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被曝全面「縮招」,網際網路寒冬真的來了嗎?

互聯網寒冬籠罩之下,企業“縮招”成了降低成本的一個方式。就在各大企業否認裁員消息的時候,華為正式發文“縮招”。阿里、京東也被傳全面收縮hc(人員編制),不批offer。隨即阿里出來闢謠,說公司目前正在調整業務,並沒有說停止招人。

阿里、京東被曝全面“縮招”,互聯網寒冬真的來了嗎?

阿里巴巴

不過也有獵頭表示,目前兩家公司的社招基本以較高級別的專家、管理崗為主,很多中低級別都已經沒有相關社招崗位。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發展週期,從低谷到復甦,然後走向高潮,最後走向蕭條,蕭條之後就是低谷,如此循環往復。不要說一個行業,宏觀經濟同樣有這樣的特徵,而身處其中的企業同樣也逃不開這樣的規律。

阿里、京東被曝全面“縮招”,互聯網寒冬真的來了嗎?

京東

就阿里(京東和阿里的情況類似)、華為和騰訊來說,他們如今都面臨自己發展上的瓶頸,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很難複製,所以減少招聘是很正常的動作。

實際上,在筆者認為,對於互聯網這個行業而言,寒冬之說一直存在,互聯網是一個異常競爭激烈的行業,撕殺、血拼、退場,戰鬥從未停止過,但是,當前這種情況,阿里京東以及華為停止社招更準確反映出的是行業的擴張之勢開始出現放緩。

最後,社招人才的薪資待遇往往也比較高,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對社招比較謹慎的重要原因。如果相同的工作崗位,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一定會優先考慮應屆畢業生,因為不僅成本低,而且易於管理。

阿里、京東被曝全面“縮招”,互聯網寒冬真的來了嗎?

華為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也經歷過多次互聯網行業的調整期,在我看來,緊縮招聘並不能說明根本問題,更多的是對發展預期的一種謹慎做法。

雖然各大巨頭都出來闢謠了,但不難看出,部分企業已開始節約人員開支。互聯網行業最近幾年一直是用人“大戶”,隨著互聯網人口和流量的紅利已逐步衰減,企業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利潤相互擠壓,這與互聯網用人需求的退潮與創業公司的生存週期相關。

最後提示一點,阿里騰訊華為京東,是中國效益最好的企業,他們都過得艱難,其他企業同樣不好過。對於想要跳槽、創業折騰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