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家,是生活的容器,是人們不變的主題。

你是否想象過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是否曾在某個時機突然感慨“如果我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上個月由原研哉策展的“House Vision 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便是一個讓人產生對未來家遐想的契機。而本月剛剛上市的新書《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與House Vision大展亦有著種種呼應。如果說“House Vision”是以展會的形式對於未來的家展開想象,那麼這一本圖文小書則是以文字和插畫形式暢想理想的家。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文 | 王京徽

1.

House Vision——暢想未來的家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的作者土谷貞雄,正是本次“HOUSE VISION”的重要參與者。土谷貞雄生於1960年的東京,他是建築家、生活研究家、專欄作家,任居住實驗室“sumai LAB”顧問,以及株式會社貞雄代表。

他通過調查問卷研究現代與未來的生活方式,協助房地產開發商、住宅配套設備製造商等,基於網絡溝通與調研進行產品開發。他還參與了“無印良品之家”及無印良品“生活良品研究所”的立項企劃與運營,今年更是參與了原研哉策劃的“HOUSE VISION”項目,向人們介紹住宅研究的前沿信息。

在“HOUSE VISION”發佈會上,土谷貞雄解析了本次大展的核心主題——“新重力”(NEW GRAVITY)。土谷貞雄先生說:“新重力有三層含義。第一層面是速度

,中國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在這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所面臨的問題;第二層面是規模,中國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樣的背景下,人口規模的差異會帶來怎樣不同的結果;第三個是政策,政策可以引導經濟,也可以推動經濟發展。‘中國’這個國家,即將在這三層意義的重力之下催生出新的可能。這些可能不會在其他國家出現,也正是因此,本次大展將會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 火星生活艙 /

自9月21日開始的本次大展早已在各大傳媒上出盡風頭,小米與李虎合作的 “火星生活艙”更是成了這次展覽中的“爆款”,引來許多觀眾合影留念。

展場位於鳥巢南廣場,抬頭便可見巨大的“鳥巢”,與之相比,眼前1:1比例的十幢小房子就顯得十分可愛了。不算寬敞的場地內十幢“未來家”安排得漫不經心卻又錯落有致,動線也極為合理。

每個展廳前都有醒目的序號與名稱提示,恰到好處地指引著前來觀展的人,觀眾觀展時就如漫步於庭院之中,總能在角落收穫驚喜。隈研吾的會場設計可謂十分巧妙而體貼。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 盒子裡的家 /

本次展會當中的5、6、7號展廳均有日本設計師的參與,風格上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5號展廳“新家族的家”(華日傢俱×青山周平),將展廳假想為閒置大樓,“樓”內散佈著四個由傢俱組合而成的“盒子”,盒子內有床、桌子、天台等,是可容納一人居住的雙層私人空間,盒子外側則是書架、衣櫃等共享空間。每個盒子下均設有車輪,可以自由移動。床上鋪著白色的被褥,床頭放著綠植,彷彿明天立馬就能入住的“日式膠囊旅館”。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新家族的家”(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

/ 最小卻最大的家 /

6號展廳 “最小——最大的家”(有住×日本設計中心)當中,餐桌與廚房操作檯合二為一的構想,以及既可以讀書寫字又可以睡覺的多功能床,都完全踐行了其“Edge Zero”的設計理念:用最少的設計,實現最多的功能和最高的空間利用率。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最小——最大的家” 整合了多種功能的床

/ 立體的家 /

7號展廳“無印良品的員工宿舍”(無印良品×長谷川豪)利用上下兩層的立體結構,打造了上層為私人空間、下層為公共空間的共享住宅。隱秘的小小私人空間、從一樓到二樓的小樓梯,讓人聯想起兒時搭建的秘密基地,或是森林裡的小樹屋。這種立體結構可以給空間帶來豐富的變化,打造出有趣的“家”。當房間的挑高高於一般時,決定住房大小的就不再是面積,而是體積。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無印良品的員工宿舍” 二層的私人空間(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無印良品的員工宿舍” 二層的私人空間

2.

土谷貞雄對家的想象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中的構想,與House Vision大展中的設計有許多交叉點,仔細尋找,會發現其中種種有趣的呼應。

比如,“新家族的家”當中提到的“盒子”傢俱,在《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的“將房間當做傢俱”一文中也曾出現。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將房間當做傢俱來看” ——文中帶有迷你外廊和裝飾牆的房間套件(選自《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將房間當做傢俱來看” ——文中帶有閣樓和窗戶的房間套件(選自《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本次大展之中,“房間套件”的構想得以以1:1模型的方式再現,並且還在供電方面提出了“無線供電”這一更為具體的解決方案,十分激動人心。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新家族的家” 無線供電技術(摘自House Vision解說冊)

再如,6號展廳 “最小——最大的家” 之中的煤氣灶、水池、餐桌三合一的一體傢俱,也是似曾相識。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最小——最大的家” 煤氣灶、水池、餐桌三合一(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將廚房當成傢俱來看”——文中提到的多功能廚房操作檯(選自《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3.

日本設計中的空間利用

日本的土地資源極為珍貴,因此誕生了許多高效利用空間的智慧。本次的House Vision大展也體現了這一點。中國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多,面臨著與日本同樣的問題。寸土寸金的房價要求住宅的空間利用更高效,還要能夠靈活應對居住者的成長、家庭成員增減等生活變化。

面對現代生活的新需求,該如何打造理想的家?《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之中的種種設計方案,正是這一問題的答案。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思考住房的體積而不是面積”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思考住房的體積而不是面積”

除了“移動房間”“共享住宅”“傢俱整合”“立體空間”等本次大展中也十分熱門的主題,書中還有兩代人同居的家、一邊育兒一邊工作的家、老年者的家、SOHO之家等主題,每一個都充滿了對未來之家的有趣想象。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把垃圾房變為大家聚集的地方”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如果有共用的烘乾機”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基於日本五年間的網絡居住調查數據,梳理社會與生活的時代變化的同時,暢想新時代住宅的種種可能性。書中有豐富的配圖,以直觀的方式展示新鮮、大膽的住宅設計。

在家中怎樣打造令自己放鬆的角落?如何佈局能讓家人更多溝通?集中收納還是分散收納?如何巧用玄關打造興趣愛好的空間?

現代生活的形式本就多種多樣,理想的“家”自然也不止一個。書中的種種奇思妙想,對新居裝修、舊房改造都能提供靈感,幫助人們打造兼具個性、合理性、靈活性的新式住宅。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作者: [日]居住實驗室“sumai LAB” / [日]土谷貞雄 編著 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兩代人同居、一邊育兒一邊工作、老年生活、在家辦公,現代生活的形式多種多樣,理想的“家”也絕不止一個正確答案。寸土寸金的房價要求住宅的空間利用更高效,還要能夠靈活應對居住者的成長、家庭成員增減等生活變化。面對現代生活的新需求,該如何打造理想的家?

本書基於日本五年間的網絡居住調查數據,梳理社會與生活的時代變化,暢想新時代住宅的種種可能性。在關照社會現象、地方社區營造的同時,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住宅佈局設計方案,打造兼具個性、合理性、靈活性的新式住宅。

全書分三個章節,收錄關於生活與居住的專欄、相關調查問卷,以及整體戶型方案。各章配圖豐富,以直觀的方式展示新鮮、大膽的住宅設計。

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就好了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