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7月失望之書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7月失望之书

金光耀、戴建兵《個人生活史(1949-1978)》(上海大學出版社):金光耀和戴建兵兩位老師主編的關於個人生活史的論文集,正如某位豆友的評論所說,感覺從紙張到內容質量都非常一般。就紙張而言,感覺用的是質量相當差的近乎草紙的紙張,儘管距離出版面市僅有兩年多,但已經非常陳舊,而且有強烈的粗糙感,閱讀體驗很差。就內容而言,其序言抒情大於學術,簡單而空洞;收錄其中的論文,大多僅僅滿足於對個人檔案、日記、書信等史料的簡單整理與歸納呈現,而田野調查方法幾乎很少得到採用,也嚴重缺乏對於史料的深度考證與辨析,更談不上相關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引入和應用了。整體而言,戴建兵老師和張志永老師合寫的書中的第一篇論文——關於個人生活史這一分支學科研究主題、方法與現狀評述的論文最為精彩,也最有參考價值。其他的大部分論文,就只能大致翻翻,作為背景資料瞭解之用了。

论书|2018年7月失望之书

王春辰《圖像的政治》(中央編譯出版社):中央美術學院王春辰老師的文集,雖然不乏獨到見解,但全書收錄的大部分文章偏重宏大敘事,眾多大而化之、含混模糊的概念與表述充斥其間,這樣的文風,實在無法苟同。此外,這部文集收錄的文章過於龐雜,既有藝術批評,也有訪談,甚至沙龍紀要等也收入其中,多少有些良莠不齊。整體而言,不太推薦。

论书|2018年7月失望之书

王藝涵《影像敘述與社會記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與其說是一本探討影像敘述與社會記憶關係的專著,倒不如說是作者跟這個主題相關的論文合集,論文合集專著化的操作痕跡比較重,因此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順承關係不明顯,其內容也多有重複。就具體論述方面而言,感覺更加側重於美學和倫理學角度的影像敘述分析,而社會記憶層面的分析與論述不足。對西方各種既有理論的運用繁多,但缺乏足夠的消化與內化,閱讀體驗相對一般。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七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三星或以下的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