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賀瑋 夢妮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開幕式現場

10月25日,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系列展第三站“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與前兩站不同的是,此次展覽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與其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套)作品、手稿和實物,展示了其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六個身份,可謂全面還原了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展覽現場

此前第一站香港亞洲協會“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展與第二站浙江美術館“此境風月好——豐子愷120週年回顧展”反響頗為轟動,因參觀人數眾多,浙江美術館甚至將展期從10月27日延長至11月11日。此次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同樣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觀展人群更是可以用“扶老攜幼”來形容,足見豐子愷人氣之高。

豐子愷的魅力何在?每一個愛他的人都自有見解——或愛其仁心、或愛其詩心、或愛其佛心、或愛其童心……歸根結底,或許人們醉心的,都是他作品中萌萌的愛與慈悲。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 人散後 設色紙本冊頁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 春日杏花 設色紙本冊頁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 努力愛春華 1961年 34.3×27.4cm 中國美術館藏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 飲水思源 1961年 45.5×33.4cm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展現了作為畫家的豐子愷。《古詩新畫》是浪漫主義情懷的無聲之詩,他以真誠平易的熱情將“藝術”融入尋常生活中,情趣豐盈,內蘊精粹。他在遵循傳統詩畫觀以水墨線條為本質的前提下,融會西方的速寫與中國的詩意,涉筆成趣,形成了既有寫實性又有抒情性的繪畫風格。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大樹畫冊》“大樹被斬伐,生機並不絕。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大樹畫冊》之一

《大樹畫冊》是豐子愷於1939年客居廣西宜州時所創作。1937年,豐子愷於抗日戰爭時期寫下了“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立心之言,開始長達八年的藝術逃難之旅。他一路走、一路寫、一路記、一路畫,把逃難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繪諸於紙上,集成《大樹畫冊》。並在自序中寫道:“邇者,蠻夷猾夏,畜道橫行於禹域,慘狀遍佈於神州,觸目驚心,不能自己,遂發為繪畫,名曰大樹”。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給恩狗的畫》系列

一套48開《給恩狗的畫》,是豐子愷為幼子豐新枚(小名恩狗)所創,裡面的畫不是記錄恩狗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就是用桐鄉話記錄家鄉的兒歌、童謠……豐子愷教育兒孫從不是死板地講道理,而是記錄現實的生活,寫下有趣的文字,畫出生動的畫面。生活中的小樂趣、孩子的天真、父親的慈愛以及家庭裡濃濃的親情在小小的畫冊傾瀉出來。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護生畫集》系列

此次展出的《護生畫集》則是特別從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藏品《護生畫集》六冊中遴選的若干幅23開原作,這是浙江省博物館入藏《護生畫集》以來,首次進京展覽。反映宗教人道主義的《護生畫集》溫馨敦厚、勸人為善,也講述了一個前後跨越50年,超脫生死,與弘一法師師徒間關於承諾的故事。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1918年,弘一將入山修梵行攜弟子劉質平、豐子愷(右)合影

此外,展覽還呈現了豐子愷豐富的藝術人生和多元身份。從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豐子愷寫下大量隨筆,出版過《緣緣堂隨筆》《隨筆二十篇》《車廂社會》《率真集》《緣緣堂續筆》等多本散文集,在現代文學史上自成一格。正如郁達夫所說:“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散文集《緣緣堂隨筆》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的裝幀設計

而20世紀20年代以來,豐子愷開始涉足書籍裝幀藝術,為大量書籍、期刊設計封面、插圖或扉頁等,成為中國現代裝幀史上最為重要的設計家。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編譯的《音樂入門》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的文藝理論著作

豐子愷早年更致力於音樂教育,長期執教中小學、師範學校和大學,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也為當時的音樂教育培養了師資。1925年12月,他出版第一本音樂讀物《音樂常識》,編譯《音樂入門》《生活與音樂》《音樂十課》等三十餘種音樂理論書籍,對普及和提高新音樂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翻譯家的豐子愷一生翻譯著作達三十多部,涉及文學、美術、音樂等方面,譯自俄、英、日等語種,包括英國史蒂文森《自殺俱樂部》、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和紫式部《源氏物語》等文學作品十四部。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的譯著

此次展覽彙集了豐子愷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散文集、音樂教材、創作手稿、翻譯著作及藝術理論著作等文獻資料。值得一提的是,策展團隊在展廳空間規劃上利用豐子愷畫作中的場景進行了展廳佈景,不僅將展覽各個部分進行了清晰的劃分,還使得觀眾在展廳中穿行時如入畫中。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 雙燕 設色紙本冊頁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根據《雙燕》設計的展廳

縱觀豐子愷的諸多作品,大多質樸溫馨、可親可愛,甚至是“萌萌的”。這種“萌”,貫穿了豐子愷的整個繪畫生涯,即使人世滄桑,也未曾改變。就像文化學者王魯湘所說:“豐子愷好像一出生就老了,又好像從未長大的孩子。”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1918年,豐子愷求學於杭州浙一師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從日本歸來的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生於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是家中的第七個孩子,也是第一個男孩,自幼就在脈脈溫情中的成長以及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使豐子愷一生都葆有一種質樸天真的“天然萌”。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受教夏丏尊學習國文,赴日留學偶遇竹久夢二的畫作,都對他一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老師李叔同的出家,可以說改變了豐子愷的人生,使他篤定教化世人、接引眾生的慈悲信念。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創作中的豐子愷與貓

豐子愷似乎從未想過要在藝術史上以特立獨行的姿態名留後世,只是始終致力於中國藝術教育的發展。置身於中國傳統文化向新文化急速翻湧的大潮中,豐子愷看到了中國人民面對崩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時的茫然無措。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豐子愷選擇了做一個建設者,於是他用最簡單、明瞭、樸素、可愛的語言和最廉價的材料表達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的快樂與悲傷。這種簡單且“萌”的畫風,既容易被大眾接受,又便於製版印刷,所以他的畫人人看得懂,人人買得起。

看展覽|“萌萌的”慈悲——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展覽現場還原豐子愷舊居

王魯湘認為,“豐子愷從事藝術教育的堅定信念沒有變過,所以天真質樸的畫風也沒有變過。他要在中國人的心靈荒漠中重新挖幾口井,讓甘泉冒出來。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中國人喝著這口甘泉長大,走向社會的各個崗位,建設這個新的國家。今天的展覽有幾代人來參觀,是歷史對豐子愷的認可。我認為即使是一個壞人此刻來到這裡,認真看完這些作品,他也會變好一些的。”

豐子愷讓人相信,美育可以啟迪人的善良心智和慈悲心懷。或許還可以讓世界“萌萌的”。

——————◈◈◈——————

相關展覽信息

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

時間:9月25-10月3日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賽馬會廳

當時明月在—豐子愷文翰家珍

嘉德學術觀摩展

時間:9月29-10月3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此境風月好—豐了愷誕辰120週年回顧展

時間:10月10-11月11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我自愛桐鄉—豐子愷藝術省親展

時間:11月9-12月9日 地點:桐鄉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