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強省鏗鏘前行 湖南工業經濟亮點紛呈

製造強省鏗鏘前行

——前三季度全省經濟形勢觀察之三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

偉創力長沙智能製造產業園一期項目投產至今出貨總量已超百萬臺,日產手機5萬臺;華菱湘鋼的橋樑鋼今年生產已突破48萬噸,產量在同行業中名列第一;中聯重科4.0汽車起重機近日在昆明推廣會受到追捧,一天收穫2400萬元訂單……秋收時節,不少工業企業進入收穫季。

製造強省有力推進,新興動能加快成長,前三季度,我省工業經濟運行平穩,亮點紛呈,為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穩定發展預期。

大中型企業當好主力,優勢產業持續發力,企業效益不斷增長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人們發現這座世界最大跨海大橋上閃耀著“湖南製造”:華菱湘鋼生產的2.4萬噸橋樑鋼,應用在大橋鋼結構的重要部位;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的工程機械設備,深度參與大橋建設……

為港珠澳大橋撐起“鋼筋鐵骨”的這些湘企骨幹,也是支撐我省前三季度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的主力軍。

據統計,前三季度,我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9%,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8%,高於規模工業1.9個百分點。如,華菱鋼鐵、三一重工的三季報業績預告均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同比翻了一番多。

“在‘項目建設年’的有力推動下,一批重點項目、製造強省項目全力推進,工業經濟新添一批骨幹力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1-9月,全省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40戶,比上年同期多增23戶。

同時,工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8%。工業投資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88.1%,拉動全省投資增長8.8個百分點。

在內外需求放緩、市場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我省一批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品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1.8%,推動全省工業由產能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型。全省食品、醫藥、鋼鐵、有色等傳統行業增加值保持平穩增長。

企業經營效益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1-8月,全省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3%,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增長17.3%。

產業、產品向中高端邁進,新興動能加快成長,高質量發展態勢顯現

10月24日,位於長沙雨花經開區的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智能”),70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4條生產線全部開足馬力,可生產18種不同應用方向的機器人及智能產品。“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漾向記者介紹。

今年3月,中南智能攜手西門子打造我省首家工業4.0創新中心,縮短了產品開發週期,提高了產品優良率,從做機器人單元部件為主升級為提供整體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市場不斷擴大。前三季度產值達2.1億元,增速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倍以上。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53倍。

高端製造引領增長,高質量發展態勢進一步顯現。據統計,前三季度,規模工業中,高加工度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3%和15.6%,快於規模工業平均增速。高新技術產業中,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發展較快,前三季度的增加值分別增長24.9%、18.8%、16%。

中高端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我省的機床數控裝置、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硬盤存儲器、電子計算機整機、半導體光電器件以及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等,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產業、產品向中高端邁進的背後,是研發經費投入的持續增加。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為381.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

壯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推進10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為後續發展積蓄更強動力

“儘管轉型升級任務繁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們方向目標始終堅定,就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曹慧泉說。

今年來,以產業鏈為抓手加快製造強省建設,14位省領導掛帥上陣,聯繫19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曹慧泉表示,眼下,重點是落實好省領導聯繫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制度相關協調服務,抓住產業鏈精準招商、環境優化等關鍵重點推進產業鏈建設,力爭年底有一批產業鏈培育取得突破,加快打造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為主導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11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推進成效明顯,預計今年將推動全省規模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800億元。曹慧泉表示,近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對已開工的108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前四批250個製造強省建設重點項目組織一次督促調度,推動待開工的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力爭年底前再竣工投產一批項目。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採取“臺賬清單制”和“一企一策”等機制和措施,做好項目幫扶。

曹慧泉說,製造業要高質量發展,我省在年內還將創建一批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和示範車間;完成全年10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目標;確保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力爭在食品、醫藥、輕工等消費領域中培育一批新品種、打造一批好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