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脫貧故事」貧不言苦,全家齊心奔脫貧

今日脫貧故事--

貧不言苦,全家齊心奔脫貧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張克華和妻子周家仙

五峰縣牛莊鄉牛莊村一組村民張克華身患痛風,妻子周家仙身患慢性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還有兩個孩子要上學。貧病交加之下,看他如何用樂觀和勤勞克服生活的壓力,擺脫困境,奮力打拼。

記者來到張克華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鐘了,時值深秋,天黑的也早,坐了不一會兒,張克華從地裡趕了回來,細細的小雨浸溼了他的衣服,腿腳上都是泥,侷促地為客人們倒著些碎茶葉,鄰居們說,平常只要不下大雨,他始終都在地裡忙碌著。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記者及當地工作人員前往張克華家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張克華家的新房子

環顧四周,房子是新的,但傢俱卻不多,在待客的堂屋裡,最好的家當不過是取暖的爐桌,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貼滿了一面牆的“優秀學生”、“優秀幹部”、學科競賽二等獎等一排排獎狀。女主人周家仙告訴我們這是小兒子張鼎的榮譽。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貧困,給這個家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25年前,周家仙生下大兒子張昌勇,給女主人留下了病根,而17年前二兒子張鼎的誕生更是加重了病情,生孩子條件差加上後期缺少營養,使得她骨質疏鬆,15年腳踝骨折,17年鎖骨骨折,被鄉親們稱為“瓷娃娃”。如今兩個兒子一個大學剛畢業,一個讀高二,全家就靠張克華在附近打零工艱難維持。可他本人也因為痛風,常常疼得連廁所都上不了。2015年,張克華家因病、因學被確定為貧困戶。貧困讓他早早輟學,可他卻不願自己的遺憾在後代身上重演。

張克華:“我們有四姊妹,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濟來源,讀書最多隻能讀到初中,就想下一代人儘量供他們讀書。我的兩個孩子,只要他們有能力能讀到哪裡就讀到哪裡,希望能(多讀書)為社會多做些貢獻。”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本臺記者採訪張克華(右)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作為家裡的經濟和精神支柱,沉重的負擔沒有壓垮金傳洪的意志,反而激勵著他努力打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帶給家人充滿希望的美好生活!

周家仙“我們一家人都非常的勤奮和努力。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日子會越過越好。”

「今日脱贫故事」贫不言苦,全家齐心奔脱贫

張克華,九歲喪母,和父親、姐姐相依為命,2001年種過天麻,由於沒有資源失敗了;2007年開起砂場,因為政策,剛回本就停工了;養殖中華小蜜蜂,剛開始產蜜就被賊偷走了大半。家庭的負擔重重壓在這個中年漢子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命運一次次的試圖擊敗他,而他始終不低頭。2016年,張克華一家順利脫貧,大兒子大學畢業,在宜昌一家廣告公司上了班,小兒子也上了高中。去年9月,當村幹部再次去他家進行產業驗收時,他家已發展蔬菜2.5畝、藥材2畝,飼餵生豬2頭,種植苞谷3畝,養蜂3箱。年底入戶核算:藥材收益達4000元,蔬菜收益達8000元。

張克華“從開始種菸葉、種獨活和開沙場、養小蜜蜂,有成功也有失敗,只要不停地幹活兒,堅持勞動,就有脫貧致富的希望。”

記者:熊鷹、宋偉昌

《我的脫貧故事》播出頻率及時間:

FM95.6宜昌新聞綜合廣播

7:30《美麗鄉村》

12:00《956最資訊》

17:35《新聞來了》

* 往期回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