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合唱團員的五個標準及合唱能教會我們6種素養和4種能力!

“合唱團中堅持、誠信和融合”是第一位的。為什麼我國的合唱始終“舉步維艱”

為什麼我國合唱娛樂化多於“信仰化”?原因只有一條,人的因素決定了你的發展…

在十幾年的合唱團中我感到合唱團中團員的選擇是決定合唱團發展的唯一途徑。

選擇合唱團員的五個標準及合唱能教會我們6種素養和4種能力!


我在考核團員時問?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合唱團團員?有人說:“聲音好,音準好,樂理好”。我說:都不是;

1:首先是“德行好”,應把自己的“愛好”

踐行於“信仰”中。要做到“誠信大於天,承諾大於命”,一但你加入了合唱團,你的一言一行應以合唱團為標準,個人的利益不能大於集體,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聲音差些(不包括音準)就是一個合格的團員;

2:低音好的,因為他是一個團的基座,穩定的基音才能“搭建好高音”,低音是天才,高音是人才,人才可以培養,而天才是非常寶貴的;

3:音準好,音色可調融合性好的團員,他們可為不同風格的作品作很好的示範;

選擇合唱團員的五個標準及合唱能教會我們6種素養和4種能力!


4:音樂能力強,識譜快的團員,他們有良好的音樂基礎,識譜能力強可帶領合唱團唱大量的合唱作品,瞭解不同風格和不同時期的作品,為合唱團發展起到骨幹引領的重要作用;

5:文化基礎好的團員,他們可為合唱團的“樂感”作出重要服務。

以上所選團員各司其責,團隊發展就有了基礎。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而合唱就包含了文學和音樂。

合唱中,第一件事是要學會安靜。

藝術品的兩個特點:貴,嬌氣。音樂作為藝術品,最適用於這兩個特點,音樂是一門關於聲音的藝術,音樂又是最怕聲音的藝術,音樂被破壞了,因為你發出聲音了。

第二,是要學會傾聽。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音樂當然是需要傾聽的。在團隊裡,大家相互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傾聽的習慣。

第三,是要學會合作,會忍讓。

合唱是集體的事情,那麼,在這個集體裡,大家必須保持和諧的氣氛。在這個集體裡,無論是高聲部,還是低聲部,大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只有幾個聲部彼此配合,才可能演出美妙的歌聲。

第四,學會服從。

在合唱中,對指揮的服從是很重要的。指揮在這裡是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對指揮的服從是為了確保合唱活動順利展開。

選擇合唱團員的五個標準及合唱能教會我們6種素養和4種能力!

第五,學會尊重。

合唱是集體行為,成員間的彼此尊重是理所當然的。除此,還得尊重指揮,而全體合唱人員包括指揮還得尊重作曲家,按照作曲家的意思來理解作品、演繹作品。

第六,學會分享。

學音樂如果不與人分享,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任何一個合唱隊都不會說唱好一場作品,自己開個音樂會,不給別人聽,就合唱團自己聽,合唱必須與別人分享,音樂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

在參與合唱活動的過程中,能提升個人的多種能力。

提升個人的4大能力:

1理解能力——音樂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語義的不確定性,一個人如果能夠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理解音樂語言,無疑對於他理解其他的語言具有促進作用。

2溝通能力——隊員之間、聲部之間、隊員和指揮之間都需要溝通,這種溝通可能是語言上的,比如訓練時的答疑解惑,也可能是表情以及肢體語言。

3合作能力——合唱是一門最富有個性而又需要充分合作的藝術。每一位參與者需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學會與隊員以及伴奏、指揮的緊密配合才能完美表現藝術作品。

4承受能力——無論演出還是比賽,都可能失敗,而失敗無疑可以鍛鍊人的承受能力,多參加演出、比賽,可以讓團員有提升承受能力的機會,而且,是集體承受,相對沒有風險。

所以,通過合唱藝術本身,可以改造人們性格中的某些特點、追求某些方向,這是一個非常有助於團結、有助於協調、有助於建立一個和諧社會的藝術形式。因此說,開展合唱活動,並不在於音樂,而在於對人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