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一、全球水力發電發展狀況:新增水電裝機容量21.9GW,中國水電裝機容量

水力發電,指通過建設水電站、水利樞紐、航電樞紐等工程,將水能轉換成電能的生產活動。水力發電作為最大可再生能源,單位發電量產生碳排放量僅次於風能發電。2017年全球水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1.9GW,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繼續維持第一。

2017年,全球新增水電裝機容量為21.9GW,其中包括抽水蓄能新增裝機量3.2GW。全球水電裝機量達到1267GW,預計可生產4185TWh的清潔電力,佔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二,能夠滿足全球七分之一人口用電。

水電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來源,水電發電量佔全球各類能源發電比例的16.6%,超過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總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發電來源,水電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推動者,同時水力發電也為管理水資源和緩解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服務。

2017年全球各發電源發電量佔比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2017年全球各細發電源發電量佔比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2017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再次成為水電裝機容量年增長率最高的地區,新增裝機容量為為9778MW,本地區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68.3GW,其中超過90%新增裝機容量來這中國,2017年中國地區水電新增裝機容量為9070MV。

南美洲地區2017年新增水電裝機容量4069MW,總裝機容量達到167GW。該地區巴西新增裝機容量最高,為3380MW。

南亞和中亞2017年新增裝機容量為3264MW,其中一半以上項目在印度投產,南亞和中亞地區總裝機量達到144.7GW。

此外,歐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三個地區2017年新增水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307MV、1924MV、506MV。

2017年全球新增水電裝機容量區域分佈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從水電裝機容量來看,2017年全球水電裝機容量為1267GW,中國水電裝機規模全球排名第一,水力發電的裝機容量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26.91%;其次為美國水電裝機容量為103GW,佔全球裝機總量的8.13%。

從水電發電量來看,全球主要國家中,中國水電發電量為1194.5TWh,佔全球總髮電量的28.5%,排名第一;其次為加拿大,2017年水電總髮電量為403.35TWh;巴西水電發電量為401.06TWh,緊隨其後。

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水電裝機量情況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水電發電量情況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二、水力發電穩定增長,大型水電基地是發展趨勢

2017年我國水力發電量達到1081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近年來我國水力發電量保持穩定增長,水力發電在未來將會繼續發揮重要力量。

2013-2017年中國水力發電量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未來我國各地區水力發電站規劃如下,其中華東地區將新增1600萬千瓦時發電量,華中和華北地區新增1300萬和1200萬千瓦時發電量,具體如下:

“十三五”中國水力發電規劃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根據《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未來我國水電大型基地建設趨勢如下:

基本建成六大水電基地。繼續推進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水電站建設,增加“西電東送”規模,開工建設雅礱江卡拉、大渡河金川、黃河瑪爾擋等水電站。加強跨省界河水電開發利益協調,繼續推進烏東德水電站建設,開工建設金沙江白鶴灘等水電站。加快金沙江中游龍頭水庫研究論證,積極推動龍盤水電站建設。基本建成長江上游、黃河上游、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雅礱江、大渡河六大水電基地,總規模超過1億千瓦。

著力打造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開工建設金沙江上游葉巴灘、巴塘、拉哇等項目,加快推進金沙江上游旭龍、奔子欄水電站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建設,努力打造金沙江上游等“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配套建設水電基地外送通道。做好電網與電源發展合理銜接,完善水電市場消納協調機制,按照全國電力統一優化配置原則,落實西南水電消納市場,著力解決水電棄水問題。加強西南水電基地外送通道規劃論證,加快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成投產金中至廣西、滇西北至廣東、四川水電外送、烏東德送電廣東、廣西等輸電通道,開工建設白鶴灘水電站外送輸電通道,積極推進金沙江上游等水電基地外送輸電通道論證和建設。

2018-2023年中國水力發電量預測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為了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統籌全流域、干支流開發與保護工作,按照流域內幹流開發優先、支流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保留流域必要生境,維護流域生態健康。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的西部地區重點開發資源集中、環境影響較小的大型河流、重點河段和重大水電基地,嚴格控制中小水電開發;開發程度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原則上不再開發中小水電。棄水嚴重的四川、雲南兩省,除水電扶貧工程外,“十三五”暫停小水電和無調節性能的中型水電開發。

2014年底,我國水電裝機總容量為30183萬千瓦,同比增長7.9%;2015年底,我國水電裝機總容量為31937萬千瓦,同比增長4.9%;2016年底,水電裝機總容量約33211萬千瓦,同比增長3.9%。預計,2018年中國水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3.66億千瓦,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65%,2022年中國水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4.39億千瓦。

水電裝機容量預測

圖|中國水力發電發展趨勢分析:“走出”步伐加快 產業前景看好

藉助“一帶一路”良好機遇,我國水電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海外投資水電項目的成績值得期待。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國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攻克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並與80多個國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中國水電“名片”震撼著世界。

不過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以及海外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水電企業出海仍面臨惡性競爭、地緣政治變化等諸多挑戰。

我國是資源大國,資源稟賦以煤炭為主,但我國人均石油、天然氣、煤炭佔世界平均水平偏低,資源約束將是長期問題。水電是我國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常規性能源,也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資源最明確,技術最成熟,最清潔最經濟的能源。

推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必須走在正確的、“順應能源大勢”的軌道上,將火電的重心移到水電,無疑順應了能源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