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騰衝的飲食文化是極其豐富且五彩紛呈的,風味飲食品種繁多,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概覽騰衝風味飲食,以餌塊和土鍋子最為有名。除此之外稀豆粉、松花糕、騰衝餌絲等小吃也是享有盛名的。騰衝飲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外來文化交融的結果,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精彩紛呈的節日大大豐富了騰衝飲食的文化內涵,從中也透視出騰衝社會歷史發展的一些軌跡。

大救駕

座標:和順鎮

“雲南十八怪”之一就是大救駕,就是炒餌塊搭配“青龍過海湯”。清初時期,明朝永曆皇帝為躲清軍追逐逃往滇西,一路上飢餓難耐,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吃上了炒餌塊,皇帝說“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以此命名。將餌切成菱外形,參加火腿片、鮮肉片、雞蛋、西紅柿和豌豆尖等入鍋爆炒,起鍋前參加香料。色澤金黃,油而不膩,口感非常好,這種吃法在騰衝十分普遍,正餐的餐桌上也有它。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青龍過海湯

座標:和順鎮

傳說明朝末年清軍南下,永曆帝路經永昌騰越(保山騰衝),騰衝人民就以當地的炒餌塊招待永曆帝,固稱為“大救駕”,衝上一碗幹醃菜酸湯,稱為“青龍過海湯”,所以流傳至今。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土鍋子

座標:和順鎮

騰衝土鍋子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用的是燒製的土陶火鍋,考究慢火慢煮。以雞肉和排骨熬成鮮湯作為鍋底,青菜、芋頭、淮山、紅苕、黃筍等為主配料,上鋪一層泡皮(泡皮是把鮮豬皮洗潔淨後曬乾),一樣樣地鋪上去,最初將蛋卷鋪在下面,撒上蔥花裝點。火鍋的外型十分美觀,每一種食材都能堅持原汁原味,滋味又非常醇厚哦。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大薄片

座標:和順鎮

大薄片是滇西的名菜,那薄如蟬翼的片狀考驗的相對是廚師的刀工!需求將煮熟放涼的豬肉片切成薄片狀,再配上各種調製好的佐料。色澤光亮,具有鹹、酸、辣、麻、香多種味道,入口滑嫩,嚼起來勁道十足,耐人尋味。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稀豆粉

座標:和順鎮

騰衝的稀豆粉是名小吃,並且是官方美食、百姓美食。小小一碗稀豆粉,製造起來可是十分考究的,“當天做當天吃”,紅彤彤的辣椒麵、明黃色的鮮姜水、乳白的蒜泥汁、油黑的醬油、絳紅的米醋……各種顏色會聚於碗中,令人大開胃口!做法考究以外,吃法也非常特別,一碗稀豆粉要分三局部,一局部不拌佐料、一局部輕拌佐料、一局部伴和佐料,口感有著奇妙的差別,香味撲鼻,吃起來淋漓盡致。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騰衝棕包

座標:和順鎮

騰衝棕包又稱小米,是棕包樹上長出的未開放的花穗。騰衝人非常愛吃棕包的,甚至騰衝人的雅號就叫“棕包”。吃法有兩種,炒吃和煮吃。炒吃法是將棕包米洗淨切碎,配上瘦肉丁和胡蘿蔔絲、臘醃菜一併炒熟,色澤豔麗,滋味可口。煮吃法也是把棕包米洗好切碎放入清湯裡煮熟,佐以幹醃菜、糊辣椒和搗姜塊、蔥白、芫荽,其味酸中有苦,苦中回甜,有驅寒洩熱的成效,食後渾身松爽。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餌絲

座標:和順鎮

餌絲是由餌塊切絲而成,外形不同,口味也不同,白色的餌絲韌勁十分好,口感軟、滑。普通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將餌絲在滾燙的開水中燙到熟而不爛,加上燉好的肉、湯汁,撒蔥花、醬油、大紅袍花椒所制的麻油,再添加蒜汁等的吃法是煮吃,汁濃不膩,幽香回甜。而炒吃也十分複雜,將餌絲與鮮肉片、雞蛋、香蕈、西紅柿等輔料一同翻炒即成。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三滴水

座標:和順鎮

三滴水是和順鄉一帶最初級別的筵席,普通接待主人的時分會擺上一桌。三滴水分為三道菜式,差不多囊括了騰衝的風味特徵。第一滴為點心、開胃類食品,如干果和涼菜類。第二滴為八大碗,次要是騰衝的名特風味,比方火燒、口袋豆腐。第三滴為甜點類的餐後點心,如甜白酒、水果類。如今非常少能吃到非常地道的“三滴水”,即便有也是經過改良的。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趕馬肉

座標:和順鎮

趕馬肉是已經馬幫人在茶馬古道上露宿進程中構成的一種食肉辦法。製造起來相當複雜,就是把大塊的肉加上各種調料一同燜熟,不考究外觀的美觀,滋味倒是好極了!油而不膩,香氣撲鼻、養分又豐厚。

在騰衝尋找最原始的味道

騰衝美食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等著你去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