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外界對王菲教育的看法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北京癱」


竇靖童在香港長大,在北京讀書。這幾年的竇靖童,可真夠特立獨行的,先是決定放棄在中國的學業,去美國學習音樂。在美國的學校裡待了3個月,又從學校退學,明確地要做歌手,於是國民老公正式出爐。

如果交給普通家庭這些事情,接下來的劇情如果不是老媽哭瞎眼,基本就是一怒之下打斷腿了,總之按照中國家庭的傳統邏輯,故事不會有美好結局。可是王菲對竇靖童說的是,“只要你不後悔就可以”,這也是竇靖童去刺青時王菲交代的話。

如果把外界對王菲教育的看法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北京癱”

中國傳統式家長教育,太習慣把自己對孩子的未來想象,當成為孩子好,孩子對家長來說,其實是種工具,幫助他們實現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王菲給竇靖童的,卻是選擇的自由——不是我愛你,所以我為你做主,而是我愛你,所以我允許你為自己的未來拿主意。

如果把外界對王菲教育的看法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北京癱”

這些教育理念其實沒有高下之別,但卻需因材施教,對於特立獨行的竇靖童來說,哪種方法更好?事實早已說明一切。

可是王菲的教育,並不是“北京癱”。“北京癱”就像沒骨頭,王菲的教育卻是有稜有角的。

如果把外界對王菲教育的看法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北京癱”

竇靖童說母親對她要求很嚴。16歲前規定每晚不得超過晚十點回家。每到晚上十點一過,王菲的短信微信必到,提醒她:你遲到了。老媽發話,竇靖童從來不敢違背。今天我們看到竇靖童在媒體面前表現得溫良得體有禮有節,在公共場合自在隨性卻不張揚跋扈,這絕對不是缺乏管教的結果,正好相反,這是長期理性教育培養出的教養。

如果把外界對王菲教育的看法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北京癱”

這幾年,國內教育出現一個新的朝向——中西合璧,強調把東方式的知書達理和西方式的兼容幷蓄結合起來,其實在王菲的教育裡,從頭到尾貫穿的就是這麼個意思,“北京癱”是表,中西合璧是裡,如若不然,哪能培育出這麼好的兩朵祖國的花骨朵——竇靖童和李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