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書法良友,民國章草大家王世鏜

于右任書法良友,民國章草大家王世鏜

王世鏜(1868—1933) 字魯生,號積鐵,天津章武人。擅長書法。少習龍門諸品,繼攻章草,終生致力於章草書研究與實踐。戊戌變法後,由開封來陝西,依附堂兄王世瑛(興安太守)。民國初,出任褒城、鎮巴、西鄉三縣知事。漢中、留壩等地多見其書跡。有石刻手書本《增改章草草訣歌》、百衲本《稿訣集字》及《於母房太夫人行述》《王世鏜先生遺墨》《王世鏜先生翰墨》等出版傳世。所著《論草書章今之故》為其藝術理論之結晶。1933年初,于右任曾為其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引起一時轟動。歿後於右任並誄之曰:“古之張芝,今之索靖;三百年來,世無與並。”

于右任書法良友,民國章草大家王世鏜

王世鏜童多摹龍門石刻,喜其古拙博大之風。及至陝南,遊褒斜,撫摩崖,鉤深探賾,廣採博覽。中年以後,習魏碑誌外尤致力於《晉爨寶子碑》。其楷書,融冶魏晉,用筆朴茂恣肆,趣韻高古,別出新意,形成個人楷書的獨特風格。曾集《寶子》聯語達八百幅,足見其用功之勤,精研之深。王世鏜書法之成就,尤在章草。他從文字學研究入手,改訂舊《草訣歌》為《增改草訣歌》。

于右任書法良友,民國章草大家王世鏜

在鎮巴時,有邑紳請以《增改草訣歌》上石,惜石腐工拙,拓二十餘本即棄置之。後又集百衲本,集以名帖,兼收章今,名曰《稿訣集字》。萃漢上名流沙品三、徐澤生、程履端、胡介人等九人或書釋或題跋。民國十七年(1928),由漢中道尹阮貞豫主持,勒石嵌於漢中寶峰寺壁(現以移至漢中市博物館),遂有拓本流傳於世,王世鏜亦由此名博海內。1980年,文物出版社根據舊拓,影印出版了王世鏜《稿訣集字》,1989年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再次出版王世鏜《稿訣集字》。

于右任書法良友,民國章草大家王世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