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原湖泊生態環境狀況堪憂

9大高原湖泊中7個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擁有9大高原湖泊,無疑擁有了9顆高原明珠。然而,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在雲南省“回頭看”督察時卻發現,9大高原湖泊生態環境狀況堪憂。

督察組組長朱小丹今日向雲南省通報“回頭看”督察意見時指出,一方面,雲南省“十三五”湖泊保護治理規劃進展滯後;另一方面環湖周邊旅遊地產開發強度仍然較大。朱小丹說,雲南省現行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部分規定不夠嚴謹,甚至為違規開發建設開口子。

朱小丹透露,“回頭看”接到202件群眾舉報系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時的重複舉報,經調查多數沒有查處整改到位。同時,雲南省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問題明顯。

九大高原湖泊環湖過度開發

由於雲南省一些地方和部門政治站位不高,導致高原湖泊部分重點環境治理項目進展滯後。據朱小丹介紹,截至2018年5月,洱海、滇池、杞麓湖等三個流域高原湖泊治理“十二五”規劃項目完工率均未達到90%的要求,滇池流域完工率僅77%。

同時,“十三五”湖泊保護治理規劃進展滯後。九大高原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整體完工率僅為20%。其中,陽宗海“十三五”規劃6個重點項目進展嚴重滯後,應於2017年底前完工的環湖截汙工程至今尚未建成,其服務範圍內每天有6000餘噸汙水直排環境。列入程海“十三五”治理規劃的部分項目存在“縮水”問題,程海鎮汙水收集處理提升改造工程規劃新增日處理能力5000噸,實際計劃建設新增日處理能力僅500噸。2016年和2017年,除瀘沽湖和撫仙湖外,其餘7個高原湖泊水質均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朱小丹透露,截至2018年5月底,2017年撫仙湖流域已建成的村落汙水處理設施近50%不能正常運行;洱海流域已建成的村落汙水處理設施約80%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此外,大理州委、州政府及國土、林業等部門在推進“洱海流域私挖濫採生態破壞”問題整改時不嚴不實,洱海流域57家非煤礦山中,9家違法生產,27家關停取締不徹底,19家未開展生態恢復或恢復不到位。

“回頭看”督察還發現,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環湖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汙染等問題依然比較嚴重。同時,環湖周邊旅遊地產開發強度仍然較大。大理市政府擅自允許在保護區內“拆舊建新”,導致核心區大量違章建設,對洱海水質造成明顯不良影響。

存在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問題

據朱小丹介紹,雲南省的整改既有敷衍整改、表面整改以及虛假整改問題,同時還有整改責任不落實的問題。

截至2018年5月,全省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仍有37個環境問題未整改到位。省農業廳對整改工作推諉敷衍。“文山永安環保有限公司長期違法生產,運行記錄造假,嚴重汙染環境。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違規侵佔拉市海高原溼地自然保護區,但當地多次虛報稱沒有侵佔保護區等等,雲南省均未及時查處並依紀依法問責。”朱小丹說,這些問題都涉及整改責任不落實。

據朱小丹介紹,雲南省的整改工作存在敷衍應付現象。其中的典型包括箇舊市境內近千萬噸冶煉廢渣隨意堆存;全省173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企業中,僅有15家納入符合行業規範條件公告;而規模以下企業違法改擴建、違法排汙等行為屢禁不止等。

針對督察指出的麗江市拉市海等自然保護區旅遊無序開發問題,麗江市沒有采取實質措施,僅將原有54家馬場整合為18家,但馬場規模和馬匹數量並未真正減少,保護區內旅遊活動無序發展問題沒有改觀。

朱小丹說,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問題也被“回頭看”督察組查實。其中,中小水電站清理工作,直至“回頭看”督察組進駐時雲南省發改委才突擊安排部署。曲靖市政府將雲南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重金屬汙染整改任務簡單安排給縣政府承擔,自己當起“甩手掌櫃”。羅平縣政府對企業危險廢物底數不清、監管不力,截至2018年6月,2016年督察指出的近10萬噸鉛渣危險廢物尚未處置,而另一場地又堆存約10萬噸含鉛、鋅、鎘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鈣渣,問題更為嚴重。

督察組指出,雲南省流域內農業面源汙染尚未得到有效管控。大理、玉溪等市(州)未嚴格按照雲南省“十三五”生態農業發展規劃要求調整種植業結構,洱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等流域大蒜、蔬菜、花卉種植面積居高不下,面源汙染問題突出。2017年洱海流域開展監測的12條農排溝出水總氮平均濃度超標4倍,其中團結溝總氮濃度最高達11毫克/升,超標21倍;納入監測的12個主要入湖河流斷面中,有6個不達標,嚴重影響洱海水質。

高爾夫球場違規頂風運營

今天,督察組還公開通報了兩起典型案件。其中一起是雲南省麗江高爾夫球場違規侵佔自然保護區問題。

據督察組介紹,按照麗江市公佈的整改方案要求,在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嚴禁開展旅遊活動。2018年3月,麗江市稱,已查處涉及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8起非法違規開發行為,並拆除了相關設施。

但是,“回頭看”督察組卻發現,由於麗江市及其國土、林業等部門監管失察,高爾夫球場清理不嚴不實,致使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長期侵佔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督察組調查發現,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部分球道和綠化設施侵佔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且至今仍在正常運營;麗江玉龍生態旅遊開發公司侵佔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筆海保護區36公頃;租賃136畝水庫土地用於建設球道、道路、綠化地等。

早在2011年,發改委等11部委下發的《關於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在自然保護區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建設的球場屬於重點督辦的嚴重違法違規項目。對此,麗江市政府也成立了相應領導小組,並兩次向上級報告稱,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未佔用自然保護區,“2016年、2017年的‘清高’報告也未報告涉及保護區內容,明顯弄虛作假,致使該高爾夫球場矇混過關,取得國家有關部委的認可。”督察組說。

督察組通報的另一起典型案件是洱海流域無序開發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

督察組說,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近年來,大理州對洱海周邊旅遊無序開發管控不到位,非煤礦山生態破壞問題整改不力,洱海環湖生態遭到破壞,洱海水質呈下降趨勢。部分湖泊“邊治理、邊破壞”“居民退、房產進”,群眾反映強烈。

其中,大理州等地部分自然保護區及重點流域存在違法開發建設問題,洱海流域旅遊發展處於無序狀態。

督察組指出,2013年至2016年,洱海流域餐飲客棧出現“井噴”,截至2017年4月,洱海流域核心區內共排查在建違章建築1084戶、餐飲客棧2498戶,其中1947戶證照不齊。違章建築和違規餐飲客棧,侵佔大量洱海湖濱帶,損害洱海生態環境。法制日報 記者 郄建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