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底氣

認清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底氣

認清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底氣。

01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更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溫存質樸的品質。

06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就有寫到:“他為所有學生所尊重,為國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因此,還發生了一件流傳至今的小事:

有一年,一位北大新生看見一位衣著簡樸的老人在報名處,就對他說:“大爺,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辦手續。”

老人欣然應允,學子輕裝上陣去辦手續,足足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老人身邊拿行李。

次日,當他在開學典禮上看到那老人端坐在主席臺上,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北大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時,真的吃驚不小,對同學說:“就像個鄰居大爺,一點也看不出來。”

這件事也能看出季老為何受學生歡迎,謙遜,低調,平易近人。

2002年10月,季羨林在住院期間專門寫文章提出請辭“三頂桂冠”。

他說:“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請從我頭頂上把學界泰斗的桂冠摘下來,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寶的桂冠摘下來。”他認為,唯有如此,他才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學問。

真正的學者不會在意自己的身份,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歷史上還有很多。

對於他們來說,認清自己,比什麼都重要,甘願為人民做奉獻,放低自己的姿態,樸實的品質才為人尊敬。

02

晚上12點,我正準備睡覺,表妹小云忽然跑進我的房間,鞋也不脫就在我床上哭著打滾。

我瞭解一番才知道,原來是她的韓語等級考試不過,才考了70多分。

我安慰她別喪氣,好好努力,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慢慢來。

我知道,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這樣子了。早在3個月前,她就已經考過一次,沒過。

更慘的是,她的四級刷了三次,某知名企業的校園招聘刷了兩次,全部以失敗告終,成績還頻頻掛科,就在開學時,她還告訴我她要考研,可是我看到的卻是她一直在家裡玩手機,看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我真不知道作何感想。

歷時三年,彷彿大學沒有一點成績,一點一點磨光她的興致。

想做的全部堆在一起,假裝自己很努力,卻沒有一點重心。

這也難怪了,現在的社會都在販賣焦慮,炫耀成績,各大標籤加持。

在這些背後,只有一群吃瓜群眾在看熱鬧,卻不知道人家早已付出多少努力,掉了多少頭髮。

像表妹小云這樣,如果每個階段能夠認清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要貪多,怎麼可能完成不了?

不要假裝努力,更不要假裝牛逼,每一個階段都有重要的事情,切勿貪多。

不要讓慾望吞噬了認知,努力認清自己,才能讓人生的道路更加順暢。

03

當《琅琊榜》,《偽裝者》讓胡歌再度爆紅之後,他卻選擇急流勇退,去紐約大學進修電影導演課程。

也許,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對人生的解讀有另一種豁達的想法。

當年胡歌出車禍的時候,他想了很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重新讀書,為此還讓黃磊給他開書單。

“要是演不了戲就做幕後。”這是他當時的想法,他覺得要好好充實自己,至今他還保留著讀書的習慣。

在治療和康復的日子裡,他寫到:“鏡子的語言簡潔而充滿了智能,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讓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

再次復出之後,只要一有空,他都會看書,甚至在過年禮這個節點上,他還是選擇某某網站的購書年卡,這也能看出他實在熱愛讀書。

於是,胡歌又一次選擇去讀書,表明想沉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當年的胡歌就是因為書本才重新認識自己,兢兢業業地打磨好每一次表演,休息的時候就多看看書,這樣豁達的心態是他認清自己之後的又一次選擇,不做一個頹廢的人,讓自己重拾光環。

04

一個人的人生定位在哪裡,心裡裝的座標圖就在哪裡;

一個人的人生路線在哪裡,嘗試順著路標一直往前走;

一個人的人生手段是什麼,大要著眼於未來,小要著眼於當下;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是什麼,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當導航。

我們只有認知自我,才能在取得成績時不驕不躁,在遇到挫折跟困難時迎難而上,困難終有解決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認清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及去彌補,不斷充實自己,即使這個過程很痛苦,也能樂在其中。

只要努力認清自己,清楚自己的定位,腳踏實地,併為之奮鬥,一步一個腳印,總有一天會成功。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