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塔,是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古建築。

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最初的塔都是用來供奉或者收藏佛骨、佛像、佛經等其他物品的古建築,同時也被稱為“佛塔”。只到14世紀以後,才逐漸被世俗化。

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塔的種類非常多,以樣式來區別,有覆缽式塔、龕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無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寶塔、瑜只塔、寶篋印塔、五輪塔、卵塔、無縫塔、樓閣式塔、密簷塔、金剛寶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

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以所納藏的物品來區別,有舍利塔、發塔、爪塔、牙塔、衣塔、缽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會塔、三界萬靈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築材料來區別,則有磚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糞塔、鐵塔、銅塔、金塔、銀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寶塔、香塔。

因為塔的實用功能限制不大,而且形式比較自由,所以結構方式和樣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是匠師們自由馳騁才思的地方,以至於成為中國建築藝術一個重要類型。

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中國的佛塔以樓閣式和密簷式為主,為什麼呢?

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洛陽,那時中國的漢代已經出現了樓閣式建築。而塔這個建築初入中國,為了生存,很快就與中國的建築結合了起來。特別是與中國早有的木構的樓、臺或石闕等高層建築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出了民族趣味。

古印度的窣堵波是由臺基、覆缽、寶匣、相輪四部分組成的實心建築。中國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後來塔身逐漸變為多層造型,於公元三至四世紀,即有三層塔身出現,其後更有五層、七層、九層、十三層、十五層、十七層,乃至三十七層等重層結構。

文化的交融,講述著塔的由來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也有著諸多名塔,山西飛虹塔、登封嵩嶽寺塔、大理千尋塔、應縣釋迦塔、西安大雁塔、蘇州虎丘塔、杭州雷峰塔和六和塔、蘇州報恩寺塔等等古建築塔。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