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P2P平台逾期率爲0?是真實數據還是暗藏貓膩?

2016年10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個體網絡借貸》,明確逾期金額、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均被列入網貸平臺強制性披露內容。

截止2017年8月29日,中國互金協會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已接入82家網貸平臺,同時公佈了信息披露詳情,其中,45家平臺顯示,項目逾期率與金額逾期率皆為0。

半數P2P平臺逾期率為0?是真實數據還是暗藏貓膩?

△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

零逾期率一經公佈,就引發了廣泛討論,部分投資者表示“不相信”,部分媒體認為“水分大”,數據背後,是否真的暗藏貓膩?

逾期率是什麼?

網貸行業興起以來,違約、破產、跑路等負面新聞頻出,投資者血本無歸的事件並不在少數。

為了規避風險,減少損失,投資者在衡量平臺安全性時,逾期率是必看指標之一。

逾期率是指逾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例,主要是用來反映貸款按期償還情況,從按期還款的角度來反映貸款使用效益情況和資產風險程序。

作為評估網貸平臺運營狀況、風控水平、資產質量的核心指標,逾期率一定程度上關係到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及投資收益。

零逾期率為何遭質疑?

“零逾期率”意味著該網貸平臺風險較低,基本沒有逾期、壞賬的情況。

但是,作為金融正規軍的銀行,在2015不良貸款率為3%左右,2016年為1.74%左右。

無論是風控體系或是用戶資質,銀行的優勢遠高於網貸平臺,為何在逾期率上,會被網貸平臺碾壓?

貓膩還是誤讀?

對於零逾期率,不能單純的斷言是“數據造假”或“暗藏貓膩”。影響逾期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 計算指標

關於如何計算逾期率指標,業內曾長期沒有統一標準。

根據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的數據填報說明,逾期債權類融資餘額是指合同約定到期(含展期後到期)未歸還本金或者利息的債權類融資本金餘額。

不同平臺對逾期時間的統計也不盡相同,行業標杆企業均以欠款超過15天以上算逾期,超過90天以上列為壞賬。

對於還款的寬限期限,各家平臺也不同,寬限期限越長,逾期率就越低。比如8月28日時需要還款,理論上8月29日就是逾期,但大部分平臺不會將其算進逾期之中。

  • 數據變化

影響逾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逾期金額、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金額分級逾期率、累計逾期代償金額等等。

當一家平臺發展壯大後,交易總額會在一定程度上稀釋逾期金額,逾期率也會因此降低。

  • 安全保障

在統計週期內,各種“安全保障”作為第二還款來源,會先行墊付、代償。

半數P2P平臺逾期率為0?是真實數據還是暗藏貓膩?

綜上所述,雖然不排除平臺為了數據好看而“自行操作”的可能性,但零逾期率的出現是多方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逾期率,並非唯一參考標準

網貸平臺的投資人,尤其是新手,大部分沒有專業系統的投資知識,因此,一旦看到有關平臺的負面信息或數據,就會引發恐慌、擠兌、提現、或者進行資產轉移,例如7月陸金所的擠兌風波。

因此,僅通過逾期率來判斷一家平臺是否安全並不科學,綜合產品形態,公司實力,擔保機制等多方因素進而判斷,更加可靠。

半數P2P平臺逾期率為0?是真實數據還是暗藏貓膩?

8月25日,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進一步要求網貸信息陽光化。在分析人士看來,伴隨著《信披指引》的下發,平臺選擇性披露、美化數據等現象將逐漸減少。在監管機制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看到更多真實的數據信息,從而更有效的篩選投資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