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做小事,自己用點心就成了。

做大事,則要靠人脈。

於是,有些人拼命尋找人脈,因為他相信,那些人脈,說不準什麼時候會幫到自己。

老柯作為某企業的老員工,在多個部門待過,但他工作上的亮點乏善可陳,多年來晉升緩慢。

不過他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處世之道,憑藉在公司接觸不同的業務,他認識了不少外面的人。

某幾年,他在公司負責報檢報關的工作,於是認識了一些政府工作人員。

自我感覺良好的他,逢人便說自己在政界的人脈資源。

跟客戶打交道時,他又認識了一些公司的老闆,一來二去,他覺得這些老闆都是自己人了。

其實,他只是代表公司去洽談業務的,對方說點好話,也是為了讓生意談成。

但他有時卻認為,他即使離開現在這個公司,憑藉認識的那些老闆,也能謀到一份好差事。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只可惜,他能力實在有限,無非是靠公司這個成熟的平臺,做了一些原本就水到渠成的事情。

沒有了平臺,他可能什麼都不是,更別說能有更好的發展。

他的人脈帶給了他什麼,或許只有他才知道,但只要看看他一成不變的工作、生活狀態,你會覺得他活在想象裡。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我們常說的人脈,一般是說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有幫助的人際資源。

按照互利的原則,別人幫了你,你也應該幫回別人,中國人都講求禮尚往來。

按一些人逢人便說的,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叫人擺平,那麼,你又要幫別人擺平多少事情呢?

你如果不具備強大的能力,幫不到別人,別人憑什麼幫你?

別高估了自己的人脈廣度,別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別人願意幫你,除非跟你有著多年的深厚感情,不然,無非想著你在某方面能幫到他。

所以,別沾沾自喜,信口開河。說自己朋友遍天下的,想想自己能幫到別人什麼吧。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有些人標榜人脈,是一種所謂的生存之道。

搬一個有頭有臉的人出來,無形中給自己鍍了一層金,讓別人認為自己有點來頭,是有人“罩”著的。

在中國這個講關係的社會,一些人不可避免地患上了“迫害妄想症”。

他們時刻信奉弱肉強食,他們需要“護身符”。

去到新的工作崗位,他們不是先以真誠的態度主動與人交好,而總是說自己認識誰誰誰,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有人“罩”著的。

這種“生存之道”,是一種下策。

你所謂的“自保”,在別人眼裡有可能是一種不太友善的行為。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馬姐總說單位有人針對她,在背後搞小動作,所以她常有意無意地透露自己跟某些領導很熟,言語間盡顯傲慢。

事實上沒有人故意跟她過不去,只是由於她的性格比較敏感,易猜疑,大家不願意跟她走得太近而已。

不受歡迎的她,一步步地走進一個死循環,她錯誤地認為別人對她不友善,而採取了同樣在別人看來不太友善的態度,然後別人對她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她以為憑藉她所說的跟領導的關係,別人會恭維她,討好她,事實並沒有。

人際關係的維護,始終要靠自己。他人可以引薦,但你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才是最重要的。

民國時期的大學者胡適名滿天下,他更以人際關係的經營見長。

“我的朋友胡適之”曾經是許多人的口頭禪,被許多人引以為榮。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但他卻從不標榜自己的人脈,當然,以他的江湖地位,似乎也不用說那些話。

不過,真正難得的是,無論是哪個層次的人,他都以一種友善、謙遜的態度去對待。

他既能跟文化界的大師們坦誠探討,也會認真解答小販的問題,他跟草根小民的一些友誼,被傳為美談。

他的口碑,絲毫不虛,全是自身德行的反映。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中國是人情社會,要辦事,大家首先想的是找人,而不是這件事的流程是怎樣的,我自身要做什麼。

當然,這有著久遠的歷史、社會因素,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

有人脈的能辦成事,沒人脈的徒嘆奈何。當一個社會大家都在找人辦事,不得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已變成一種“信仰”,儘管,這有太多社會環境、機制的原因。

但不管如何,我們對人脈的認識,始終應該理性起來。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首先,自身沒有太多資本、實力,說人脈多廣都是虛的。

人都想攀附高枝,都不願被層次比自己低的人攀附,沒錯,你想攀附的那些人也是這樣想的。

一個公司小職員,說自己認識多少老闆、官員,還想借助這些人脈達成自己的目的,想想都是可笑的。

其次,只有對禮尚往來有著深刻認識的人,才配談人脈。

但實際上,真正有深刻認識的人,都不會誇誇其談。

因為他知道,他跟他的人脈是在合作,是“等價交換”,既然是“等價交換”,有什麼好炫耀的呢?

再次,對人脈的作用,不應該過分放大。

說什麼再多的努力也比不過別人幫自己說一句話,是忽略了別人說了那句話後自己還是要努力的事實。


張老闆是我兄弟,李處長是我朋友,還有那個孫記者,都是哥們!


最後,我們應該對個人價值有一個深入的認識。

憑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績,不管高低,說不滿意,那是對自己的不公平。

即使我們還有更高的理想,我們也應該一邊肯定自己,一邊追求更高的理想。

那些對別人因有人脈而快速發展耿耿於懷的,其實更應該好好思考個人價值的涵義。

人生到最後,深有感觸的,恐怕不是錢賺了多少,而是個人價值實現了多少,自己活得是否足夠任性灑脫。

這些東西,人脈給不了你。

-END-

——關注原創頭條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