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位傑出的人物對坦克的發明起了決定性作用

有兩位傑出的人物對坦克的發明起了決定性作用

有兩位傑出的人物對坦克的發明起了決定性作用。一位是身為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他曾用其特殊的才能幫助福斯特公司,以便促使皇家海軍關心“陸地巡洋艦”的發展。另一位是英國皇家工程師斯溫頓,當後來海軍的興趣減弱時,是他堅持自己關於研製坦克的意見,並爭取到了總參謀部的支持。斯溫頓能夠把軍隊的要求加以確切的解釋,使工程技術人員明白這種要求,並能根據該要求繪製成生產圖紙。

在這個時期,福斯特公司也有兩位傑出的人物,他們是該公司的總經理威廉·特里頓和在英國陸軍部任特殊職務的麥吉爾·沃爾特·威爾遜。他們共同負責按軍隊的要求製造出一種機械裝置——“小威利”。這一裝置雖取得了成功,但還沒有達到斯溫頓提出的越壕和爬高牆的能力。

把跨越8英尺寬的壕溝和衝破鐵絲網的能力作為首先考慮的因素,導致了對車輛的重新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根據這種標準制造了傳統的長菱形坦克,這就是英國於1915年8月在履帶式拖拉機的基礎上製造出的第一輛坦克樣車“小遊民”坦克。該車重183噸,發動機功率105馬力,時速32千米,乘員2人,車上裝一門發射2磅炮彈的火炮和數挺機槍。

1916年,第二輛坦克“大遊民”問世了。這種坦克定型投產後稱I型坦克,發動機功率105馬力,時速達6千米,乘員8人,裝2門發射6磅炮彈的火炮和4挺機槍。I型坦克於1916年9月15日首次投入索姆河戰鬥,這是世界上第一批用於實戰的坦克。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坦克的履帶都通過車體頂部兩側並構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圈。這種結構帶來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不可能把旋轉炮塔安裝在車體頂部;二是履帶前部的最大高度非常接近車體的最大高度,這使坦克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但也會產生一種危險,即子彈爆炸飛濺對乘員會產生威脅。因為當時的裝甲防護只是鉚在框架上的鍋爐鋼板,上面有許多小裂縫,灼熱的子彈碎片就從這裡鑽入車內。為了對付這種情況,坦克乘員不得不穿上防彈衣,戴上鍊接式面罩。www.gs5000.cn

1916年7月,英法聯軍在法國北部索姆河地區對德軍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進攻戰役。9月15日英軍出動坦克49輛,用以支援步兵衝擊,但由於坦克質量太差,又缺乏指揮經驗,結果有17輛發生技術故障未能進入出發陣地,在接敵過程中又有14輛因故障而中途停頓或淤陷,真正參加戰鬥的只有18輛坦克。這些坦克有10輛被擊壞,7輛受輕微損傷,只有一輛完好返回。但它畢竟是一種新式兵器,不僅震撼了敵軍,也鼓舞了士氣,使英軍得以前進了4~5千米。

到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坦克的設計出現了各種極端情況,例如1924年設計的維克斯獨立坦克,竟然有5個旋轉炮塔。當然,這些設計一直只停留在圖紙上,極少數也只是停留在樣車階段。正當歐洲軍隊還在對輕型坦克及重型坦克的可行性進行審查時,美國的一位富於創造發明的天才沃爾特·克里斯蒂完成了一系列的設計,這些設計對坦克研製產生了深遠影響。起初克里斯蒂參與制造了一種既能靠履帶也能靠輪子行駛的車輛,這就避免了全履帶車在當時固有的不可靠性。經過對幾種變革的試驗戰車的研製之後,克里斯蒂集中力量製造了一種快速、可靠並能保持較高越野速度的履帶式戰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坦克與坦克、坦克與反坦克火器之間的激烈對抗,促進了坦克技術的迅速發展。坦克的結構趨於成熟,普遍採用裝一門炮的單個旋轉炮塔和單一的履帶式推進裝置,從而確定了現代坦克的總體結構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