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格局未定,深圳只是暫時領先

深圳的房價從2010年以後才擠進全國前三,京滬這些年基本上佔據了前二的位置,而杭州這個城市,很強,一直在前三前四徘徊。

我們經常會說一線城市是,北上廣或者北上深,如果誰都不得罪,那就乾脆說是北上廣深。

但是如果客觀來說,中國真正的超級大城市,絕對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其它城市不論是廣州、深圳還有杭州,甚至是武漢、成都,誰能夠擠進前三,都是有可能的。北京和上海的綜合實力,其它城市很難超過了。

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城市價值。

相信各位都聽說過溫州,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依靠“溫州炒房團”的名號而出名,能夠炒房炒到全國有名的,其背後一定有鉅額的民間財富。其實不止是溫州,杭州的很多地級市都很強。

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江浙以及珠三角地區的民營經濟非常發達。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江浙很多地方的人都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溫州就是其中之一。

按理說,這麼好的經濟基礎,未來的發展應該更好才是,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看過我的《城市生命體》的朋友應該清楚,產業進階的路徑就是從農業到製造業,製造業又伴隨有批發零售等,隨後是房地產,最後是金融。金融行業由於必須有足夠的社會財富才得以發展,所以一般來說,金融行業是這個社會的最終行業。(即使是有了互聯網行業,金融的地位也無法被取代。)

當溫州等江浙城市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後,就開啟了房地產的浩蕩十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並不能像過去的製造業那樣自由發展,房地產是一個很容易金融化的行業,而金融我們都知道,一旦失控就是社會的毒瘤。

既然房地產行業不能自由發展,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出來管控。但是由於民間資本的發達,民間就形成了強有力的利益集團,這某種程度上其實削弱了政府的權利。這帶來的後果基本上是致命的。

當房地產行業像製造業那樣自由發展的時候,地產的泡沫就出現了。由於政府的管控力度低,江浙地區的民間借貸很發達,炒樓炒地,買了樓抵押再買樓,如此循環,整個實體很快就會被掏空了。

等到溫州的最高房價炒到了3萬的時候,溫州的房價單項表現已經可以笑傲全國了,但是很遺憾,這個紀錄毀掉了溫州。隨之,溫州樓市崩盤了。

房地產這麼大的一個行業並沒有給溫州帶來經濟的又一次騰飛,相反卻把溫州過去積累的財富蠶食了很大一部分。

可能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新聞上經常說的那句話“保證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健康這兩個字聽上去還是挺溫暖的。

當然,在溫州樓市的黃金十年裡,溫州人轉戰全國各地買樓炒樓,這種賺錢方式跟過去比起來,簡直太輕鬆了,他們也因此得到一個不那麼光彩的稱號:溫州炒房團。

多年後,我們再回顧的話,我覺得暴發戶的形象更適合於溫州這樣的城市。在2000年初,類似的地方有很多,江浙比較典型,以製造業起家,另外還有山西依靠煤炭起家,陝北依靠石油起家等等。

最終這些地方都是曇花一現,在江湖上留下的傳說集中在那5~10年時間裡。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暴富雖然不算壞事,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能不能持續發展。這關係到未來它能不能變成大城市,或者超級大城市。而能否持續的關鍵在於,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如果單純是一時的經濟帳面表現很優秀,還遠遠不夠。

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

我們知道,發財這種事,看命的。一個人可能各方面都不優秀,但是卻突然變成了拆遷戶,有了一大筆錢,或者是遇到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得以暴富,可這種人想要守住財富,很難。

與此所對應的另一類有錢人就是像雷軍這樣的企業家。

城市同理,溫州及江浙的其它城市其實都趕上了製造業的紅利,民營經濟變得極為發達,深圳在同時期跟江浙的那些地方几乎是一個節奏。發生變化的是,後來深圳抓住了互聯網的紅利,由此得以完成城市的升級。

經濟層面上,能踩對點,這樣的結果雖然是錯綜複雜因素的疊加。但是也不得不說其中的運氣成分很大。

那麼城市能夠持續抓住機會,持續發展壯大,其中的關鍵在哪呢?

答案是:城市文化。(並不代表有文化的城市一定能發展起來,但是能夠變成大城市甚至超級大城市,文化的層面一定不能弱)

雖然文化聽起來是一個很虛的詞,但是當你看到一個學識淵博的人與一個土大款之後,你立刻就能瞭解文化的含義。或者說,當你對比北京和深圳這兩個城市的時候,你自然就理解了文化的含義。

當然,“有文化”這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結果,但也未必。如果深圳在未來五到十年的時間裡加速文化培育,那麼深圳有可能會變成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城市。

現在的深圳,經濟層面很強,其它層面要弱很多,這種狀態的風險就在於,一旦未來沒有抓住下一次經濟發展的紅利,就很有可能快速被其它城市取代。過去我在文章裡反覆提及過,一個行業的紅利期往往在10年左右的時間。十年後,行業開始發生變化,新的風口出現。

這個時候,各城市之間的實力就會發生變化,新的一線城市可能誕生。要知道,深圳這些年也是依靠互聯網紅利追趕起來的。(2010年之後,深圳的房價才擠進前三)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上海。

實話講,上海確實沒有抓住互聯網這個行業的大風口。(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基本上集中在北京,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北部。)但是上海的綜合實力依然很強,這就是上海這樣的綜合性城市的強大之處,一旦一方面出現了短板,其它方面可以迅速補強。

這麼多年來,京滬一直穩居全國前二,但是第三時有變換。江山代有新城出,各領風騷十幾年。這跟產業的週期基本上是一個節奏。

所以如果給深圳一個客觀的評價的話,那麼只能說:深圳暫時領先

中國從改革開放算到今天,其實也就四十年,這個過程中,機會很多。不管是對個人也好,還是對於一個城市來說,身處這種社會的大變革之中,改變命運這種事完全不是空想。

能抓住一次行業紅利就足以翻身,抓住兩次行業紅利,足以立身,抓住三次行業紅利,那麼就證明你真的有本事。

製造業年代,中國有太多地方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製造業紅利消退後,只有少數的幾個城市完成了產業的升級轉型,互聯網時代被杭州、深圳、北京等幾個城市壟斷。

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逐漸消退的今天,下一次產業革命應該快要開始了。哪個城市能夠衝出來,尚未可知。

(完)


……注意,這篇文章可不是來黑深圳的。

最後,再講一下北京。我們把同樣的邏輯拉到北京來對比一下兩個區域。一個是西二旗一個是通州。

從現在的形勢看,西二旗的經濟實力肯定比通州強很多,互聯網行業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是橫掃的。但是西二旗的未來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互聯網行業開始走下坡路,那麼西二旗區域的整體上升速度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而通州未來定位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府會搬遷過去,與此同時與政府相關的資源(醫療教育等)也會過去,運河商務區未來的產業定位,金融應該會佔很大一部分。這樣,不論是政府資源還是金融行業,其穩定性方面肯定要比互聯網行業更優。

這樣對比的話,思路就清晰了很多。很多人問我如果投資買西二旗好,還是通州好,這就是答案。

公眾號後臺回覆:北京暴漲,看《北京樓市的下一輪暴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