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近一段時間,三場發佈會的預熱搞得科技迷們既幸福又無言以對。幸福的是,蘋果華為小米都在拿出重磅新品;無言以對的是,各家提前對新品細節的瘋狂爆料讓人目瞪口呆。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當然,現在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都處在大滑坡時期,普通用戶對新品發佈的“求知慾”已經大幅降低。

手機廠商們不再遮遮掩掩,大方進行官方爆料官方預熱,也是實用的操作方式。畢竟現在連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蘋果,都已經放棄嚴格的保密制度,發佈會前就將詳細信息洩露的精光,整場發佈會已經演變為舞臺秀。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21%,跌破1億臺至9100萬臺,創2013年4季度以來新低。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1季度智能手機累計出貨量8187.0萬部,同比下跌27.0%,更不容樂觀。8月份,Counterpoint發佈新的數據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0%。

可以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大幅下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同時,被視為智能手機市場新發動機的印度,卻開始拋棄低端Android智能手機,轉向搭載kaiOS的半智能手機。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也陷入停滯。其他亞非拉國家也有相似的趨勢。

再加上,已經走到天花板多年的歐美市場。整體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2018年出現大幅滑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最近,晶元代工製造大廠臺積電的生產線已經開始出現空轉;三星旗下的存儲芯片業務也釋放出產能過剩跡象。

當然,存儲芯片市場近兩年一直需求強烈,隨著摩爾定律,存儲芯片價格的每一次下滑能夠帶動智能手機市場提升。不過在當下匯率大幅浮動的情況下,存儲芯片的走勢也越來越詭異,最終高企的價格傳導到智能手機市場,造成用戶換機慾望低下。

今年以來,隨著5G的大規模宣傳預熱,市場認定了一個趨勢:5G一來,現在所有手機都要淘汰。而聽起來好像到2019年,5G手機就能推出。

抱著“現在買手機都是買淘汰貨”的心理,國內用戶的購機慾望降至冰點。即便真全面屏、Ai黑科技、Face ID、AR等等新功能加持,大量用戶還是選擇忍住。

怎樣打開用戶的心門,將手機推銷出去成了問題。

市場引領者蘋果,發力高端市場的華為,中低端市場老大小米,都在拿出自己的對策。三家接踵而至的發佈會,看起來相似,實質卻大不同。

Memoji勢單力薄,蘋果需要開啟新的軟件生態

蘋果一年一度的秋季發佈會剛過,iPhone XS/XS Max/XR以及Apple Watch 4都已經正式上市,到達用戶的手中。

從銷售渠道、供應鏈上也傳出了“銷售疲軟”“銷量低於上代”的負面消息。當然蘋果新品的銷售規模已經足夠讓其他廠商感到恐怖,但走下坡路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蘋果歷代S系列小改款銷量偏低的事實,也能給蘋果不少應對理由。但這對於急需擴展Face ID生態的蘋果來說,並不是好消息。甚至大力發展的ARKit、Core ML,也沒有達到預期中的繁榮。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為了推廣新技術,蘋果收購了Workflow推出了全新的Shortcut功能,今年還親自上陣找到B社、Directive Games合作開發新款AR遊戲。

但iOS 12上手之後,你會發現蘋果吹的這麼多新生態,落到體驗上,還是iPhoneX系列自帶的Memoji、Animoji、人像模式、Shortcut這幾個標誌功能。其他,真找不到幾個好玩的。

蘋果CEO庫克近來顯得異常活躍,頻頻接受採訪四處考察,最重要的是時不時錄兩個Memoji短視頻,推廣iPhone X新特性。可一個Memoji,拿出來確實太單薄。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一直以來,蘋果引以為傲的軟硬件生態推廣能力,在新一代的iPhone身上沒能體現出來。這是最大的問題。

而蘋果過去能夠接連引爆市場的核心原因,就是強勢的軟硬件生態管控推廣能力。現在突破性硬件辛辛苦苦研發出來了,引爆市場風潮的軟件生態卻瘸腿了。

所以,今年蘋果在推出旗艦次旗艦iPhone XS/XS Max/XR三連發組合之後,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準備新的發佈會,再接再厲拿出iPad、Mac新組合拳。

蘋果供應鏈的爆料大神郭明錤,證實了Face ID版iPad的存在,歐美多國的註冊信息顯示,一大批新Mac設備正在路上。

iPhone X系列太貴,搭載Face ID性能更高屏幕更大“價錢便宜”的新iPad總能買得起吧?

有人怕淘汰為了等5G不換新手機,不加蜂窩基帶功能的新iPad總可以換一個吧?

這也是蘋果慣用的手段。當年的iPod Touch,因為美好的價格幫助iOS生態快速擴張。不知道有多少窮酸程序員產品經理,是通過廉價版的iPod Touch測試應用的。

今天這一重任落到了iPad身上。

這次蘋果發佈會的看點,除了搭載Face ID的iPad,還有可能搭載Face ID的新款MacBook、iMac。

特別是傳言甚囂塵上的新款MacBook Air,如果既能用上Face ID又能用上自家的A13系列處理器,那對於PC市場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

但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的爆料,業界共識是蘋果早晚有一天會在Mac電腦上用上自家芯片。現在蘋果已經幫助Intel研發推廣了基帶芯片業務,macOS系統也已經從底層支持iOS應用,近兩代Mac也引入了ARM芯片,接替系統底層管理支撐部分軟件服務運行。

現在,阻擋蘋果發佈ARM芯片方案Mac的,只有蘋果自家的技術水平了。

搶佔蘋果時間窗口的華為,手裡有多少王牌?

業界領頭羊都還沒探出破局之路,其他Android廠商就更像無頭蒼蠅了。不過,對於國內一線Android廠商來說,還是有一些樂觀消息的。

一是,國產手機廠商國際化都不充分,多開拓兩個新市場就可以美化銷量表現。

二是,蘋果雖然未能在軟硬件生態上完全破除僵局,但還是給出了Face ID、全面屏這些未來趨勢。甚至蘋果在iOS軟件生態上的乏力,反而縮小了其他Android廠商的差距。

例如:最近揚眉吐氣的華為。

深耕ID無邊框多年的華為,在去年拿出了超窄前置指紋識別和高屏佔比的Mate10,並用高性能的Ai CPU核心引爆市場。

今年再接再厲發佈的Mate20系列,Face ID、全面屏、屏下指紋識別、Ai攝影、AR功能全部到位。庫克近來宣傳的Memoji,華為也有相似的3D Live Emoji補位。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比拼硬件功能,華為新品絕對有幹翻iPhone的實力。

不過iPhoneX系列能夠收到市場青睞的核心是:蘋果在軟硬件生態整合上的造詣,使其能夠在新品上迅速創造出流行的軟件服務。而這些流行的軟件服務,正式掀起購買潮流的核心。

如果蘋果能在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華為的優勢就不復存在。

通過iPhone X系列四款手機佈局,加上即將到來的Face ID版iPad、Mac,蘋果的Face ID生態即將覆蓋高中端、二手市場等幾乎全領域。而AR平臺直接覆蓋5年內發佈的所有iOS產品。

相比之下,華為只有一款高端的Mate20 Pro搭載Face ID。AR、Ai技術從去年的麒麟970芯片才開始走向實用。

所以,華為要趁著蘋果打磨技術平臺的黃金時間窗口,快速向市場推出多款產品,佔領所有自己能佔領的市場。

於是華為Mate20系列一口氣除了四個版本,發佈當天就在歐洲宣佈開售。而且集中貨源搶先供應還未站穩腳跟的歐洲市場,生怕隔一夜這塊陌生市場就驟生變故,至於爛熟於心的國內市場則可以往後再緩緩。

現在只過了兩週,Mate20系列還未在國內發售,華為就急著發佈全新的榮耀Magic2。可以看出華為造勢的需求有多強烈。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華為官方的主動曝光顯示,榮耀Magic2跟今天下午發佈的小米Mix3一樣,搭載了畫屏全面屏技術。另外支持前後三攝加起來Ai六攝,還有屏下指紋識別、YOYO語音助手等高端功能。

這場主打Ai智慧體的發佈會中,華為或許會更加喪心病狂的發佈一系列成熟火不成熟的Ai周邊產品。帶屏不帶屏的智能音箱全家桶、智能攝像頭、Ai電視盒子、Ai智能電視。

甚至為了引爆市場話題,這些所有Ai周邊產品都將像華為Watch GT一樣,啟用自家的LiteOS操作系統。甚至將LiteOS拿出來,直接對標印度市場的kaiOS做半智能手機都不奇怪。算一算,任正非提出關注低端市場已經一年了。

華為這樣操作的可能性極大。

在這個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大火的市場裡,國內第一個押寶智靈語音助手,且電視盒子智能路由器平板電腦等全部局的華為,不可能沒有預備。長期沒有動作,只能說明一直在做佈局。

現在這個時間窗口,正是華為將近幾年的積累佈局全部拿出來的時候。不過大家對這些新品的穩定性開發生態實用功能不要抱太多期待,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投放市場。

在5G到來之前,這一段時間是華為最寶貴的機會窗口。對華為來說,緊要的是快速釋放大量利好消息,吸引整個市場的注意力。

對於華為來說,生怕剛剛搶到手的機會,沒抓穩就煙消雲散了。這是一個後進者的真實寫照。

當然,另一邊華為也在學習蘋果耕耘自家的平板電腦、PC筆記本電腦市場,但為了抓準機會,生態體驗還得先放到一邊,先集中供應鏈把手機市場做好再說。

不僅開啟套娃模式,小米要變身互聯網公司

小米今天下午剛剛在故宮發佈了最新旗艦產品小米Mix3,從5月31小米8系列旗艦機發布到今天,近5個月時間已經過去了。

小米今年的產品策略類似於2015年,當年一部小米Note反反覆覆被髮布了7次之多,也被業界稱為“小米套娃”。今年的小米8系列出場就有3個版本,後續又發佈了小米8青春版、小米8屏下指紋版,跟魅族16系列打得不可開交。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小米8不止3版本

到今天小米8套娃機的市場爭奪戰已經告一段落,新的小米Mix3接力,按照雷軍預告的5G版本來看,又是一個全新的套娃機系列。

畢竟現在的小米Mix3還不支持Face ID、屏下指紋識別,3299起的價格還有下探空間,出一個青春版的小米Mix3S也不是什麼大事。

小米就是這樣,用天花亂墜的性價比,看準時機搶佔市場。

雖然Android手機廠商的Face ID是OPPO Find X第一個發售的,但是小米8透明探索版是第一個發佈的!雖然自動滑軌隱藏攝像頭全面屏是OPPO Find X第一個發佈發售的,但是小米早就申請了彈出式鏡頭全面屏專利!

小米總是能那麼恰到好處的搶準時機!

當下的市場環境,對於小米來說存在著大量危機。小米真正的出貨主力是面向的中低端市場的紅米系列,不過這個市場處於肉眼可見的持續下滑狀態。

華為小米齊動手,跟上蘋果救世主

目前小米將寶押在海外市場拓展上,印度市場亮眼的成績讓人欣喜,但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卻出現停滯。不過小米也針對印度市場流行的kaiOS半智能手機研發全新的產品系列。小米手機今年的總銷量,在官方的消息中,還是能在10月份突破1億部的。

而另一個小米手機的增長潛力出現在歐美市場,目前小米靠著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已經全面進軍歐洲。如果兩家合作順利的話,小米將能拿出一個漂亮的年度報表。

從現在的產品佈局來看,小米明顯不看好Face ID的軟件生態,將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高中低全產品線普及雙攝中,對攝像系統的研發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明顯,小米更看重即將到來的AR市場。畢竟到2019年,當下的Face ID都面臨著被全新的ToF技術淘汰的尷尬。

不過小米並不想做行業的領軍人,對AR軟件生態也只處於佈局防衛層次,只等蘋果做出突破性成就,然後轉頭立馬跟進。當然,這其中既有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影響,也有Google對Android生態的嚴格控制。不能責怪小米為什麼不拼死去當冤大頭。

但呈現到具體的產品上,小米就顯得不夠性感。這對小米來說不樂觀。

不過就像小米Mix3預熱階段所宣傳的5G+10G一樣,等到2019年5G手機普及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屆時,ToF技術成熟替代Face ID,AR生態也在蘋果主導下迎來突破。小米近兩年在攝像技術上的佈局將會迎來收穫,資本市場或許會因為AR生態的前景,認可小米互聯網公司的身份。這才是最重要的。

提到資本市場,我們需要看到的是,2018年對於小米來說,最重要的是在資本寒冬前實現港股上市。但是小米並未實現雷軍的700~1000億美元預期。

特別是當下小米近乎腰斬的股價,也讓雷軍“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人設難以立腳。畢竟,一家早就可以上市的公司,偏偏選擇在資本寒冬時期上市,搶吃二級市場最後一波紅利。這無論如何都跟“厚道”沾不上邊。

當然,如果“厚道”的標準是,在資本火熱時為一級市場提供優質標的,在資本寒冬時上市為二級市場提供一個價值標杆,那確實無可辯駁,大家高興就好。

希望小米快快熬過這難熬的一年,大踏步進入5G和AR時代。屆時希望小米能在產品力上,給出自己的實力。小米也一直在宣傳自己的生態體驗,小米筆記本小米電視小愛智能音箱也成為了新的核心戰略產品,這些在5G、AR時代會帶來什麼樣的協同體驗?小米有自己的想法。

結語

除此之外,近期舉辦發佈會的還有魅族、一加、錘子。這些公司的狀態,都是在跟小米爭搶市場。

在背後的Google、高通、聯發科、亞馬遜、阿里等大佬的佈局下,市場格局也並非一成不變。目前智能手機乃至整個消費電子市場都處於混沌期,5G、AR的風口將會掀起新一波的群雄爭霸。

現在所有品牌對於市場未來,心底都沒有確定確定答案。有的只是“廣積糧、緩稱王”積累實力的實用策略。

2016、2017年,市場可以喊出“未來市場只會有一兩個品牌活下來”。2018年的今天,需要提的是,在市場已經探底的情況下,所有沒倒下的品牌,如何走出差異化路線完成二次崛起才是重點。

畢竟現在已經是黎明前的黑暗,連錘子都可以靠著子彈短信、出席小米生態鏈公司發佈會進行續命。現在無論是過於悲觀還是過於樂觀,都是沒有意義的。

消費電子市場形態正在經歷鉅變,亞馬遜的智能音箱、Facebook的VR/AR生態都將市場帶向不同的形態。今天風光無限的華為OPPOvivo都在瘋狂抓緊來之不易的黃金時機,為的是2019年市場重新洗牌時,不被一晃而過的機會甩開。

2019、2020年將是檢驗所有廠商近些年實驗成果的時間。也將是Nokia甩開Moto、蘋果顛覆Nokia式的黃金機會。對於所有品牌都是難熬的時間,即便是今天風光無限的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

當然在今天看來,跟對蘋果救世主還是正確姿勢。華為小米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