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孔淼,諸葛io創始人&CEO。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學院,90後連續創業者。畢業後放棄保研機會及知名公司offer,加入37degree團隊參與創業。在任37degree CTO期間,孔淼曾帶領團隊服務CCTV、海爾、聚美優品、寶馬等知名企業,對大數據分析的技術與行業有深厚的理解。

2018年,分別登上福布斯亞洲和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

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想當詩人的天才極客

在華科讀大學時,孔淼的個人簡歷上就刷滿了獎項:

微軟創新杯兩項全國一等獎;騰訊校園之星大賽全國第二;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HTML5 code jam武漢冠軍。

而令人驚奇的是,這位中學畢業於湖北黃岡的孔淼,在大學前還對編程一竅不通。

中學小城,有電腦的孩子並不多。雖然成績第一的孔淼得到了電腦作為獎勵,卻因地方閉塞、資源匱乏,一直沒有機會學習編程。憑藉對電腦的“嗅覺”和極高的悟性,進入大學後,孔淼從零開始,進步驚人,竟一口氣通過5輪測試進入了華中科技大學非常有名的技術團隊——聯創團隊。

在聯創期間,孔淼每天只睡5個多小時,其餘時間基本都與電腦為伴,也因此熬過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收穫了不少獎。

他寫過各種“怪異”的小程序:

足球場預約情況緊張,需要登錄學校BBS發帖搶,於是他開發了一個程序,提前算好服務器時間差,啟動定時化運行程序,第一時間,系統自動發帖;

有位HR實習生需要收郵件,希望將格式為PDF的簡歷轉換成Word,再發到另一個綁定內部簡歷系統的郵箱。他覺得系統完全可以程序替代人工啊,就開發了一個PDF轉Word程序;

大學時搶票,當時12306驗證碼比較簡單,他自己通過截獲購票請求就能搶到票;

他還嘗試過做語音機器人程序——雲菜譜,點擊想做的菜,智能搜索菜譜並且語音提示步驟。這是因為他想學做菜。

……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大家眼中的極客,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個詩人。“曾經想當個詩人,高中的時候想當一個吟遊詩人。在我還不知道代碼是什麼的時候,我只想寫詩。”

幫李開復做微博推薦

大三的時候,孔淼收到了李開復博士的邀請,獲得了一份創新工場的實習工作。在創新工場的實習中,孔淼得以進入一個大數據創業項目擔任CTO——他第一次跨進了創業圈。這第一次創業,孔淼關注的領域是“第三方數據”,起因還是因為當時的大V李開復老師的微博。

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孔淼在創新工場做分享

微博剛剛火起來的時候,大家發現李開復曾經一段時間內都是微博的 Top1,很多人會在想,開復每天都在刷微博嗎?或者開復的微博是不是有個龐大的運營團隊?

其實基本上都是開復老師自己處理的,但是他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看那麼多微博,所以孔淼他們玩了個 “trick” ,通過程序自動化微博推薦,“揪出”可能會成為爆點或者有意義的微博。

開復老師提了個算法,就是抓取自己關注的人,以及關注人的關注作為種子。首先將這些人的微博轉發歷史建立一個“歷史檔案”,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計算出一個時間與轉發量的相關函數曲線,然後監控這些人的微博。

如果在某個時刻,微博的發佈超出歷史檔案一定倍數,就會認為這是可被推薦的微博,所以開復老師每天看的都是經過篩選後的微博。

這就是數據的力量。

當時,孔淼及其團隊把微博幾億人的數據全部抓下來,計算每個人的品牌影響力、活躍度、消費能力等,然後服務於廣告公司。2013年,孔淼就開始琢磨“如何將統計數據利用起來”。直到2014年,孔淼和他的夥伴們決定,團隊轉型做“數據精細化運營”。

二次創業:數據精細化運營

對於數據狂魔孔淼來說,打開數據的門,就再也回不去了。

數據的核心,實際上是背後的每一個用戶,每一個人。對用戶數據的分析,可以勾勒出每個人在互聯網世界裡的形象。對每一個人所思所想的量化計算,又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大數據概念的火熱,當然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但是數據本身是浩如煙海的,怎樣找到“刀刃數據”,才是人們關心的。

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2015年,用戶全生命週期數據分析平臺諸葛io成立。這是一款幫助企業實現用戶價值管理,提升企業運營和營銷的效率,降低企業財務和人力成本的產品。

孔淼和他的團隊在數據、模型、算法的技術世界裡馳騁,將冰冷的數據轉化成熱氣騰騰的利潤。截止2018年1月,已有超過30000家企業正在使用諸葛io。

這個兩次登上福布斯的27歲華科男,把數據分析玩得爐火純青

武漢未來科技城地標

目前,諸葛io正在籌建武漢研發中心。孔淼認為,諸葛io武漢研發中心的落地是“有夢想、留武漢、一起創”中的重要一筆,將現有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武漢是軟件技術人才的搖籃,信息化發展的前景非常光明。武漢新一輪振興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

“創業前,以為碰到的都是技術問題,後來發現,碰到的問題都是技術外的問題。”但今年才27歲的孔淼對於數據的信仰一直未曾改變過。

他看好未來的數據分析市場。因為直覺是一種蠻荒,數據是一種秩序,當這個世界告別蠻荒,秩序的力量便開始凸顯。

注: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搜狐科技《諸葛io孔淼:對數據分析衷愛的90後創業者》公眾號Xteacher《諸葛io孔淼:在我還不知道代碼是什麼的時候,我只想寫詩》公眾號數據猿《數據猿專訪諸葛io孔淼:數據與業務“動態”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