是新經濟的底色,新經濟就是用科技創新為生產力解鎖。因此,科技媒體是新經濟媒體的必然階段。

第二,什麼是偉大的創新?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如果說科技創新可以解鎖生產力的話,那麼偉大的創新一定是一手人性,一手科技,所有人性需求的科技實踐,都算是偉大的創新。

蘋果公司是全世界公認的創新公司,它用科技的方式,順應人性,滿足了人性對信息、社交的需要。Facebook是第一個做社交網絡的,它解決了想溝通,但又不能見面的難題,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每個孩子都要學習英語,但是足不出戶怎麼學到更地道的英語呢?用科技的方式,VIPKID做到了,讓每個人能夠自由找到他的需求。還有瑞幸咖啡,用了七個月的時間就成為獨角獸企業,過去星巴克是人找咖啡,當我們看到這個標誌會去買一杯咖啡喝,但瑞幸的模式是咖啡找人,除了500米外一定會有一家瑞幸咖啡廳之外,當我想喝的時候,可能我只要在手機上下單,瑞幸咖啡就可以快速送到家裡。這些公司都是順應了人性,讓人性需求得到了科技的實現

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偉大的創新。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吳婷在演講中

第三,新經濟的上一個風口是什麼?

在過去的30年裡,互聯網改造了所有的行業,我們看到騰訊改造了社交,百度改造了檢索信息的方式,淘寶改造所有女人購物的方式,美團改造了生活服務的方式,所以新經濟的第一個風口是互聯網改造了所有的行業。

互聯網的本質是流量嗎?不是,流量可能只是一個結果或者盈利的方式,流量可能是物質的體現,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

第四,新經濟當下的風口是什麼?

我們還需要連接嗎?在上一個30年,互聯網連接了我們的生活,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30年,互聯網將連接什麼呢?


誰在打造“產業共同體”?

一個時代標誌:騰訊戰略轉型產業互聯網

我們看最近發生的案例,國慶節前一天,騰訊不動聲色地發佈了自己新的組織架構調整,這意味著一家公司戰略的轉型,他們要轉型到產業互聯網。

那麼這種轉型意味著什麼?首先,我引用一下原話:騰訊要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連接產業和消費,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助手。很多人認為是從To C轉型到To B,在我看來,騰訊要從賦能大家的生活,轉為賦能生產,他們要介入到產業鏈的更前端。

第二,互聯網技術將持續地改造和賦能我們的產能,否則互聯網一定是空中樓閣。

所以改革 跨界 共生是今天的大勢。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七大事業群變成六大事業群,有人說互聯網顛覆了很多的企業,它是顛覆還是賦能呢?在這裡我想表達我的觀點,其實互聯網在短的週期內,沒有死掉的產業,只有死掉的企業。互聯網可能會顛覆一些企業,但是不會顛覆產業,只會讓這個產業更好。比如說美團外賣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它可能顛覆掉方便麵,但是賦能了餐飲行業,Netflix是美國最早的租碟的公司,後來變成了點播平臺,最後去做自制劇,完爆好萊塢所有的公司,賦能整個影視行業,雖然顛覆了很多公司。

很多人覺得錯過了流量紅利期,但是接下來騰訊的轉型向我們昭告可能下一個紅利期要開始了,我建議在座的各位尋找一下當中的機會。

一次訪學:小米生態鏈之協同作戰

上週末我們去到小米的總部,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劉德、CFO周受資接待了嘉賓大學的所有學員。小米到底是一個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個硬件公司?其實這個爭論我理解為它不過是對於小米的市盈率到底是多少,你的想象空間到底有多大而引起的。

劉德跟我說:“小米只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資金優勢、用戶量優勢、渠道優勢,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樣一來,小米反而是沒有界限的。”

認清自己,沒有界限,是小米給自己的認知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我們看到小米不會做空氣淨化器,但是智米可以,它是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不會做耳機,但是生態鏈企業萬魔科技可以。從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可以看到,小米已經深深跟產業綁定在一起。只要我們的美好生活需求當中有購買硬件的需求,小米就會很好。

小米好,產業就好;產業好,小米就好。小米把自己的命運緊緊跟產業綁在一起。所以我是堅定看好小米的。小米是在產業互聯網、產業共同體中,是一個已經被證明成功的先行者。

基於騰訊和小米的案例,我想告訴大家,產業共同體的時代來了,今天在一整天的會議當中,我會提出一個產業共同體的概念,但是需要大家修正和優化這個概念,思考我們在當中的角色是什麼?我們能為它做什麼?它對中國的經濟有什麼意義?

產業共同體的時代特徵

1、技術賦能,跨界協作。

不光是小米、騰訊,訊飛有一個開發者節,訊飛的開放平臺上是開源的技術,共享給了45萬創業者,每天有40億人次在使用訊飛的開放技術,這就是技術賦能,跨界協作。劉自鴻先生在打造柔宇的“柔性+”平臺,也是技術賦能到跨界協作的典型。

2、做自己,練內功。

我們每個人要做什麼?我們要做自己、練內功。只要你將自己擅長的一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核心競爭力”。過去說要補足我們的短板,今天短板不重要,每個人做好自己的長板,就可以把容器做得更高。

德國的化學家瓦拉赫在年幼時,父母希望他成為文學家、畫家,但是他的作品都被老師評價為“毫無塑造餘地”。後來,他的化學老師發現了他的才能,經過培養,瓦拉赫在22歲時獲得化學博士頭銜,並最終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每個人都有短板,只要找到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使長板潛力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就能取得最驚人的成績,這就是“瓦拉赫效應”。做人如此、做企業如此,做投資也是如此。

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在深圳有一個投資人,做了十多年的消費產業投資,周黑鴨、百果園、奈雪的茶這些項目都是他投資的。雖然今天的他名聲在外,但是十多年前,大家都認為他投資的東西沒有想象空間、PE很低,就是開店做生意的。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一直在這個行業裡做洞察、理解、鑽研,去投資項目。到今天,他坐上了消費領域投資的頭把交椅,收穫了行業的深度思考。這個人就是天圖投資管理合夥人馮衛東。

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做好了,所有的東西都會隨之而來,面向內心,春暖花開。做好自己,才是最有底氣的事情

3、品質革命,匠心迴歸。

日本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消費服務行業?因為日本的經濟有很長時間的低迷期,日本市場很小,每個人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最好,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被消費者購買。

有人說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股市和樓市都可以抄底,但是我認為現在也是人生抄底非常好的時候。資深新聞人陳虻曾說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在今天的調整期,我們有機會靜下來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創業?我想達到什麼目的和效果?我身邊很多人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

說一個有趣的例子,我們公司創辦快三年時間,我一直招不到特別好的主編,因為第一批主編都去甲方當品牌了,甲方的錢多活少;第二批因為自媒體起來了,很多人去幹自媒體了,現在自媒體是一地雞毛,能夠頑強生存下來的人不多;第三批寫字的人都去做區塊鏈媒體了,在我的理解中,很多區塊鏈媒體就是公關媒體,但是誰讓它的收益豐厚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很多都被關停了。

今天面對階段性下行,每個人都在思考我最擅長什麼的時候,我想品質革命可能要基於匠心迴歸,我們每個人要好好想想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

我相信我很快能招到一個好主編。

4、共識機制,規則至上。

今天大家都在說區塊鏈。我大概三四年前拍過一部紀錄片《黑蜂的群舞》,當年我是中國唯一一個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拍攝者,拍完以後因為它的唯一性,這部作品也獲得了很多大獎。我闡述這樣的觀點:一隻蜜蜂是昆蟲,一群蜜蜂是哺乳動物。蜜蜂的勞作是無意識、分佈式的,但蜂群卻形成了有機功能,帶來了族群的繁衍。後來有人形容,區塊鏈即蜂巢思維,對此我非常認同。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從狩獵時代到作坊時代,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的每次進步,都源於協作關係的升級

區塊鏈去掉了基於“組織”進行鏈接的交易模式,建立起基於“人”的鏈接的交易模式。區塊鏈技術+通證經濟+社群=產業共同體。產業+區塊鏈,可以基於公共賬本,讓產業生態各協作主體信息對稱、信任對稱、資源不錯配、成本有效管理、資金高效流動,並優化生產關係、充分釋放勞動者的生產力。

5、萬物加速進化,唯一不變的是變革。

為什麼當時只有我拍了野生動物的紀錄片?因為不賺錢,這個片子大概是100萬的單價,我拍了700天。拍完之後獎是獲了很多,但是公司很快就倒閉了。今天我拍商業紀錄片的時候,我不敢用這樣的節奏去拍了。

前段時間,我們拍攝了小豬短租。他們創業的時間也不長,在創業的時候對標的是Airbnb;去年年底的時候他對標的是酒店;上個禮拜我們去那裡訪學的時候,他說我們要做產業互聯網,從信息流切入到服務流。

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革,過去有一句調侃的話,“女人唯一不變的是善變”。其實在這個時代,我認為應對複雜狀況的能力是創始人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之一。變是找死,不變是等死,在找死和等死之間選擇找死的那個人一定都是企業家

比爾蓋茨曾說:人們總是高估今後1年內的變革,低估未來10年的變革。陳春花說過:今後的企業,不看大小、只分快慢,不說成功、只說成長。小米的劉德也說:做好今年,安排好明年。敲鐘的時候沒想到今天跌成這樣。三隻松鼠的章燎原對此也深有感觸:我現在已經不設定任何目標了。過去我是特別喜歡設定目標的一個人,但今天我只敢設定下個月的目標是什麼。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每年「我有嘉賓」都會採訪500位嘉賓,瞭解他們的案例,我們做成了近100期節目,觸達3.5億人次的高端人群。這一季主題為《我有嘉賓——變革者的故事》。死而後生的故事格外動人,沒有絕境逢生過的公司不足以具備自由生長的原動力。

嘉賓大學則沒有物理的圍牆,更沒有思維的桎梏,全球格局、求變循實、打開見識、鏈接價值、動態認知、精英對話。

我們和學員們進到每個公司,探尋他們的潮起潮落,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去感受他們的變化、應對變化的能力、處理危機的能力,跟他們一起感受生與死。

喬布斯說願用一生的財富換取和蘇格拉底對話的機會,那我們就是去見一個一個“蘇格拉底”,我們和美的的方洪波聊,他們如何從家電標杆企業向智能工業升級;和奧飛的蔡曉東聊,他們如何從玩具工廠變成文娛IP的大拿;和凱叔聊,他們如何從音頻節目做到了兒童教育第一品牌;和毛大慶聊地產如何轉向創業服務;也和遠東集團的蔣錫培聊他的四次求生變革。

6,城市是一個超級產業共同體。

產業共同體不僅僅是企業應該主動去探尋的發展道路,也是城市的發展方向。我所知的城市概念,不一定是City,也可能是一個區縣、一個小鎮,或是一個省。當然,被賦予“智慧城市”的概念後,產業共同體就可以做得更好。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一個標杆就是今天我們所在的深圳,2017年全國約有70%的智能硬件出自深圳,深圳具備從硬件設計到做成產品的所有資源與條件。一名來自硅谷的硬件創業者喊出了“這裡能夠讓我們在1公里之內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這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為那裡沒有深圳的華強北。”

深圳給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天然的便利條件,深圳有很多的偉大企業,華為、OPPO、優必選,他們都是深圳這片沃土養出來的。創業者分為兩種,天派創業和地派創業,天派是互聯網創業者;地派是更多早期深圳的創業者,他們開工廠,有自己的產線,紮紮實實做東西。

缺乏產業的落地協同,互聯網、APP,創新都是“空中樓閣”;缺乏科技創新升級,“地派創業”也永遠是產業鏈末端的勞動力。

只有天派地派相結合,才能創新升級,締造我們的美好生活。


產業共同的定義、理念和結果

特別開心今天能在深圳探討這樣的話題,產業共同體應該怎樣定義?我先拋出我的理解,希望不斷得到大家的修正。

“產業共同體”的定義:各產業平臺,通過高效協作和行業細分,用數據網絡來優化配置社會的各種資源,重構社會生產分工,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

“產業共同體”的基礎理念:共生·共建·共享——業務共生,生態共建,利益共享。

“產業共同體”的結果:產業共同體就是見識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效率、共識機制、隨機組合力、優勢互補、品質革命、高效協作、造勢者、精準發展、新經濟新動能、應變力、價值觀認同,都是產業共同體的基因所在。

不浪費一個螺絲、不放棄一個靈魂,將整個社會帶入價值創造和吸收的大循環,這恰恰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一個創業者生在中國是幸福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有豐富的創業場景、龐大企業家群體、多元的商業思想、厚重的產業基礎、完整的產業協同鏈條。

「我有嘉賓」和嘉賓大學正在見證和幫助打造一個一個產業共同體,我們也是發起者之一。之於中國經濟,我給自己的定義是“長跑中的兔子”。在馬拉松比賽中,有一個角色是“兔子”,他可能是一個更有經驗的跑者,一直在陪伴跑步的人,告訴他應該保持什麼節奏,如何調整呼吸和姿勢。作為陪中國經濟長跑的兔子,「我有嘉賓」和嘉賓大學要做的事就是觸達你、瞭解你、理解你、陪伴你、幫助你、成就你,和你共同成長。

我們堅信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長跑,方向之正確,堅信中國創始人群體的創新與堅韌。也請各位放眼更長遠的週期,痴迷於對未來的好奇與判斷,執著於對新生事物的追求,滿足於這個時代的文明富足與群賢畢至。

最後,我想把我們的主題曲《自由生長》中的一句話,送給在路途中的創始人——路途再遙遠,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

謝謝大家。

“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POWER 2018·吳婷演講

吳婷接受葡萄牙新聞社(Lusa)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