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崔寒柏:自楷書入手後行書再草書,才是學習書法的正確循環!


崔寒柏,1963年1月出生於天津,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天津書協創作與評審委員會委員。

崔寒柏先生13歲時幸運地受教於大師王學仲先生,後兼師龔望先生學隸、徐嘏齡先生學篆刻。因此,崔寒柏先生工正、草、隸、篆書及篆刻,諸體兼善。

崔寒柏先生習書和別人不太一樣,大部分人習書都是先識字,後練書法,他不一樣,從三歲開始就拿起毛筆練字,寫字認字是同步的,這與古人習書的過程是一樣的,從描紅開始。

就這樣一寫就是三年,拿正了毛筆,寫的也是正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古人自小以毛筆寫字,書寫不以臨帖為起步,而從描紅開始,求的是如何學到書寫狀態中的運筆,適度臨寫便進入自主書寫狀態。

後來,崔寒柏先生寫牆報、辦板報,字大盈米。到了少年宮後,他才開始系統學習書法史、各種字體,並拓展學習更多的古代詩詞。

崔寒柏先生學習書法跟別的書法家有區別,那就是習古人之風,自主書寫,既不考慮像誰,也不考慮不像誰,就是怎麼寫好。追求筆寫時的意味,享受書寫中的拿捏,儘管未求風格,而後卻自成風格。

書寫感所產生的用筆和書寫的過程而產生的氣韻,形成了一些走勢、變化,實際上是字形變化的根源,崔寒柏先生一直遵循這種書寫方式作為創作的宗旨。

他自主、篤定、沉心、靜默,一步一步在書寫中用意念調整、拿捏,隨著人生的經歷和閱歷,知識與修養同步增長。

如今,很多的醜書、盲書、射書、吼書充斥書壇,就是一種急功近利之風,急於追求結果、急於成名、緊於獲利,世人書法只學了字的形狀,以形為準,卻忽略了產生形的過程。

自楷書入手,後而行書,再至草書,崔寒柏認為,學習書法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並且是一個正確的循環,由楷到行到草,再從草到行到楷,這個循環實際上是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也可以用意會到的規律感悟和練習隸書、篆書、魏碑,事半而功倍。

崔寒柏先生博採眾長,尚法自然,字隨意往,自出機抒,揮灑大方,凝重且高古,有廟堂氣息。

他的書法作品入選、被邀國家級大展40餘次,十餘次獲獎。其中首屆全國大學生比賽一等獎;入展第四、八屆國展,第五屆蘭亭展;獲第一屆翁同龢獎最高獎;中國第二屆冊頁展最高獎;中國首屆楷書展最高獎。

崔寒柏書法作品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