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什麼?

中秋放假在家讀完了這本書,讀完有種又回到大學校園聽老師講了一場很有意思的語文課的感覺。當時開始讀這本書是因為有朋友曾經推薦過,再加上那段時間讀完了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一本小說之後想寫書評卻不知道從何寫起,發現自己只記得那幾個自己有感觸的片段和一些零碎的想法。所以想讀下這本書,看下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談論什麼?

畢飛宇!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什麼?

小說家 -- 畢飛宇

畢飛宇,南京大學教授,曾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著有《青衣》、《玉米》、《推拿》等小說,長篇小說《推拿》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作者書裡羅列的幾個都是經典著作,其實我們在學生生涯中也在課本中讀過不少經典作品,在考試中的閱讀理解也對不少經典做過解讀。一直都有人在戲虐,說我們在解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是不是有時會過分解讀了,是不是作者壓根就不是這麼想的,就沒想這麼多。關於這一點,畢飛宇是認為,作者怎麼想的和我沒什麼關係,我作為讀者是閱讀文本。閱讀小說和研究小說從來就不是為了印證作者,相反,好的作品在激勵想象,激勵認知。這一點我很是認同,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假設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體會與感受,甚至是在他想象之外的,那這應該是讓作者很是欣慰和驕傲的一件事情。

畢飛宇!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什麼?

南京大學教授--畢飛宇

畢飛宇作為小說家,也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從一個專業作家的角度,通過對幾篇小說的剖析,再以大學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述風格,行文非常流暢,讓讀者跟聽完一節課一樣地讀完了一本書。

文中幾個小說片段的講解,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大部分人稱讚的紅樓夢片段,而是水滸傳裡面的林沖片段。也是有點個人因素的,因為之前古箏考8級時曲目是林沖夜奔,當時老師讓我去細讀下林沖的片段,體會下主人公的性格色彩,不應該彈出太過輕柔的曲風,應該是硬朗的有力量的。我還記得當時翻出來家裡爺爺的一套水滸傳小人書,林沖的片段其實很少,我來來去去反覆讀了好幾遍,當時的體會是,這是一個很剛毅也很孤獨的人。這是10幾歲的我讀完的體會。當下再讀了一次,加上畢飛宇老師的講解,對林沖這個人有了更深層次的一個理解。畢飛宇是拿林沖和李逵去對比。

畢飛宇!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什麼?

水滸傳--替天行道

李逵的先天氣質是他不會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他要做他自己。在小說的內部,李逵一路縱橫,大步流星,酣暢淋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李逵天生浪漫,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傑,天才的土匪。林沖卻不死,林沖屬於日常,他業務突出,心確實普通人的,這顆普通的心只想靠自己的業務在體制理由混得體面一些,再加上一個美滿的家庭,齊了。林沖和李逵是兩個極端,李逵體現的是自然醒,林沖體現的則是社會性。

林沖的走上梁山其實不是他的勇氣,他的狹義,而是所有看起來偶然的必然性驅使。

別林斯基說:“偶然性在悲劇中是沒有一席之地的。”

畢飛宇!當小說家在談論小說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什麼?

別林斯基

這句話是說到點子上了。林沖的走是必然的,優秀的作者是把這種必然性用合理的,而不是強硬的方式來交代清楚。這就是小說內部的邏輯與反邏輯,這和現在有些快餐文學裡面的套路和反套路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甩後者好幾條街。

文中對其他小說片段的解讀也寫得非常有意思,這裡就不羅列了。最後再說下作者的一個觀點,

難度會帶來特殊的快感,這快感首先是一種調動,你被調動起來了。我想這樣說,一個人所謂的精神歷練,一定和難度閱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也是我今年對自己閱讀的一個目標,閱讀到達一定的量後,不要呆在閱讀的舒適區,挑戰難度閱讀並從中得到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