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上一篇:

在牛津大學要重點參觀的第二個學院是莫德林學院。早上我們走到過這裡,見識過學院的鐘樓,它是牛津的最高建築,在官方中文介紹裡被稱作“偉塔”,就是偉大的塔樓。參觀學院的入口在偉塔西側建築靠西的小門。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買票後首先進入的是聖約翰方庭。莫德林學院由溫徹斯特主教威廉·韋恩弗利特(William Waynflete,1398-1486)於1458年創建,校址是原聖約翰施洗公會的醫院所在地,方庭因此而得名。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方庭西邊的聖斯威辛塔樓建於1880年,整幢建築都是本科生的教學樓。聖斯威辛(St Swithun,800-862)為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溫徹斯特主教,是威廉·韋恩弗利特敬仰的前輩。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順時針看,西北角是文法堂,現在是學院的教務處。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正北的小樓是院長住的地方,旁邊是創始人塔。塔窗兩邊有四尊雕像,分別為施洗者聖約翰、國王愛德華四世、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威廉·韋恩弗利特。莫德林在英文中就是抹大拉,而學院創建初期得到愛德華四世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說這四位都與學院的創立有關。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方庭正東是學院的禮拜堂,西門的上方有五尊雕像,除剛提到的與學院創始相關的四位以外,另外一位是之前提到的聖斯威辛。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教堂的西門並不開,於是我們通過創始人塔進入迴廊。此時的陽光正好透過哥特式的大窗照進廊內,形成一道道光影,而我們就在這光影中穿行,剎那間彷彿穿越到15世紀,伴著上課鈴聲趕往教室。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這條迴廊最早建於1474-1480年,圍繞一圈的柱子上裝飾著各種人物和怪獸雕像。迴廊圍著的草地邊上種滿了鮮花,花香瀰漫在草地上、迴廊中,以及樓上的自習室裡。在這裡學習,想想都覺得心曠神怡。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從庭內看,創始人塔的門兩側各有一尊天使,左邊的抱著莫德林學院的院徽,它也是韋恩弗利特的盾徽,右邊的抱著英國王室的盾徽。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從哪進教堂呢?轉了一圈,發現教堂的入口並不在迴廊裡,而是在創始人塔西南的另一個被稱作防衛塔的塔樓門洞裡。教堂與迴廊的建造年代一樣,同屬學院中最早的一批建築。西窗描繪了末日審判的場景,在棕褐色的畫面中央,上方的耶穌基督張開雙臂,中間的天使吹響號角宣佈審判開始,下方的天使將人們從墳墓中拉起;左邊的人們被天使帶上天堂;右邊的則墜入地獄。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入口北邊耳堂的牆上掛著一塊色彩更加絢麗的花窗玻璃,它是當代花窗設計師約翰·派博(John Piper,1903-1992)創作的“耶穌誕生窗”的副本。上面繪製了五種動物,每種動物口吐幾個單詞,一起用拉丁語宣佈了耶穌的誕生。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北耳堂還有一幅非常重要的作品,是我們熟悉的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複製品。說它重要是因為它並不是我們現代人複製的,而是達·芬奇本人的學生賈姆皮特里諾(Giampietrino,?-1549)的摹本。現代人正是根據它對達·芬奇原作進行修復的。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可能大家注意到了,這座教堂並沒有中殿,耳堂就在門廊向南北展開,所謂十字翼從空中看只剩個T字。門廊東邊直接就是唱詩班席位和祭壇,管風琴閣樓將其與門廊隔開,據說牛津大學早期的學院教堂大都如此。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祭壇上的油畫是西班牙塞維利亞畫家胡安·巴爾德斯·利爾(Juan de Valdés Leal,1622-1690)創作的《基督揹負十字架》。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回到迴廊裡繞到教堂的東面,那裡有食堂大廳的入口。大廳與祭壇只有一牆之隔,佔據同一幢建築的另一半。比起基督教堂學院的食堂大廳,這裡顯然要遜色很多,這就是我們一定要住在基督教堂學院的原因。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走出迴廊,又是一片花團錦簇。(這裡有個免費廁所,別怪我沒提醒你呦。)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今天的天氣出奇的好,藍天白雲,陽光明媚。但是我捨不得戴墨鏡啊,這色彩,一點兒都不想濾掉。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迴廊北邊有幢獨立的建築,與之前看到的哥特式老建築不同,它是18世紀英國流行的帕拉第奧式,被稱為新樓。當時原本想建一座四方院,後來因為資金不足只得作罷。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向西走有個格羅夫鹿苑,不過當我們走過去時發現有名工作人員攔在那裡,鹿苑不讓進了,他說鹿也不在那,已經被趕到東邊的草甸裡了。走過來終究也是值得的,看看回廊北側爬滿植物的門洞,個個都那麼漂亮。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從一個鐵柵欄門出去果然有片草甸,它被查韋爾河團團圍住,估計河水氾濫時草甸會被淹沒吧,所以它的名字叫水草甸。圍著草甸是一圈叫艾迪森的小道,以18世紀詩人約瑟夫·艾迪森(Joseph Addison,1672-1719)的名字命名,他曾是這裡的院士。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草甸被鐵欄杆圈住,一隻雄鹿正悠閒地在裡面散步。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順艾迪森小道向北走,可以看到整個鹿群。當年在這裡就讀的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和大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想必也曾在這條小道上徜徉賞鹿吧。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往回走時,河中的兩隻鴨子吸引了我,它們倆總是同一節奏一個猛子紮下頭,專注地在水中覓食,只留個屁股在水面上。我對她說:“你看這像不像咱倆?屁股都顧不上坐一下,太專心參觀了吧。”她白了我一眼:“人家起碼知道吃!”

得嘞,吃去。

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