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經營,追求極致一定是好的嗎?


事業經營,追求極致一定是好的嗎?

日本有很多節目喜歡做特色料理店的專題報導,對有怪癖與堅持的店主尤其青睞。有次介紹了一位非常有個性的拉麵店老闆,他的怪癖是會因為湯頭沒煮好選擇不開店。畫面上,在寒風刺骨、下雪的傍晚,拉麵店的門口排滿了人。

一位像上班族的年輕男人說:“東西滿好吃的,我跟我老闆來這出差時吃過一次。今天也是跟女朋友從隔壁城市過來,可是不知道會不會開門?” 女朋友則在旁接口:“是啊,今天好冷,要是不開店的話、可就傷腦筋了!”

主持人訪問時,每個人都說不知道會不會開店。結果大家排了老半天,只見剃著光頭、一臉兇相的老闆出來大吼:“回去吧!今天湯頭不行,請改天再來。”

外面的人只好滿臉失望、三三兩兩地離開。從畫面看來,這樣的情形似乎經常發生,一連幾天不開店是常見的事情。主持人總結說:“真是了不起的店主!對於作品的堅持與固執讓人動容!”

固執的讓人動容嗎?或許吧。但這堅持是否有意義呢?我卻沒有100%的把握。

先談談對高湯的堅持吧。我不確定棄置不用,是因為完全不能喝,還是隻因為某些小瑕疵?如果是因為完全不能喝才不開店,那與其說店主堅持對品質的要求,不如說是店主缺乏對於品質控制的能力。

湯頭有時大好有時大壞,代表每次的水準無法一致,只好賭運氣製作。當然,這種可能性相對較低,因為既然是大排長龍的店,店主實力應該不錯。

所以很可能是期待100分卻只有98分的水準,所以店主就決定重煮。這種為了完美而堅持、這種想給客戶最好吃的信念,應該是很有責任感的表現吧?

但這又好像沒辦法這麼絕對。因為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想:某些人大老遠跑來,只是眼巴巴地想吃碗熱呼呼的麵;結果讓人家在寒冬的大街上吹風,只因為高湯沒一百分就不開店,這似乎也有點對不起遠道而來的客人。

東西沒有完美當然有些可惜,但眼睜睜的看著客人一臉失望、餓著肚子離開,似乎也未必是良善…

此外,就做生意的角度而言,老闆也未必是稱職的經營者。畢竟經營需要考慮獲利與成本,如果高湯倒掉太多次,加上不耐久候而流失的客人,那再怎麼家財萬貫也不堪如此。

如果只做興趣、想推廣完美的拉麵,那就另當別論;但如果背後還有投資人、合夥人、與員工,他們可需要靠店面的營收來支領薪水以養家,甚至店主的家人也可能等他賺錢買米。那這種選擇“看當天情形”的經營模式,不其實也可能造成所有人的困擾。


講到這兒,我們來談談一個不一樣的例子。

據說當年馬偕博士從加拿大來臺灣傳教時,曾經歷非常嚴峻的挑戰:語言隔閡,他學習的北京官話在臺灣不適用。再來,當時臺灣人對洋人是抱持敵意的,所以他的住屋好幾次被群眾拆毀、在三峽的路上也有人對他投擲石塊。而基督教不膜拜偶像的教義,也跟華人祭拜祖先的風俗相牴觸。

當時他大可選擇毫不妥協地堅持信仰,執意讓當地人100%接受基督教的教義。但他卻選擇體認現實、想辦法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藉由自己醫療的知識,前往鄉下治病順便傳福音,降低大家對洋人的恐懼心理,並儘量讓基督教的概念能夠傳遞出去。最後就算某些人沒改變宗教信仰,但靠著良好的醫病關係、認同祭祖與福音歌曲等方式,讓臺灣人至少不會排斥他的存在。


事業經營,追求極致一定是好的嗎?

後來,馬偕博士在臺灣結婚成家,讓宗教更容易在“一家親”的情感基礎上傳遞。他最後培養了22位學生,協助他到各地傳教,在臺灣建立共60間左右的教會,並設立牛津學堂(現為淡水真理大學),留下“寧願燒盡,不願腐腐鏽”的座右銘。

我想講的是:“就算沒有做足一百分,也不表示事情沒有價值。” 理想無法與現實妥協往往是個問題。但過度理想主義,往往會破壞平衡,侵蝕未來成功的可能性。

回頭看拉麵店:湯熬不好不開店、東西沒準備好不開店、沒達到一百分不開店,種種的堅持雖然令人敬佩,但如果連馬偕博士傳教這種道德事業都得暫且屈服於現實,開店做生意恐怕更不能無限上綱、甚麼都想推到極致,以為100分的品質才能帶來100分的客戶滿意度。一味固執下去,就算在小眾之中博得美名,也可能會入不敷出。

平心而論,客戶真的有這麼在意100分的湯頭嗎?又真的能吃出90分跟100分湯頭的差異嗎?最少就我自己而言,在下雪的寒冬排了一小時的隊之後,“吃到”會比“吃飽”重要,“吃飽”又比“好吃”重要,而“好吃”更重於“極度美味”。所以,100分到底是滿足客戶,還是滿足店主自己的優越感?

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阿宗面線大賺,夜市賣香雞排的也能開奔馳,這些都代表未必要做到極致的100分才能被認同。重點還是要辨識出有利的市場、定位出符合市場區隔的產品。這產品並不見得要做到極致,因為叫好不等於叫座,過度追求極致反而可能因不敷成本而慘賠。

經營者千萬不能為了自己的優越感而將品質要求過度上綱。畢竟市場分成很多不同的面向,不同族群的核心需求也大不相同。作為一個好的經營者,其實應該逼迫自己放下身段、耐心的傾聽市場的回饋、找出最合宜的經營平衡點,這才是讓一門生意能穩當長久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