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元公司債今日回售到期 金立浴火重生存變數

“若日後大家再見面,必回贈一雙虎眼。”俞雷的一番話,讓沉寂了3個月的金立手機重回大眾視線。俞雷,原為金立副總裁,曾被稱為“金立營銷掌舵人”。

在金立進入重組之後,似乎就沒有好消息傳出過。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滯留香港數月,讓外界為金立憂心忡忡。如今俞雷的離開,再讓這家公司的重組蒙上一層陰影。

這位身負鉅額債務的金立董事長在香港一直處於忙碌狀態,他已與各方斡旋許久,只為給金立爭取最後一絲希望。外界都在期待金立的重組,各債權方也試圖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然而一筆10億元公司債於10月29日回售,成為金立當務之急要解決的事,或直接決定其“生死”。根據最新消息,金立額債權方決定回售,不過目前金立方面對此依舊保持沉默,並未正面回應。然而如若真是如此,則已開始了6個月的金立重組計劃或將提前畫上句號。

業內人士認為,債權方的決定,給金立的浴火重生增添多重變數。一旦所有戰略重組失敗,金立將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突如而來的危機

近日,金立副總裁俞雷在朋友圈宣佈將於10月31日離職金立。他稱,自己會繼續留在高科技行業。

俞雷在金立任職已有3年,曾任副總裁,負責品牌營銷等業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俞雷的此次離職或與去年底金立遭遇資金鍊危機有關,這也或意味著金立的重組並不順利。

一位接近金立人士透露:“俞雷此前在金立主抓營銷,而當下其在金立的確沒有太多可以施展營銷才幹的空間。另外,他的離開也算是對此前營銷投入過大導致資金鍊問題產生的一種擔責態度。”

金立這場資金鍊危機來的非常突然,但並不偶然。

在2017年底,金立還擁有1500多萬臺銷量。去年11月份,金立一口氣發佈了8款全面屏手機,涵蓋了高中低各個價位,更成為國產手機較早地進入“全面屏”的廠商。彼時的金立,正高歌挺進印度市場,計劃在2018年投入9741美元加大對印度市場佈局的力度。然而,那個時候,很多人恐怕還想不到,6個月後的金立會面臨破產的處境。

資金鍊的斷裂、鉅額的債務,打破了金立一切美好的願景。

2017年年底,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不脛而走,金立被曝資金鍊斷裂、劉立榮41.4%股權被凍結。隨後,壞消息接連不斷,裁員半數、陷入多起訴訟、多地代理商出走、出售印度資產......60億元高昂的營銷費用導致公司週轉困難,或成為壓倒金立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消息稱,目前金立的實際債務達到了200億元。其中,銀行欠款佔了90億元,供應商約為70億元。

“金立的債務危機是突發性的,其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缺錢,無法有效組織產品研發和生產。但需要看到,金立多年來積累的生產製造能力還在,在三四級及縣鄉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錯,在印度等海外市場也有一定的基礎。如果重組得以實現,金立有望保持二線品牌的地位。”產業經濟觀察人士丁少將認為。

救還是不救?

不過,重組似乎並不順利。

資料顯示,一筆10億元金額的金立公司債回售期將至。該筆私募債為“16金立債”,回售部分債券到期日為10月28日,因適逢週末將順延至10月29日兌付。如債券持有人決定不再繼續持有債券,發行人必須將債券回購回去,否則就算違約。

然而據消息稱,在劉立榮與債權人的最新談判中,最後關頭,工商銀行(港股01398)、平安銀行等債權方決定回售,這給金立的重組帶來沉重一擊。對於揹負鉅額債務的金立而言,資金已經最大的問題。

根據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一旦有關部門公開宣佈金立存在違約行為,則其將承擔相關責任,這對重組來說很不利,甚至可能致使重組提前結束。而有消息人士稱,金立此前已與一家國企達成投資意向。

丁少將認為:“目前,金立重組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資金缺口大。目前,金立揹負的債務至少在百億元以上,重組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這將讓新的資本方難以接盤;二是市場前景差。手機市場整體的成長性已不高,但品牌集中度很高,經歷動盪之後金立難以快速恢復元氣。”

“如若金立不能引入新的投資者進行重組,其將面臨直接破產清算的命運。由於金立有一些優質資產,且直接破產對供應鏈、債權方、渠道等都不利,金立推進債轉股、引入新的資本進入,實現重組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如果債權方等各方不配合,金立將難逃破產的結局。”接近金立人士透露。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