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鎮:一筆收入帳 兩種新算法

瓦窑镇:一笔收入账 两种新算法

瓦窑镇:一笔收入账 两种新算法
瓦窑镇:一笔收入账 两种新算法

本網訊 秋高氣爽,位於瓦窯鎮阿石寨村後的山坡上,連片種植的1.43萬畝茶園翠綠透亮。這是由鳳溪玉葉有限公司2007年流轉的山林,當年種下的一棵棵茶樹,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畝茶葉基地。

阿石寨村民茶木發於2007年進入基地,負責這一片種植基地的管理,一年之中基地打草、修枝、平地都由他管。“我們都是請自己組裡的村民來基地務工,去年請工支出大概有20萬元。”他算著公司支出的賬目。據鳳溪玉葉有限公司劉春貴介紹,為了管理好茶園,公司將基地編為一個一個地塊,將其承包給有經營管理能力的村民對地塊內的茶園實施管理,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幹。在採茶高峰時期,每天有700多個工人幫忙採茶,上至60多歲,下至10多歲的都可以來,來這裡務工的村民每月能增收2000元。公司每年支付農民工工資達2000多萬元。村裡每流轉一畝山林便給村委會20元的勞務費,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20萬元,村裡脫貧致富有了新支撐。

這一筆帳到了瓦窯鎮分管民族和環保工作的副鎮長楊素芹那裡又有了新的算法,她介紹,茶園的社會價值更是不可估量的。除了萬畝茶園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巨大作用外,對於瓦窯這樣一個多民族鄉鎮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自從基地落戶以來,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有了這份固定收入,信訪矛盾少了、社會更加和諧了,民族也更加團結了……

今年以來,瓦窯鎮在著力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同時,也期盼更多的企業走進鄉村,把瓦窯鎮的生態、立體優勢發揮出來,讓資源變資產、產品變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