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魚」到連續7年獲壽司店銷量第一,三文魚是怎麼在日本「逆襲」成功的?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道,日本Maruha Nichiro公司作了一個調查,調研顯示,三文魚已經連續7年在日本的回轉壽司店的銷量排名第一。

北海道國家漁業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日本每年的三文魚消費量從1988年的31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42萬噸,這些消費主要是由壽司店消化的。在日本,70%以上的三文魚刺身原料進口至挪威和智利。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三文魚如今已成為日式壽司和刺身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實在早年間,日本民眾並沒有生食三文魚的習慣。

對於90年代以前的日本人來說,三文魚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垃圾魚”,在產品形式上,醃製、煎、烤是比較常見的方式。

在那時,三文魚(主要是太平洋三文魚)被認為會有寄生蟲感染,因此,它從未被運用在壽司和生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挪威企業家開始嘗試水產養殖。最重要的突破是他們想出瞭如何在海里養殖三文魚(大西洋鮭),通過政府補貼和不斷改進技術,他們在養殖三文魚方面非常成功,最終實現盈利。

但是,挪威的人口少,市場有限,因此,他們希望其他國家出口鮭魚。

1985年,挪威漁業部長帶領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飛往日本推廣挪威三文魚,希望將三文魚用於壽司製作。

1974年,挪威代表團前往日本加強兩國關係,當時的挪威漁業部門的官員注意到日本的金槍魚價格非常高,而三文魚則被用來油炸或者曬乾,價格非常低廉,加上日本民眾對三文魚寄生蟲的在意讓這位官員看到了希望,因為,在挪威養殖的大西洋鮭的生食不會有寄生蟲感染的問題,那麼,這似乎可以在日本找到一個三文魚市場。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上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過度捕撈、人口增加以及當時經濟繁榮帶來的收入增加,日本需要開始進口魚類。

1980年,日本進口了第一條挪威三文魚,但它是用來燒烤的,而不是壽司。然而,它被認為是進入日本市場的重要節點。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1985年,當年的挪威漁業部門官員帶著一個代表挪威海產品出口商、部長和組織的代表團返回日本,以探索挪威海鮮的市場潛力。

他們深信這是一個可行的市場,於1986年推出了“日本項目”,以幫助推廣日本的挪威海鮮。

在日本海域附近捕撈的野生太平洋三文魚由於寄生蟲而生吃不安全,挪威人需要說服日本消費者,手上唯一的理由就是養殖三文魚的寄生蟲可控性。

他們嘗試了很多東西,例如針對進口商、分銷商,連鎖超市,商店和餐館的廣告活動,也讓挪威大使、挪威王儲、公主為他們“背書”。

起初,三文魚壽司主要在kaiten-zushi餐廳供應(回轉壽司模式),當人們反覆接觸時,他們發現三文魚具有柔軟的質地和奶油味以及溫和的味道,壽司廚師發現,挪威養殖的三文魚脂肪含量更高,比當地捕撈的三文魚更適合壽司。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1995年,三文魚壽司在日本已經司空見慣,以至於餐館開始在商店門口設置三文魚壽司的塑料複製品,以吸引顧客。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挪威政府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來改變普通日本消費者吃三文魚壽司的想法,在整個營銷項目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他們共花費了3000萬挪威克朗。

從1980年到1994年,挪威對日本海產出口量增加250%,經過挪威海產行業的多年努力,日本人終於將挪威三文魚用於了日料的刺身和壽司中。

2017年,挪威對日本的海產總出口價值達40億挪威克朗(約32.78億人民幣),其中三文魚的出口額佔挪威海產對日本出口總額的62%,達到25億挪威克朗(約20.8億人民幣),可見挪威三文魚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从“垃圾鱼”到连续7年获寿司店销量第一,三文鱼是怎么在日本“逆袭”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