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立足「上游」再爭上游

《重庆晨报》立足“上游”再争上游

市民掃描《重慶晨報》“上游新聞”客戶端二維碼。重慶晨報社 供圖

2016年,在移動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仍處於深度調整之中,一些媒體甚至沒能見到2017年元旦的春光,便在時代的洪流中戛然而止,被迫關停,與陪伴他們幾十年的讀者揮手作別。

對傳統媒體而言,這似乎是一個告別的時代。但對“重慶晨報人”來說,2016年既是轉型之年,也是蝶變重生之年,過半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轉型新媒體,新生移動端平臺“上游新聞”客戶端負重前行。

破風者:不是告別而是重新出發

寒風勁,紙媒寒。對我們而言,是該與讀者告別?還是重新出發?我們抓住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期,推進深化改革,力促融合轉型,以堅定的決心、決戰決勝的勇氣,積極投入融合發展大潮,成為了“破風者”。

“上游新聞”作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點打造的新媒體產品,依託全國都市報十強、重慶第一都市報《重慶晨報》及報業集團所屬媒體的優勢採編力量,重點為用戶提供專業的財經時政、經濟、社會等深度新聞報道。

上線以來,及時跟蹤熱點事件,解析新聞動態,在行業內率先推出原創視頻、校園頻道、虛擬現實(VR)全景新聞等優質欄目,每天提供超百條原創新聞資訊,同時,推出積分商城,讓讀者讀新聞賺獎品,分享新聞賺取積分換獎品,實現了真正悅讀新聞。

正是憑藉專業團隊優質內容製作,有吸引力的推廣方式,一年多來,經過18次迭代,“上游新聞”下載用戶量已超過120萬。

追風者:抓關鍵環節顯重點方向

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重慶晨報》始終把握傳媒屬性,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方向,推進新媒體建設,彰顯了專業媒體機構強大的組織能力、協作水平、專業能力和進取意識。

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的環境、受眾、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但無論怎麼變,用戶選擇信息的基本需求、核心目的沒有變——還是希望獲取信息,瞭解真相。一句話,用戶還是希望通過你的平臺,閱讀有用信息,瞭解有價值的內容。因此,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要始終堅持“三貼近”,把握時、度、效,進一步增強媒體的服務意識和吸引力,始終堅持抓住了內容建設這個根本。

同時,融合轉型本身就是一種改革,是一種創新,必須有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手段加以推進。《重慶晨報》在體制機制上加大了創新力度。化傳統金字塔式人力資源格局為扁平化、項目制的生產組織體系,降低了協調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對內進一步強化“中央廚房”的功能,對外向現代互聯網傳媒的架構靠攏。

改進考核辦法,從主觀判斷轉型為以數據為基礎,這一改革,極大地推動了記者編輯關注新媒體、參與新媒體的積極性;引導編輯記者向全媒體人才轉型,加大了培訓,派骨幹到國內先進媒體、高等院校學習培訓,增強實戰本領;追求技術進步,自有技術團隊已基本能夠獨立完成技術支持、產品開發、系統管理和安全巡查等工作,跨越二維空間,向圖文、視頻、直播、VR、航拍等立體傳播進化。

在經營方面,《重慶晨報》整合內部各類資源,開拓多元經營格局,在版面廣告持續下滑的不利局面下,在數字營銷和活動營銷上不斷取得突破。比如承接三峽國際旅遊節、兩江新區及馬桑溪古鎮的宣傳推廣營銷等大型活動;與市旅遊局、市外經委、市政委、慈善總會等達成了自媒體代運營合作;全年累計開展“百企萬人跑”等大型活動40餘場次,開展銷售、電商和商業演出等多種經營活動。

領風者:“做重慶最好的移動客戶端”

移動互聯網時代機會轉瞬即逝,要充分看到,當前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重慶晨報》的目標是“做重慶最好的移動客戶端”。

2017年,《重慶晨報》將以“上游新聞”為龍頭,進一步做大做強全媒體平臺,實現“上游新聞”下載用戶、微博微信用戶的大幅提升,進一步在移動端構建強大陣地。

進一步聚合本地媒體資源、自媒體資源和政府發佈資源,進而掌握傳播主動權和話語權。強化本土影響力和社會各行各業聚合力,打造“上游新聞”區縣頻道,為區縣對外交流合作提供平臺和窗口。

不斷開拓新領域、新渠道,強化新媒體營銷和活動營銷,力爭成為本地最好的整合營銷全案服務商、網絡營銷數據分析提供商、各企事業單位自媒體策劃運營服務商。

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和重要發展窗口,堅定不移走好最後“緊要處”的“關鍵幾步”,鼓足幹勁,再爭上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