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齊魯軟體園與瀋陽國際軟體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關於濟南高新區齊魯軟件園:

齊魯軟件園成立於1995年11月,是享譽全國成立最早的“四大軟件園”之一,是科技部1997年首批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齊魯軟件園先後獲得“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國家認定品牌。


關於瀋陽國際軟件園:

瀋陽國際軟件園最初是2003開始起步。

瀋陽國際軟件園先後被授予2014中國骨幹軟件園區十強”(第六名)、“中國首批智慧園區(九家)試點單位”、“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瀋陽(渾南)示範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領軍產業園區”、“工業軟件研發與服務領軍園區”、“2014年中國軟件園區最佳產業環境獎”等榮譽資質,現已成為東北亞地區頗具產業規模和影響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中心,瀋陽經濟區工業軟件產業、電子商務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重要基地。


從以上兩個國際軟件園的建設時間看,齊魯軟件園資格更老一些,瀋陽國際軟件園發展中肯定會借鑑一些齊魯軟件園的經驗,這點屬於發展經驗的反推理論,沒有其它色彩。

濟南齊魯軟件園與瀋陽國際軟件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微投行丨軟件園

再看兩個軟件園的入駐企業情況:

目前齊魯軟件園區:

已經在軟件與信息服務、互聯網應用、集成電路與半導體、智慧製造等四個產業領域形成了聚集發展的態勢。

已發展為國內外知名的軟件服務產業集聚區、“中國軟件名城”核心支撐園區,是山東省ICT產業核心聚集區。打造良好的生態發展環境,建設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是園區加快產業發展的核心保障。目前,園區在載體支撐、技術平臺、人才保障、金融助推、企業協作、激勵孵化等六個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樹立了齊魯軟件園服務品牌,為園區產業的發展和聚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齊魯軟件園已形成以行業應用軟件、集成電路設計與服務、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產業,智能輸配電產業、北斗衛星應用集群為特色,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業態、新領域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截至2016年底,園區聚集企業2400家,從業人員達到14萬人,技工貿總收入1850億元,淨利潤101億元,上繳稅金71億元,擁有發明專利數795件,獲批重點研發和技術中心達84個,2017年上半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690億元。


再看瀋陽國際軟件園的情況:

園區產業主要定位於工業軟件研發、雲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移動位置服務、現代服務外包等,涵蓋工業、互聯網、交通、能源、電信、電力、社保、金融、醫療等30多個領域。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瀋陽國際軟件園已入駐企業979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3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2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83家,包括戴爾EMC、飛利浦、京東研究院、施耐德、SK、騰訊∙大遼網、亞信科技、上海貝爾、遼寧鐵塔公司、瀋陽鐵塔公司等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及研發中心均已入駐。2013年園區總產值260億元,其中軟件業收入150億元,納稅5.32億元;2014年園區總產值330億元,其中軟件業收入190億元,納稅約7.05億元。


從這裡就看出有很大的距離了,齊魯軟件園明顯具有產業優勢,這點和其成立的時間成正比,比較發展在前,地域具有中原的優勢,瀋陽國際軟件園明顯的是以跨區招商為重點的發展模式,這點看,齊魯軟件園的優勢比瀋陽國際軟件園要有上層優勢。

濟南齊魯軟件園與瀋陽國際軟件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微投行丨軟件園

這段對比兩個產業園的人才政策:

齊魯軟件園是這麼做的:

園區運用國家、省、市、區四級人才政策,為企業引進大量高層次人才。創建齊魯軟件園國際創新創業基地,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全鏈條培育服務體系和國際化人才一站式創業環境。


瀋陽國際軟件園是這麼做的:

除了正規大專院校培養的計算機和軟件人才外,通過開展教育培訓,提供更多數量的軟件工程師,爭取達到自給自足。以專業IT培訓機構為核心,著力培養具有國際商務能力的人才。同時園區內成立專門的人才服務,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策劃、國內外招聘、人事關係代理、人事管理等專業化的人才服務,為企業和IT人才搭建起充分溝通的服務平臺。


從這兩段文字能看出來,齊魯對人才的引進上要比瀋陽強一些,瀋陽在措辭上明白感覺人力資源不足,這個是區域經濟的因素其實和軟件園無關,但是畢竟在瀋陽,事攤上了就得拿出來做對比,誤傷難免,誰讓我想公正的看兩地的經濟呢。

濟南齊魯軟件園與瀋陽國際軟件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這段分析兩個產業園的基礎信息、服務保障系統:

齊魯軟件園區推行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全覆蓋式服務,健全公共基礎配套,營造國際化氛圍,建設智慧園區,利用APP、服務外呼平臺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打造暢通的企業服務渠道,構建了載體支撐、平臺服務、人才保障、金融助推、企業協作、創新創業六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園區投資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技術平臺、集成電路設計平臺、量子通信研發平臺、國家千萬億次超級計算平臺、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十二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打造零門檻開發環境。園區擁有各類金融機構達248家。


瀋陽國際軟件園整體規劃由軟件產業區、IT教育區、生活配套區組成,以“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為理念,打破了傳統經濟模式與社區理念的界限。融辦公、學習、生活、休閒為一體,力求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即時互動。更多的園區保障我這沒有查到更多的資料,園區有多少個金融機構我沒查到,但是這個應該不少,瀋陽雖說經濟整體下行,但是各類金融機構幾乎都在瀋陽設有分部,但是尷尬的是瀋陽目前,截止我今天發稿,沒有任何的一個真正做創業投資的機構。


這兩方面對比之後,能得出,齊魯的優勢不只是區位和年代,更多的是借力了金融的助推作用。硬件的差距其實幾乎可以忽略,瀋陽國際軟件園的設施是非常不錯的了,不信的話網友可以親自去體驗一番,這個我有發言權哦。但是軟實力,人才、金融這塊想必有落差,如果說人才可以通過吸引,那麼金融就另當別論了,具體原因我偷個懶吧……到底省略了幾萬字,你猜吧!

濟南齊魯軟件園與瀋陽國際軟件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這段寫一下兩個產業園的發展定位和預期:

齊魯軟件園說打算這麼幹:要建設“數創公社”和發展大數據產業戰略部署,園區要承擔推動“數創公社”建設的重任。說是要抓住濟南市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黃金機遇,大力發展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施優勢產業“倍增”行動、科技創新人才“聚集”行動和園區企業“國際化”行動。力爭2020年,齊魯軟件園技工貿總收入達到4000億元,軟件信息服務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聚集企業5000家(數字挺可觀)。


瀋陽國際軟件園要怎麼幹:要怎麼幹?我不知道誒,我問了軟件園,但是沒問出來……那我只能說,東北做經濟不說只幹,幹啥樣,等著就好啦!

濟南齊魯軟件園與瀋陽國際軟件園丨在對比中接近真實

想了解更多誇區域的經濟動態,那就直接關注我吧。

每期關注一個地區,每期講述一個行業。

如果你對哪類跨區域的經濟對比興趣或者有哪些金融問題

可以直接給我留言

我是王會成,我們下期見……

也歡迎你將自己的項目發過來,在這裡與資本市場進行互動,並與志同道合的網友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