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好幹部應盡心盡力盡職

“我盡力了”出自不同人之口,便會有各異的解讀。不同場景之下的“盡力“二字,其發揮的作用

天差地別,一次考試的失利,樂觀者以“盡力“二字寬慰自己,以激勵下次的奮進,而在盡力之下導致“未盡職”的場景中,其難免成為不作為的託詞。事實往往是,盡力未必盡職,盡力也未必盡心,唯有盡力加上盡心,方能助推盡職的實現,詮釋好乾部的真正內涵。

盡力不盡心何談盡職。現實生活中賣力不“走心”的事俯拾皆是,職場裡神行不一的員工便是典型。老闆經過時,正襟危坐,神情專注;四周無人便神遊四方,偷懶磨洋工。世間百態,莫不如此。輸球一方的隊員,雖拼盡全力,但若無法盡心,便會丟了鬥志,失去合力,最終走向敗局。政府辦事大廳雖明亮寬敞,但苦瓜臉、脾氣臭,一到點就開溜等辦事作風,顯然不是盡心的體現,自然無法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更遑論主宰一方的領導幹部,若只是抱著媚上欺下,敷衍塞責的心態,假裝盡力,實則並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樣的領導幹部,則不能成為稱職的幹部。可見,盡力不盡心,實質上是一種責任意識缺乏的體現。要想做到盡心,還需激發內在動機,真心實意去辦事。

盡心又盡力未必盡職。雞湯文、勵志文橫行的當下,許多人漸漸相信,付出自有回報,努力當有收穫的成功學哲理。殊不知,天底下的結果從來都是由錯綜複雜的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明乎此理,我們便能理解,盡力又盡心,但未必盡職的道理。“第一廉吏”于成龍在任直隸巡撫時自警的“盡心盡力,未必十分盡職”便是這一哲理的體現,明確了自身努力的方向,也奠定了謙遜低調的道德情懷。盡力又盡心,卻未能盡職的理由,可能是能力不足、條件不夠,也許是機遇不佳或選擇不對,甚至有的幹部存在錯誤畸形的政績觀,客觀上表現出盡心盡力,實則心懷鬼胎,幹著欺上媚下、暗度陳倉之事。因此盡力又盡心,只能是盡職的前提和基礎。

盡力且盡心以求盡職。行之所向,力必有方,盡力盡心,是實現盡職的基石,在追求造福一方百姓的盡職的征途上,盡力是本分,盡心才是秘訣,盡心實質上意味著高度的責任心和發自內心的激情和渴望,由此迸發出巨大的驅動力,創新力和意志力,推動我們不斷攻堅克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朝理想之地不斷邁進,雖然盡心也盡力了,有時不一定達到盡職的理想狀態,但既盡力又盡心,應當成為我們對待工作的一種追求,無論身處何種職業,紮根哪個崗位,都應將盡職當做我們畢生的目標去實現。

盡心是盡職的基礎條件,盡力又盡心,是盡職的必要條件,雖盡力又盡心,未必盡職,但不盡力,不盡心,必不能十分盡職。處理好盡心盡力盡職的關係,是我們立身處世的大智慧,也是檢驗軍轉幹部的重要標準,理應成為我們謀事、做人的黃金法則。

申論範文:好乾部應盡心盡力盡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