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還能上漲多少?

9月上旬,主產區小麥價格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止9月7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為2426元/噸,周比上漲6元/噸。

從當前小麥市場來分析,目前的小麥價格已基本處於階段高位,後期再度上漲的空間已經有限。尤其隨著制粉企業此輪階段性補庫的結束,市場的需求將會隨之減弱,再加之後期政策預期對市場難以體現利好,小麥價格也不排除出現提前回落的可能。

產區麥市整體向穩,局部價格出現回落

進入9月份以來,主產區小麥市場購銷階段性表現活躍,大小貿易商售糧較為積極,各地小麥價格整體趨向穩定,局部略有小幅波動,制粉企業再度追漲情緒已不是很高。

9月7日,山東德州地區制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530元/噸,濟南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51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為普通小麥進廠價格243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河北衡水地區麵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500元/噸,邯鄲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7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40元/噸,較上週同期下跌10—20元/噸。

分析原因,主要是秋收臨近,農戶及貿易商為騰出倉容收購玉米,出售小麥意願增強,市場供應量增加。有市場機構預計, 9月中下旬普通小麥價格或將難以延續8月中下旬以來的上漲勢頭。

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在經歷的短暫上行後,近日也再度趨於穩定。9月7日,山東菏澤地區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700元/噸,濰坊地區為271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鄭麥366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700元/噸,新鄉地區為270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69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

截至8月31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460.2萬噸,同比減少2150.7萬噸。其中:河北收購391.2萬噸,同比減少144.5萬噸;江蘇收購1011.2萬噸,同比減少222.4萬噸;安徽收購497.5萬噸,同比減少400.2萬噸;山東收購765.5萬噸,同比減少166.2萬噸;河南收購977萬噸,同比減少1125.2萬噸;湖北收購139.4萬噸,同比減少99.1萬噸。

麵粉銷售階段好轉,出廠價格穩中有漲

隨著天氣的轉涼、學校開學,再加上中秋、十一雙節臨近,麵粉市場需求階段性好轉,企業整體開工率回升,部分廠家試探性上調麵粉出廠價格。

監測顯示,9月5日華北地區麵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為53%,較上週同期增加1個百分點,較上月同期增加6個百分點。其中,中小型企業開工率普遍為40—55%,大型企業開工率普遍為65%以上。

9月6日,河北石家莊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12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60元/噸,均較上週上漲30—60元/噸。山西太原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40元/噸,與上週同期持平。市場認為,受市場階段需求增加的支撐,短期內麵粉價格有望繼續堅挺運行,但由於行業競爭激烈,麵粉很難同步與小麥價格水漲船高,預計後市麵粉價格上漲的空間或相對有限。

受企業整體開工率回升的影響,麩皮市場供應量增加,加之近期豬瘟疫情也影響養殖戶採購飼料的積極性,豬料銷售不旺,導致麩皮價格繼續穩中回落。9月6日,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24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30元/噸,較上週同期下跌20—4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麩皮出廠價格為140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37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近來麩皮就價格跌勢已有所放緩,目前價格已基本觸底,預計未來下跌空間將會有限。

9月上旬,由於麵粉價格穩中有漲,麩皮價格跌幅縮小,而小麥價格整體向穩,麵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略顯回升。按目前價格計算,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27元/噸,較上週同期增加14元/噸,但仍低於上月同期的10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15.2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65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1元/噸。

政策底價再度下調,移庫小麥成交大增

1月份,國家下調部分省份臨儲進口小麥與跨省移庫小麥銷售底價。8月29日,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發佈公告,自9月3日、9月13日起再度下調2012年產跨省移庫小麥和2013年產臨儲進口小麥拍賣底價。就本次銷售底價下調看,儘管不同省份下調幅度不一,但整體下調幅度較大。其中跨省移庫小麥下調130—450元/噸,臨儲進口小麥下調110—410元/噸。

9月3日,國家跨省移庫小麥拍賣計劃銷售10.46萬噸,成交9.88萬噸,成交率94.41%。9月4日,跨省移庫小麥拍賣計劃銷售0.58萬噸,成交0.27萬噸,成交率45.81%。作為對比,8月23日舉行的競價銷售僅成交456噸,成交率僅為0.43%。跨省移庫小麥拍賣底價下調後,企業採購成本下降,加之近期麵粉企業補庫需求較高,積極參與競拍,拍賣成交率大幅提升。

9月4日進口麥拍賣計劃銷售2013年美2號軟紅冬麥157.67萬噸,成交0.07萬噸,成交率0.04%。由於臨儲進口小麥調整後的拍賣底價要到9月13日執行,因此本次拍賣成交變化情況不大。

麥價已處階段高位,後市再漲空間受限

8月中下旬以來,主產區小麥價格受需求回暖、市場質優小麥流通數量偏少的雙重支撐開啟了上漲之旅,目前已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監測顯示,據瞭解,當前華北地區小麥價格已較8月初上漲70元/噸左右,蘇皖地區上漲了80元/噸左右。由於目前的價格已基本漲至階段性的高位,預計後期價格再漲動能不足、空間受限。

一是國內小麥市場供需並不缺糧。從中長期市場來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份預計,2018/19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3865萬噸,消費總量為12820萬噸,2018/19年度全國小麥供求結餘量仍為1044萬噸。從階段市場來看,近來新玉米即將上市,為了給玉米收購騰出資金與倉容,貿易商大多加快了小麥出貨速度。同時,集中收購結束後,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亦將會恢復拍賣,市場的供給將會維持充足。

二是制粉企業難以承受過高的麥價。受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制約,我國小麥麵粉市場“麥強面弱”的矛盾相當突出。尤其是隨著近期小麥價格的不斷走高,再加之麩皮價格跌跌不休,制粉企業的經營壓力增大。如果後期小麥價格繼續持續上漲,企業加工成本利潤失衡加劇,制粉企業在難以承受過高小麥價格的同時,勢必會減少階段性備貨數量,影響企業的採購心理。

三是政策預期對市場體現利空。近來國家對跨省移庫小麥及臨儲進口小麥銷售底價再度下調,說明國家小麥“去庫存”態度堅決,信號明朗。當前諸多市場人士認為,後期國家臨儲小麥拍賣重啟之後拍賣底價仍有再次下調的可能性。同時,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也將在9月底10月初公佈,在加快推進糧食市場化改革的大環境下,預計對市場的預期也難以體現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