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靠川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今天抵達北京,開始他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有意在此訪中把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並將“直接邀請中國國家領導人儘快訪日”。

當日本自衛隊的軍艦準備恢復與中國海軍互訪、日本動物園盼著中國大熊貓再次落戶之時,國際媒體最關注的還是“美國總統的貿易保護主義如何刺激東京和北京發展更緊密的關係”。看到安倍首相率領數百名日本商界領袖浩浩蕩蕩訪華,正在遊說日本政府簽署在貿易上孤立中國的“毒丸條款”的華盛頓人士,可能是會感到一些失落的。

這次訪問是在怎樣的背景下促成的?兩國乃至世界對此有何預期?中日能否確保雙邊關係繼續沿正確軌道行穩致遠?


中日友好靠特朗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日本首相時隔7年訪華,引起外媒的高度關注。“隨著安倍訪華,緊張的中日關係開始改善”,美國CNBC網站24日稱,他將率領“史上最強陣容”的代表團,包括數百名對中國機會“如飢似渴”的商界人士,“儘管日本與美國和歐盟一樣對中國的經濟和商業活動存在擔心”。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的專家高魯薩曼表示,雖然安倍已經懂得如何親近特朗普,但他最擔心的是與特朗普的親近只能帶來“短暫的安穩”,而非長久之策。


中日友好靠特朗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澳大利亞人報》24日稱,安倍訪問中國,希望日中關係改善,建立新的經濟夥伴關係。這是2011年至今首度有日本首相出訪中國,也是2012年就釣魚島主權問題發生爭執後,兩國多年來修復關係過程中的一環。兩國領導人2014年曾在一場峰會的會場邊見面,但氣氛尷尬,此後雙方開始進行部長級訪問,態度也逐漸軟化。

彭博社24日發表題為“對特朗普的擔心使得中日這對競爭對手走到一起”的文章,專門找了4張2014年至2018年間習近平與安倍在不同國際場合的合影,圖片說明是:中日領導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溫暖”。

英國《衛報》24日稱,安倍訪華時可能會跳過歷史和領土爭端,將重點放在兩國經濟合作上。中國希望從日本獲得更多投資,而日本也急於避免其出口型經濟因為貿易戰受傷。一名匿名日本官員表示,“我們不希望美中貿易摩擦傷害國際體系。”不過,率領500多人商業代表團訪華的安倍,必須確保中日經濟關係緩和不會刺激特朗普,後者已經對日本鋼鋁加稅,並威脅對日本汽車及其零部件下手。


中日友好靠特朗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中日可能因為美國打貿易戰而更加團結”,法新社24日引用美國緬因大學專家費卡西的話說,“就這一點來說,他們確實站在同一陣線。如果日本因為經濟機會減少與美國漸行漸遠,有可能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

“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讓中日和解之手握到一起”,《韓國日報》24日稱,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日兩國,以經濟合作為先導,開始改善雙邊關係。考慮到此前美國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一直將美日同盟作為棋子,此次中日關係改善勢必對東北亞局勢產生不小的影響。雖然目前中日之間仍存在外交和安保矛盾,但兩國突然迅速拉近關係的背景仍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看到中日回到經濟蜜月,美國也趕緊緩和與俄羅斯的衝突”,韓國《首爾新聞》24日報道稱,正當有評論認為中美可能進入“新冷戰”時代時,中國和日本、美國和俄羅斯卻分別進行首腦會談強化合作,這實際上是在中美競爭大格局中,大國合縱聯橫的一種表現。


高層引領,民眾期待

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此時應邀訪華,是高層引領下中日關係走出低谷、步入正軌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此前中日間出現過一些複雜的矛盾局面。”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高洪說,中國的快速發展為中日關係向好轉變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球格局的變化也使得日本國內改善對華關係的呼聲越來越大。

安倍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加快推進日中關係改善和發展。中方對此予以積極回應。去年7月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東方經濟論壇等多邊場合同安倍舉行雙邊會晤,並通過通電話等方式保持溝通。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在雙方高層交往引領下,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除了高層交往,近期召開的第四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八次會議、第十四屆北京—東京論壇以及日本經濟界團體訪華等各領域交流熱絡,為安倍訪華進一步營造了良好氛圍。

兩國關係的改善也符合民眾期待。近日,一項“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中國受訪者、六成日本受訪者贊成中日就兩國和亞洲地區事務進一步加強合作。

溫故知新,面向未來

據外交部介紹,訪問期間中國領導人將同安倍舉行會見會談,雙方還將舉行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招待會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這兩場活動參加人數都將超過千人,是安倍此訪亮點之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此時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有溫故而知新的考慮。“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明確提出發展兩國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中日要藉此機會重溫條約精神,回看雙邊關係是怎麼來的,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思考接下來如何發展。”

今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安倍本人在訪華前對媒體表示,目前日中雙邊貿易總額約為3000億美元,兩國經濟關係已密不可分,中國經濟發展對日本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巨大的機遇。

中日合作具有互補性優勢,拓展空間也很大。分析人士認為,挖掘第三方市場合作潛力,正成為兩國務實合作新的增長點,因此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頗受關注。

據悉,此次隨安倍來華訪問的商界領袖超過500人。高洪認為,這既表明了日本經濟界同中國加深合作的意願,也說明訪問有望實實在在推動雙邊關係發展。“日方準備了六七十個項目,其中30多項有望簽署並儘快付諸實施。這樣規模巨大的經濟交流合作活動,充分體現了中日互利合作的高水平。”

協調合作,惠及世界

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地區重要國家的中日兩國,推動雙邊關係在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其意義遠遠超越雙邊範疇。

中方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對這個廣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臺,日方的態度也經歷了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過程。安倍去年12月表態,希望同中國積極探討在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便是日方以日企先行的方式嘗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高洪認為,這既有利於第三方投資建設的成功,也使得中日雙方減少損耗。

安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日中兩國應為加強世貿組織等多邊自由貿易體制保持合作。

阮宗澤表示,在當前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日加強協調合作顯得更加緊迫,兩國都認為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符合雙方利益及時代潮流。

高洪認為,中日兩國領導人通過直接接觸,不僅對雙邊層面的合作有益,對中日韓自貿協定等多邊層面談判也是利好。“如果能推動地區形成合力,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也是中日關係改善發展對地區和世界的貢獻之一。”


中日友好靠特朗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新華時評:推動中日關係在正確航道上開啟新局面

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後首次訪華。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人們期待雙方重溫締約精神,把握正確方向,在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基礎上,不斷開啟兩國關係的新局面。

近一段時間,日方多次在對華關係上展現積極姿態,為中日關係改善提供了可能。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一度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重新步入正常軌道,迎來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

百金買屋,千金買鄰。作為彼此搬不走的鄰居,中日擁有開展合作的絕佳條件,同時兩國經濟互補性強。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開展互利共贏合作,不僅有利於自身經濟發展,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穩定繁榮。

新的歷史時期,由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更為中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平臺和試驗田。去年以來,日方多次表示希望與中方探討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在安倍晉三此次訪華期間,雙方還將舉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這將推動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由共識轉向機制化實踐,有效開拓中日務實合作新的增長點和新的發展空間。

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在國際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全球形勢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日兩國更應攜手應對挑戰,共同擔負責任,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40年前,中日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作出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決斷,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為兩國關係確立了根本指引和遵循。今天,中日友好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去年兩國人員往來突破1000萬人次,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

歷史不斷證明,國與國相處絕不是“一錘子買賣”,在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上,應共同維護好兩國關係來之不易的改善局面,推動中日關係持續向好,行穩致遠。

中國外交部:中日應互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

在2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日兩國應互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互視對方為機遇而不是挑戰。



中日友好靠特朗普?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華春瑩表示,中方對安倍首相有關表態表示歡迎。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也是《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發表10週年,雙方在這一文件中明確表示,中日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這些原則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

我們希望雙方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確認互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互視對方為機遇而不是挑戰的共識,深化各個領域的互利共贏的合作。


華春瑩表示,當前,世界面臨單邊主義挑戰,國際規則和多邊秩序受到嚴重衝擊。中日兩國有責任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

中日作為亞洲重要國家和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方面肩負重要責任,應該責無旁貸,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努力。


來源:綜合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