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丨智能硬件

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3254.7億元,預計未來三年內市場將保持21.4%的年複合增長率。無論是垂直領域的獨角獸,或是互聯網、硬件、家電領域的行業巨頭,都希望從中分一杯羹,而兩者之間看似針鋒相對,實則相互依存。在產品與技術週期相互交替的發展規律下,順勢而為才能把握市場機遇。

1.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概念界定及發展歷程

2.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規模、商業模式及從業者洞察

3.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未來趨勢


▌中國智能家居:概念界定

行業概念立體,涉及範圍廣闊

本報告的研究範疇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載體,融合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將家電控制、環境監控、信息管理、影音娛樂等功能有機結合,通過對家居設備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適性、安全性、節能性的家庭生活環境。智能家居不單指某一獨立產品,而是指一個廣泛的系統性產品概念。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發展歷程

硬件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競相進場,入口爭奪戰日趨白熱化

早期的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受制於技術和市場環境,儘管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大力推動,但一直是不瘟不火。直到2014年穀歌以32億美元收購Nest的事件引爆全球的智能家居產業,同年的美國CES上,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平臺。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熱度席捲至國內市場,除最早進入的一批家電企業外,消費電子、互聯網公司以及運營商等產業鏈中的關聯方也紛紛進場,或自研智能硬件,或佈局生態平臺。不同類型企業間的跨界合作和開放生態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主流。亞馬遜Echo的成功讓國內市場開始聚焦智能音箱這一入口級產品,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入口爭奪戰的背後,是巨頭公司對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野心。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投融資情況

融資集中在項目早期,投資逐漸迴歸理性

在智能硬件領域中,智能家居的融資事件數量位居前列。2014年以來互聯網公司、家電企業等頭部玩家動作不斷,智能家居創業領域同樣引起了資本的高度關注,創業企業正在成為行業內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從融資輪次的角度看,智能家居領域的融資事件有超過70%來自於天使輪和A輪,說明行業尚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資本市場寒冬的到來導致智能家居投資熱度有所回落,資本已經逐漸迴歸理性。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獨角獸企業數量可觀,已領先企業更受資本青睞

根據CNNIC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智能硬件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佔比達到6.5%。考慮到與電子商務、網絡金融和文化娛樂等領域相比,智能硬件市場起步較晚,而獨角獸數量相對比較可觀。2018年上半年儘管融資事件數量有所回落,但其中有9家企業獲得億元以上融資。這9家企業分別專注於智能家居的不同垂直領域,如智能門鎖、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等,同時也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均是已經具有一定市場基礎的領先企業。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美智能家居:發展情況對比

美國居住環境更利於市場發展,中國智能家居場景仍需探索

美國是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容量最大的國家,受益於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的領先,行業發展基礎比較紮實。基於美國以獨棟房屋為主的居住環境,有線智能家居系統起步早且更加成熟,在有線向無線過渡的階段中,消費者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中國雖然在技術層面和美國有一定差距,但在應用領域的探索方面表現得非常積極,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都在努力進行技術與應用的結合。儘管,中國市場目前行業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尚未出現智能家居的剛需場景,但基於人口量級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鏈分析

上游元器件、中間件不斷取得突破,下游渠道加速擴張

通常所指的智能家居企業為智能家居品牌商,涵蓋向最終用戶提供終端產品、解決方案和設備管理控制平臺的企業,底層除物聯網操作系統、雲服務作為管理控制平臺的支撐外,還包括內容服務、生活服務等互聯網增值服務。智能家居產業鏈上游主要是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供應,以及通訊模塊和智能控制器等中間件供應商。品牌商可以通過線上、線下零售渠道直接向C端用戶銷售終端產品,也可以面向房地產、家裝公司等B端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圖譜

跨界玩家眾多,競爭格局尚不明朗,各類型企業均有機會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商業模式

硬件廠商以銷售差價盈利,軟件廠商通過流量和數據變現

將智能家居劃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其中硬件對應於智能家居的應用層,軟件對於智能家居的平臺層、傳輸層和感知層。硬件產品的品牌方專注於產品側的設計和製造,向終端用戶提供的是智能家居的物理屬性,通過銷售硬件賺取差價實現盈利。針對智能家用產品的雲計算、物聯網通信和人工智能三項核心技術,技術供應商通常會提供其中的一項或多項能力。他們既可以選擇直接通過向硬件廠商銷售技術和服務變現,也可以選擇以硬件產品連接到海量的終端用戶,利用獲取到的用戶流量和數據,通過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服務和麵向企業的數據服務進行變現。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銷售渠道

2C模式涵蓋線上線下零售,2B2C模式採用項目採購制

根據智能家居產品直接面向的客戶群體的不同,營銷模式可以劃分為2C模式和2B2C模式兩大類。2C的零售渠道涵蓋常規的自有和第三方電商渠道、眾籌平臺,線下渠道方面各品類之間存在差異,可歸類為品牌直營店、電信運營商、各級經銷商和代理商、智能家居體驗店。

直接面向B端客戶的2B2C模式採用項目採購的方式,早期多為全屋智能企業的選擇,現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智能單品廠商開始考慮與房地產、家裝公司合作,將自身產品打包進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通過前裝市場加速產品落地。其中,智能家居樣板間為該模式下新興的銷售渠道。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

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智能家電佔比高達86.9%

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3342.3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智能家電產品因整體均價較高,且智能電視、智能冰空洗等產品的智能化滲透率遠高於智能照明、家用安防等品類。同年智能家電市場規模為2828.0億元,佔比高達86.9%。預計未來三年內,智能家居市場將保持21.4%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億元。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家電智能化滲透率逐年提高,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超20%

在2017年2828.0億元的智能家電市場中,智能冰箱、空調、洗衣機市場規模為831.3億元,智能影音數碼(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市場規模為1472.6億元。考慮到智能電視滲透率的增長空間已經比較有限,而冰空洗等白電產品的智能化滲透率逐年上升,中國智能家電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155.0億元。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競爭要點

硬件產品:智能功能決定購買行為,交互體驗推動產品普及

對於智能家居硬件產品來說,功能和體驗是其兩大關鍵屬性。硬件產品所具備的智能功能是吸引消費者溢價購買的根本動力,通過增加通訊模塊、傳感器等,智能家居相比傳統的家居產品能夠更好地應對用戶的操作需要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出色的交互體驗會為產品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當前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從最早的觸屏+App開始向解放雙手的語音交互、生物識別等延伸。智能語音技術的進步和頭部玩家對音箱類產品的高度重視,正在不斷推動語音交互在家居場景中的落地應用。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生態模式:以生態連接各垂直細分領域,發揮企業核心優勢

智能家居行業涉及面非常廣泛,各垂直細分領域之間壁壘高,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不是某個或某幾個獨立的智能單品所能代表的。行業本身的特性意味著一家獨大的情形難以出現,勢必要跨界融合,將不同環節和細分領域的參與者囊括進來。儘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秉承著開放的心態達成合作,但對於生態的具體形態、每個參與者的位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尚無定論。通常,在行業內有一定領先優勢的頭部企業,大多希望憑藉既有優勢主導生態的形成和發展,而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則更傾向於選擇加入已有的生態,利用生態內的資源發揮自我價值。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通訊協議:多種通訊技術互為補充,生態割裂聯動尚存困難

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組網是設備聯通的前提。相比延展性差的有線技術,無線技術能夠省去複雜的佈線環節,將智能家居由傳統的前裝市場向後裝市場拓展,已經後來居上。不同類型的無線通訊技術有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在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中,以WiFi、藍牙和ZigBee的應用最為廣泛,但存在著傳輸距離短、信號盲區、聯網困難和成本功耗等難點。隨著以NB-IoT為代表的遠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投入使用,已經有部分家電企業開始與通信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展開合作,生產基於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智能家電,從而與現有的局域網絡形成互補效應。

儘管不同通訊協議在技術上的互聯互通並非難題,智能家居市場生態割裂的現狀依然導致跨生態聯盟間的設備無法實現聯動。在當前尚未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下,用戶的產品消費選擇被限定在同一生態聯盟內顯然是不現實的,行業有待標準的統一。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調研基本情況

縱深延展的行業佈局,業務立體且更具備市場競爭力

參與調研的從業者所在企業的業務佈局佔比最多的是解決方案(32%),其次分別是平臺(19%)、智能控制器(15%)、集成商(14%),艾瑞認為:目前行業內,無論是廠商自有技術還是與第三方合作,主流業務聚焦在輔助傳統家電、家居業務線智能改造以及功能升級;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內主流玩家都比較傾向於搭建平臺,不僅是便於自有產品的橫向佈局,還寄望於以自身企業為中心的生態鏈縱向發展。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阻礙因素

非需求功能產生的產品溢價,消費者並不買賬

截止2018年上半年,智能家居的發展並沒有預測中火爆,受訪者認為排在第一梯隊最主要的阻礙原因——分別來自於產品、用戶、技術三個維度;首當其衝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產品,人機交互體驗差(12.7%);其次,從業者認為,現有還沒真正挖掘用戶的剛需應用場景(11.3%);第三位則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統尚未形成(11.0%),產品之間無法互聯互通,缺乏聯動性。艾瑞認為,不管是從用戶需求、產品研發,還是市場佈局的角度,業內停留在“為了智能而智能”的階段進步微小,這樣的出發點,最終會導致用戶並不願意為非需求功能提升而產生的產品溢價埋單,最終導致的市場的不良閉環。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爆發時間與推動因素

消費者接受度以及產品交互體驗提升是行業爆發的關鍵因素

44%的從業者認為距離智能家居行業爆發還有兩年,從業者判斷的依據是,從市場教育的角度來看,消費者經過行業初期的市場教育,對於智能家居產品的接受度大幅上漲(21.1%);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歷經2018-2020年的技術磨鍊與產品迭代,人機交互的體驗將有所提升(19.5%);市場關注度的角度來看,一款現象級產品的出現(16.5%),將會引領更多的關注目光,更有利於提升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以及使得資本運作持續升溫,這些對於行業爆發都是關鍵性因素。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率先爆發的領域

安全與影音娛樂類在技術推動下率先爆發

基於自身專業角度、綜合技術情況來判斷,從業者認為在人臉識別、智能視頻分析、前端計算能力等技術的引領下,家庭安防類產品(32.6%)將會是爆發的最先領域;其次,從業者認為影音娛樂類產品(22.5%)也非常具有爆發的潛力,原因是各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的戰局,激烈的行業競爭,將有效推動產品迭代以及功能升級;第三,家庭自動化類產品(13.4%),目前,市面上的全屋類自動化對基礎設施布控有一定要求,因此,未來在不需要升級基礎布控下,實現全屋自動化的產品值得期待。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落地最快的場景

各場景的發展與消費者的需求密切掛鉤

基於自身專業角度和對行業用戶的認知來判斷,從業者認為以家為消費單位的用戶,最關注的是家庭安全問題,尤其是租房市場上,租戶和房東都特別關注房屋與人身安全,家庭安防場景(30.0%)被認為是剛需場景;其次,從業者認為用戶由於照明場景(22.5%)的智能燈泡的進入壁壘低(替換成本低且容易實施),因此認為該場景落地難度不高;第三,影音娛樂場景(17.0%)也比較被看好,原因是在家庭生活裡,該場景滿足了用戶在生活當中的休閒、放鬆和娛樂需求。艾瑞認為:場景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方面,需求高的場景產品,市場表現也相對活躍,廠商也願意投入資源加快產品迭代;另一方面,作為試水型場景,雖然智能程度低,但由於置換成本低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通訊協議的主導地位

WiFi 是現階段最具備條件實現互聯互通的通信協議

從調研的結果看,從業者從目前的技術普及程度以及通訊協議互聯互通的優勢上判斷,最看好的協議前三位分別是:WiFi、NB-IoT、ZigBee;從業者普遍認為,其實通訊協議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在該產品的場景下是否合適;從普及程度看,WiFi能滿足聯網功能,也是現階段具備條件實現互聯互通的通信協議(最新型號智能家用路由器,已兼容同時接入128個設備);單從性能上來看,NB-IoT的低能耗、壽命長、距離更有優勢,但礙於目前 NB-IoT 還處於推廣階段,儘管從業者都看好NB-IoT,但距離其普及階段還有2-3年的“發酵時間”;而ZigBee的性能也比較出眾,唯一的缺點是在兼容性上不足,因此,是否能成為主流的通訊協議還有待考究。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最被看好的用戶入口

普及度+移動性+交互方式決定用戶入口產品的形態

從傳統家電升級為智能家居時,背後的信息源越來越多且信息體量越來越大,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創造一個集中信息流的入口產品,將家居內所有的用戶數據都統一起來,通過學習與判斷用戶需求和習慣,達到“千人千面”的服務效果。從看好的用戶入口產品梯隊來看,第一梯隊的產品具有三個特徵:移動性強、交互功能易上手但價格稍高;智能手機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是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高且 APP 控制方式易於掌握;緊隨其後的是在智能語音技術和泛聲音娛樂內容加持下的智能音箱,從業者普遍認為這是國內外各大巨頭搶佔的用戶入口產品。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態度

從業者對行業發展充滿期待,普遍認為行業處於上升階段

從調研的情況看,從業者對於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態度積極,將近七成的從業者都給予了樂觀發展的判斷(其中,42%的從業者表示行業未來前途非常光明);另外,有不到三成的從業者認為智能家居行業未來發展相對穩步前進;然而,僅有4%的受訪者對未來發展抱著觀望或不確定的態度。

艾瑞認為:從業者比較認同自己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對於行業判斷整體都比較樂觀,說明行業還處於上升階段,行業競爭格局還未形成,新進入者還有發展機會。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行業發展趨勢

巨頭與獨角獸激烈碰撞的表象下,將是彼此依存、共生共贏

艾瑞認為:無論垂直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或是互聯網、硬件、家電領域的巨頭公司,都希望從智能家居市場中分一杯羹。出於行業廣度和深度的考慮,在看似針鋒相對的競爭關係背後,未來巨頭和獨角獸之間應當是相互依存的。原因是巨頭公司傾向於從宏觀層面提出戰略佈局,著眼於整個智能家居市場而非某個單品。

通過強勁的資本和流量資源切入智能音箱等入口級產品,巨頭公司能夠迅速創造極高的市場關注度,其圍繞核心產品及物聯網、雲服務、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生態,可以賦能行業內其他的玩家。相較而言,獨角獸公司更加聚焦自身發展,因為深耕垂直領域,對產品從設計到銷售的整個流程執行力強。在發展初期獨角獸的品牌聲量有限,藉助巨頭的力量可以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而隨著獨角獸自身發展的成熟、業務廣度的增加,有機會完成向巨頭公司的轉變,以生態連接創造更大的價值。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順勢而為:把握行業發展週期,產品和技術兩不誤

艾瑞認為:智能家居產品作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關鍵場景,其產品週期與技術週期通常呈現出對稱變化的形態,即在產品市場火爆時,技術領域相對沉寂,而當技術關注度高時,產品市場趨向勢微。經歷過2015年的集中性爆發後,智能家居行業陷入兩年的“沉默”期,直到2018年智能音箱風口的出現,又重新引爆市場。而在這之前,恰恰是以智能語音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為智能音箱興起做出了鋪墊。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前裝市場正在崛起,與後裝市場形成互補,未來將齊頭並進

艾瑞認為:無線對有線的替代是現階段智能家居的重要特點,安裝便捷且價格更低讓後裝智能家居先於前裝走入消費者的視野。但後裝智能家居更偏向DIY,屬於由多個智能單品組合而成的系統,因為,沒有從整體對智能家居進行統一佈局,用戶體驗與前裝智能家居相去甚遠。在智能家居的受眾由極客向大眾過渡的過程中,前裝市場將會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部分智能家居廠商已經開始與房地產、家裝公司合作,將其產品打包進整體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一方面藉助線下渠道的力量更快的觸達消費者,一方面將目標用戶拓展至消費能力更強、年齡層次更廣的群體中。但是,考慮到前裝與後裝適用於不同的場景,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優勢互補,未來勢必會齊頭並進,共同促進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

乾貨解讀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