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噸俄產「中國大豆」運抵國內

千吨俄产“中国大豆”运抵国内

(原標題:千噸俄產“中國大豆”運抵國內)

中俄界江首個糧食專用碼頭啟用,月底前將通過撫遠港回運大豆2萬噸

本報18日訊(記者曲靜)18日8時10分,由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港駛出的“龍推603號”糧食專用駁船,滿載著千噸大豆抵達撫遠港,這是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種植的非轉基因大豆首次通過水路大批量回運國內。伴隨著該糧食專用駁船首航成功,中俄界江首個糧食專用碼頭正式啟用。

一衣帶水間,在與撫遠一江之隔的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哈爾濱東金集團承租的萬畝良田喜獲豐收。在45萬畝金色豆田裡,大型農機具穿梭忙碌著,大豆沿著收割機探出來的輸糧管滑入運糧車車廂,月底前,這些大豆將通過水運陸續被運回國內。45萬畝豆田預計可收穫大豆8萬噸。其中2萬噸將運回國內,可實現貿易額600萬美元。

東金集團董事長張大君告訴記者,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與俄羅斯遠東大開發相契合,中俄農業合作進入新階段,正是中國農業企業“走出去”難得的機遇期。從去年起,東金集團已在俄羅斯承租土地180萬畝,正致力於探索一條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綠色農業,收穫後通過水路運回國內深加工的多元化、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之路。

為打通糧食回運瓶頸,黑龍江航運集團與哈爾濱東金集團合資合作,共同建設撫遠港務局糧食碼頭,建設糧食專用泊位2個,年裝卸能力50萬噸,建設保稅倉庫3座,倉儲能力10萬噸。從今年2月開工,僅僅8個月時間,全面建成,並實現了中俄界江糧食專用船舶首航成功。

黑龍江航運集團董事長孫雪飛表示,隨著東金在俄羅斯大豆生產量的持續增長,航運集團將繼續投入改造同江港、黑河港,全面打通“俄糧回運”“北糧南運”大物流通道。

深化農業合作,中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行動。在政府部門的多方溝通下,哈爾濱東金集團與俄羅斯遠東投資和貿易發展局、俄羅斯地方農業基金簽訂合作協議,在哈巴羅夫斯克建設糧食專業港口,開發10萬公頃土地用於農業種植。這一項目被列為中俄“遠東一號”現代農業綜合示範項目。

搶抓俄豆回運機遇,撫遠將打造黑龍江省對俄進出口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集散加工中心,項目落成後,將在5年時間達到回運大豆百萬噸,實現產值100億元。

千吨俄产“中国大豆”运抵国内
千吨俄产“中国大豆”运抵国内千吨俄产“中国大豆”运抵国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